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手製造歷史分歧,一手尋找和解途徑?台灣還在出草「自轉型正義」應走向「公轉型正義 豈容獨厚太陽花
2017/04/24 09:55:56瀏覽274|回應0|推薦0

 

 

中時快評》台灣還在出草

中時快評
朝野政客如果真為台灣好、真還有良知,對兩方的行為都該嚴詞譴責,特別是執政的民進黨更該明確表態。(中時資料照片)

算不算是台灣進入「新文革時代」,發明的另類「出草」活動?日前狂熱反日人士把日據時代水利專家八田與一的銅像頭顱砍下,幾天後就有另一批狂熱台獨基本教義派把陽明山蔣介石銅像斷頭。這種彼此報復方式,像極早年原住民文化中的「出草」(獵人頭)。

早年原住民出草,有其社會制度和文化宗教的因素,更有經濟上競爭生存資源的因素,但今日統獨狂熱者的「出草」,則根本不知所以然。放在早已民主化、言論自由的台灣來看,不論哪種主張、言論都可不受限制發表,那種見不得人、只能黑夜偷偷摸摸去砍銅像的「地鼠」行為,除了讓人不齒外,還是只能不齒。

台灣人向來溫厚,甚至被稱為「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現在社會卻被激化、對立,主要就是拜那些為選票、政治利益,不惜分化、激化社會的政客之賜;而且是「死道友不是死貧道」,就如那位力倡護照貼上「台灣國」貼紙的政客,自己可沒在護照貼上貼紙。

那些滿心狂熱去「出草」者,只會為他們口中深愛的台灣或中華民國帶來更大的傷害。其實,他們只是一群「破壞公物」的社會人渣罷了。

朝野政客如果真為台灣好、真還有良知,對兩方的行為都該嚴詞譴責,特別是執政的民進黨更該明確表態,否則一旦事件擴大、淪為彼此的獵人頭比賽,已脆弱的台灣社會將會被進一步撕裂。警方就已表達憂慮,擔心「統獨的報復戰開打,民眾會越來越不理性」。

小英總統,說幾句話吧!

 

 聯合/一手製造歷史分歧,一手尋找和解途徑?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28195

2017-04-27 03:23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在臉書上分享她閱讀「耶路薩冷三千年」一書的心得感想。圖/翻攝自蔡英文臉書

 

四月二十三日世界閱讀日,蔡英文總統推薦了賽門.蒙提費歐里的《耶路撒冷三千年》一書。她說,耶路撒冷是一座「比世界任何地方都渴望得到寬容、分享與慷慨」的城市,耶路撒冷的歷史,就是世界分歧的歷史。如果我們能夠在耶路撒冷找到和解的方法,那我們就能夠為世界找到和平的途徑。

蔡英文不只是在分享閱讀的樂趣,她在提出一個重要的課題:在台灣這座渴望得到寬容、分享與慷慨的島嶼,能不能從分歧的歷史找到和解的方法與和平的途徑?

兩個月前蔡英文出席二二八事件七十周年紀念,即指出了她想要的路徑:轉型正義的目標是和解,和解必須建構在真相之上。問題是,民進黨開啟鋪天蓋地的轉型正義戰場,對正義作出片面解釋,卻讓轉型追求變質為鬥爭。以政治立場與意識形態剪裁的歷史,非但找不到真相,反而更加深誤解與仇恨。

民進黨提出的幾種歷史觀,已決定了其轉型正義註定缺乏「寬容」,更無助於台灣從分歧的歷史中找到和解途徑。最明顯的,是台獨史觀。台獨史觀不僅拒絕與中國大陸產生任何政治或法律的連結,也極力自外於歷史和文化的中國。從歷史課綱爭議,到一連串去中、去蔣的衝突,這是根本原因。

民進黨去脈絡化的二二八歷史,看到本省菁英受難,卻看不到外省人士遇害;一味歸咎蔣中正派兵,卻不考慮國共內戰的背景。同樣的,把國民黨打成外來政權和流亡政府,卻不提它帶動台灣經濟起飛之功。在這樣的邏輯下,蔡政府踰憲越法的追剿國民黨手段都能假「轉型正義」之名自我正當化。

其次,是自我殖民史觀。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超過七十年,但殖民者走了,「被殖民」的心靈卻未解放,民進黨願意繼續自我殖民。因此,台灣不是抗戰勝利「光復」,而是「終戰」後「接收」,慰安婦也非「被迫」。

只追究二二八鎮壓,不責問日本殖民殺戮,反映了民進黨錯亂的歷史靈魂。也因此,台中市長林佳龍才會說出「台中元年應從日治時代開始」,要讓「神社鳥居重新站起來,重拾城市光榮感」。民進黨的轉型正義清算,僅溯至一九四五年,不過問日據時代的不義;究辦蔣中正與八田與一銅像遭斬首,也採雙重標準。

民進黨的轉型正義,更反映了一種退步的封建史觀。封建時代,帝王將相才是歷史主軸,看不到社會發展主體的人民,所以才有成王敗寇之論;但民主台灣要被拉回封建時代嗎?正因這種封建官威,林佳龍看不到儒家思想是社會禮俗生活的依託,只看到國民黨「把日本神社幹掉換孔子來統治」,於是要回復他自認的神社「正義」。正因為在其眼中人民只是裝飾的門簾,民主不是內化的價值,正義也非衡平的尺度,所以民進黨在清算歷史時,敢拿轉型充當逼殺前朝的鍘刀。

事實上,在原住民看來,民進黨的轉型正義不脫「漢人史觀」;而在客家人看來,則是充斥「福佬主義」的歷史觀。蔡總統試圖以道歉作為追求原住民族歷史正義的起點,但其粗糙手法被批為「朝貢式」道歉,對府外「正視歷史,還我正義」的原民吶喊則無動於衷,露宿凱道兩個月的原民抗爭只等到警察的清場通知。這正是蔡政府轉型正義的兩套標準:民進黨能向國民黨追討不當黨產,但原住民卻不可能追討回他們的傳統領域,遑論被日本和漢人欺壓的歷史正義。

蔡英文執政近一年來,社會陷入分化與報復的循環,國家已被仇恨撕裂。總統文青式的講稿充滿溫馨而美好的詞令,在政治現場卻看不到任何「寬容、分享與慷慨」的美麗風景。蔡政府如何在其製造的分歧歷史裡,找到和解的方法與和平的途徑?(系列完)

(《和民進黨商榷正義》系列之四)

 

 

 

聯合/「自轉型正義」應走向「公轉型正義」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21299?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4-24 02:53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蔣介石銅像遭砍,警方已搜集到台灣建國工程隊發布的照片為證物。記者李承穎/翻攝分享

「轉型正義」是蔡英文執政後反覆宣示的價值,一年來,許多重大立法與決策都是據此推動。但落到現實中,人們卻不斷看到正義「出軌」的現象:有官員執行正義任務卻踐踏法制,有民眾高舉正義之旗而仇恨他人,有更多人則跌落在政府劃定的「正義圈」之外而備感失落與無助。最近,社會出現一波「砍銅像」的相互報復行動,即說明轉型正義大政未能定紛止爭,反而帶來更多不安。

主要癥結,就在民進黨政府所定義的「正義」,完全是以自身利益為圓心所圈劃出來的視野。亦即,在它輻射的半徑範圍以內,民進黨才認為有正義問題需要處理;在此半徑之外的事,它便毫無興趣過問。也因此,我們認為這種模式投射出來的轉型正義,只能稱為「自轉型」正義,是以民進黨史觀及利益為核心的轉型正義,而不是以台灣發展和全台人民利益為考量的「公轉型」正義。自轉與公轉之別,就在於無法分享的利益和價值觀。

簡言之,蔡政府在處理台灣民主轉型過程中的一些歷史餘緒時,是把民進黨的價值和需要放在優先,而不是將國家及社會的利益與共識放在優先。因此,對正義議題便出現了「選擇性的關注」,對促進正義的方式也就有了不符憲政的粗暴作法。所謂議題的「選擇性關注」,例如德國當年推動轉型正義,更強調的是政治真相及受害者名譽的回復和補償;但民進黨更關注的卻是「討黨產」及追殺,對於一般受害民眾的權益卻不甚在乎。所謂手段上的粗暴,例如《黨產條例》立法粗糙並過度授權,「黨產會」的組成缺乏正當性和代表性。這些,都演成「用不正義追討正義」的矛盾。

這種「自轉型正義」的心態,從最近「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大餅分配,更是一目了然。對於民進黨執政縣市,蔡政府出手闊綽,幾乎有求必應;對於非民進黨執政縣市,則冷眼以對,饗以閉門羹。這樣的冷熱對照,令人質疑:蔡英文難道只想治理「半個台灣」,為何要採取這樣的差別待遇?而中央政府竟以縣市長的政黨背景來決定其市民的待遇,這種施政邏輯又體現了什麼正義?

八田與一銅像被斷頭,警方鑑識人員勘驗現場。記者謝進盛/攝影分享

最近,各地出現蔣中正銅像及八田與一銅像遭到輪流「斬首」,就是蔡政府推動轉型正義失敗的明顯例證。

民進黨一上台,即著手修改課綱,為其不同的史觀宣示開出第一槍。今年二二八,主政者又以轉型正義為名主動挑起反蔣情緒,導致獨派四處向蔣中正銅像下手,也因此,才有八田與一被斷頭的「還以顏色」。

這樣的仇恨對峙,其實還在持續延燒。政府的態度,則是對一方縱容,對另一方起訴,完全從政黨的立場思考。所謂正義,如果只是為服務特定對象、滿足特定利益,如何稱其為正義?又如何讓國民心服?

民進黨的正義其實患了「狹心症」。從轉型正義的精神看,國民黨若有霸占國家財產情事,當然應嚴予追討;但是,把國民黨和東德共產黨視為同類,卻是比喻不倫。進一步而言,以轉型正義為由完全否定蔣中正時期的治理,卻不斷大力肯定日本的殖民政績,則更是嚴重顛倒歷史的黑白。

再說,在國家運作的軌道上,若主政者把所有資源攬為己有,只分配給其同黨,只照顧特定顏色的民眾,這樣被「分級統治」的國家如何能和平發展?

當轉型正義的口號被喊得震天價響,民間卻出現銅像「斬首」的競賽,街頭的陳抗活動越來越多,民進黨必須注意它的正義究竟是為誰而轉?正義不應是行政濫權的藉口,不是逾越法治的巧門,不是挑起仇恨的話術,更不應變成政治鬥爭的工具。那麼,請民進黨把圍繞本黨利益而轉的正義,移到以國家為中心的位置吧!

(《和民進黨商榷正義》系列之一)

 

 

聯合/公民,何必服從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21307?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4-24 02:53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太陽花學運」當初占領立法院被控妨害公務等罪的廿二名被告,獲台北地院判決無罪,判決見解,對於「公民不服從」行動具有指標意義。本報資料照片分享

太陽花學運成員被法院以「符合公民不服從條件」為由裁定全體無罪,此例一開,各種抗議團體都開始靈活運用此一概念,包括最近火線議題上的反年金改革團體。學運的黃國昌等人,和反年改的李來希等人,在台灣是意識形態兩個極端的代表人物。反正你也上街、我也上街,你抗爭、我也抗爭,你訴求正義、我也訴求正義,最後兩端交會於「公民不服從」。

如果全體公民都開始「不服從」,讓不服從變成常態,台灣將成何種景象?

在西方,公民不服從有其思想脈絡和公民抗議的背景,也有不少創下民權里程碑的案例。其要義應包括:和平非暴力手段、符合社會共通正義觀、參與者應預期並接受法律懲罰,以及是表達真誠信念的道德說服手段。梭羅為抗議奴隸制度而抗稅,不惜因此入獄;聖雄甘地為凸顯和平的宗旨,呼籲實行「公民不服從」者應盡全力保護被抗議的政府官員免受攻擊。

從這些要件看,參與者幾乎都在「願意承擔違法後果」的認知下,表達其「不服從」的信念。光這點,已看出法院以「符合公民不服從要件」而免除太陽花學運者罪罰的荒謬。一旦這種「不服從」被廣泛解讀成堂而皇之的「不違法」,也難怪各種騷動都想借此藉口一用,也無怪乎有人開始思考「抗稅」是否亦符合不服從要件而可以免責!

如果從法律端即提供了「不服從」一個保護傘,公民,何必服從?誰還想服從?

 

 

中時快評》豈容獨厚太陽花

太陽花
對照當年太陽花學運一連串攻擊官署及警察行徑,這群退休老人簡直不成比例。(本報係資料照片)

419立法院審查年金改革法案,陳抗民眾阻立委或官員進入立院,爆發推擠衝突,內政部長葉俊榮指陳抗民眾已經不是單純表達意見,讓他無法容忍;只是,對照當年太陽花學運一連串攻擊官署及警察行徑,這群退休老人簡直不成比例,支持太陽花的葉部長昨是今非,讓人不批評都難。

年金改革衝突不斷,號稱最會溝通的蔡英文政府上任後,卻讓陳抗民眾一次比一次更激烈,政府假意開公聽會溝通,實際容不下其他聲音,創造社會階層的對立才是讓衝突愈演愈烈的元凶,特別這些上街頭的人都曾是穩定社會的力量。

同樣地,警察為防制衝突暴力,犧牲休假,沒日沒夜服勤,有人因此累到心肌梗塞喪命,不見行政首長探視慰問就罷了,結果架設拒馬方式惹來藍綠立委不滿,藍營罵翻天,綠營立委也大罵要換人,警察忙著處理前線突圍,還要急著善後滅火,警察遇到政治,裡外不是人,無所適從。

回顧過去群眾運動史,在野黨無非是想藉著街頭陳抗累積政治資源,但警察是國家機器,如何執法,就唯有嚴守行政中立,才能有威嚴和有尊嚴地執行公權力。從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國人對政府官員的感覺,有高達7成4民眾對警察有好感,這樣的數據,政府能不挺警察嗎?

這陣子無論是警政署長陳國恩和警察們都飽受極大壓力,內政部長葉俊榮24日一句肯定,相信是肺腑之言,畢竟從現在社會氛圍,陳抗事件不會中斷和停止。一個政府若用雙重標準執法,比起暴力,才真正讓人無法容忍。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131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