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大生吃飽等死?師之惰!
2010/01/22 10:08:19瀏覽4657|回應27|推薦50

繼洪蘭之後,已經不再是馬英九好友兼國策顧問的林火旺昨天火力全開,可這回目標對準的,不再是馬政府,反而是因為上課遲到,還在課堂中上網打 game 吃雞腿的所有台大生。

如果說,洪蘭丟向台大的只是定點手榴彈,都已引起各方關注,那麼林火旺在全國教育局長會議上射出的,可就是「地對地飛彈」,有效殺傷和炸死範圍,遍及台大整個校園。

我們這才發現,原來每年以高分考進去的這批「菁英」學生,一旦進入夢寐以求的台灣大學,自此上課會遲到,老師在台上「誨人不倦」,學生在底下大快朵頤的大快朵頤,打電動的打電動。然後呢?

一起吃飽飯,等死!

大家看看這幅畫面,生不生動?經過洪蘭和林火旺兩位名教授的形容,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像不像一群擠在豬窩下,這邊爭食不已,那邊鼾聲如雷的黑毛動物?這在林火旺的口中,不就是如此嗎?──「台大生只是聰明的動物」!

可話講回來,在動物或生物科學家的眼中,咱們可別冤枉豬──說到底,人家豬也是有智慧的。

這就讓我想起孔子在 2400 多年前,因為宰予吃飽飯睡白天覺,而大發雷霆的那個經典場面。

論語》公冶長篇載,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彫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何誅?」接著又罵:「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我不知道現在的台大學生是否還記得孔子這位高材生,因此請容我講清楚道分明。說起宰予,和老師一樣都是魯國人,生於周靈王 20 年,比孔子小 29 歲。可別看他挨上一頓臭罵,人家可是「孔門十哲」之一;論其一生成就,到頭來連老夫子都不得不讚嘆,「知聖人也」。

罵就罵唄,台大學生們,有為者亦若是。

事實上,這段公案歷來頗有爭議,除了「依文解義」派主張宰予是真在睡懶覺外,還有另一派的見解──那就是宰予眼見同學,在隨著老師狼狽周遊於列國中,不免鬆懈或洩氣,於是演出一場「晝寢」的戲碼,讓何等精明的孔子有借題發揮訓勉弟子的機會。

所以,上引的《論語》經文最後一句「於予與改是」,如今念來就格外來得有味道了。

「多虧宰予這位學生啊,讓我對人的觀察和對人的學習,又有了一番新的體驗。」

要知道《論語》學而篇,開宗明義就很清楚的告訴我們:「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當老師的都在終生或終身學習,那做學生的怎可「吃飽飯等死」?

問題來了,林火旺的這番批評,主要是感慨台大生「經不起挫折」,那因此挨罵的學生服不服氣呢?

顯然不服。

有的學生認為林教授的議論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讓「競競業業的人感到躺著也中槍」。嗐,林老師罵你們是「豬」,你們還真就對號入座,自己承認是「豬」了。

台大怎會教出如此「老實」的子弟啊!

另一位,台大大學生會長傅偉哲的反應就更有意思了──他把林火旺指責的「混吃等死」,歸咎於高中生的「填鴨式教育」。

千錯萬錯,都是老師的錯。今日台大生的怠惰、貪食,乃至經不起挫折,通通都是老師失職。更進一步的講,是咱們多少年升學主義和填鴨式教育所埋下的遠因,所造成的惡果。

林火旺 教授啊,學生有在講,當老師的有在聽嗎?別逼著學生學起股市那位張姓名嘴對你丟簽字筆。

「教不嚴,師之惰!」

這可是咱們中國文化寶典《三字經》的寶貴教訓,下回罵學生之前,先好好反省自己,學生今天的「吃飽飯等死」,是不是老師自己先心有旁騖,學問不做,跑去上政論節目當名嘴?或者,該寫的研究論文不肯下工夫仔細推敲,只管上網高唱谷歌,當起文抄公?

然則,這些反唇相譏的學生果真就不該痛罵?就真的「造反有理」?

非也,因為站出來反擊的,個個真的都是林火旺口中的「經不起挫折」,別說毫無「聞過則喜」的雅量,就連一點最起碼該有的自我檢討心理都不起作用。

果然是真的吃飽飯在等死。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3710770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right on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古有明訓,教不嚴,師之惰!
2010/01/22 11:59

古有明訓,教不嚴,師之惰!

「師者, 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師不必賢於弟子, 聞道有先后, 術業有專攻, 如是而已。」

有教無類, 我看不起罵自己學生的老師, 林火旺是何方聖賢, 如此辱罵自己的學生, 有損師道。   就連宰予也未嘗得到如此的侮辱。   就如馬總統的優秀, 樹大遭風, 台大學生何故遭此枰擊, 人個有志啊。

林火旺大概很久沒人理他了, 又出出狂語, 語不驚人死不休, 想引人注意。  誰又知道林教授不是自覺無力而先發制人呢?  這些學生裡一定有超越林大教授的吧。
 
老銀, 你最后的結論好像也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啊。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1-22 12:03 回覆:

最後一句喔,是的,師生都該罵。

都當大學生了,連被罵也不知道怎麼反駁,以此看出他們的邏輯教育真是荒廢了。


Kirov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千錯萬錯都不是自己的錯
2010/01/22 11:47
俺一位讀台大的朋友,前一位洪教授掀起的討論時,就自承他看過台大同學還真是有一大堆混吃等死的,很多上課吃東西還則罷了,根本聽課都不認真,等到了急的時候再到處抄寫加拼貼出作業與報告;或許教授是不該這樣提綱上領的批評,但是學生自我反省能力的確是差到了極點,反正社會氣氛也都是怪上位、怪官員、怪政府,責怪的層級越高似乎就越有改革形象,也不差學生這一票了,只是這樣互為因果下去,這種大環境氣氛,只怕怎麼也好不了!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1-22 11:53 回覆:

反智文化和反智教育相互影響和滲透了。


J教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看了一下林老師的背景
2010/01/22 11:41

不太清楚哲學老師要不要寫學術論文

查了一下國圖的期刊文獻資訊網

看起來比較有樣子的是94年發表在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的文章

其他大多數都是94年前的

可能哲學老師比較不需要寫些論文吧!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1-22 11:48 回覆:

一、因為他這幾年來忙著上電視當名嘴,忙著到處演講。

二、我因他而明白,台灣打從徐復觀、熊十力等以後,再也出不了哲學家的原因。現在的台灣,還有薩伊德這樣的大智慧者嗎?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林火旺的高的學術要求
2010/01/22 11:23

我留學的學校,從來沒有看到老師或者學校在批評學生不上進不長進的,我們也批改過undergraduate students 的作業,水準都不高,說實話整體水準還有些爛。但是,undergraduate students 本來就是利用大學教育建立通向職業的道路,他們中的大部分畢業後一生都不會從事研究工作,你林火旺的高的學術要求,要求努力讀書,明顯用錯了物件,undergraduate students 本來就是為職業所準備的。高的研究能力,專注能力等等學術要求,是用在研究所學生身上的。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1-22 11:31 回覆:
是的。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我非常支持老銀前輩的觀點
2010/01/22 11:22

我非常支持老銀前輩的觀點,我覺得林火旺等這些老教授的觀念也應該改一改了。批評學生上課吃東西?我是海外留學的,我們上課時喝飲料吃東西,西方學生和東方學生都很普遍,華人學生比較少但也學習這個習慣,來自世界各地的professors沒有一個人會糾正學生上課吃東西,而且,教授們還要買東西給我們上課時吃!

 

當代大學教育就不是封建時代的傳道授業解惑,老師們拿大學生的學費,負責把知識傳授給大學生,老師們只是告訴學生要遵守學校紀律,並處罰違反學校紀律者,至於那些高尚的品德教育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那些你們爸爸媽媽的事情,是中小學老師的事情,不是大學老師要承擔的義務,大學生入學時都是成年了。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1-22 11:30 回覆:

謝謝真民主兄。

事實上,在這場師生隔空開火的對戰中,當教授的沒把學生為何「經不起挫折」的原因講清楚;當學生的,更是停留在語言表面上,沒深入挖掘,以致連反擊也無力。

結果,就是雞同鴨講。

真是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放著一場可以激發理智的思辯對話,就這麼平白浪費掉了。

很可笑,也令人大感可憐。


認同中華 理性救台灣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教改的禍害
2010/01/22 10:36

以前李遠哲那票人高喊教改

現在檢討起來最失敗的就是教改

真讓人為下一代憂心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1-22 11:09 回覆:

是啊。

教改,教改,犯錯不改,台灣之害。


阿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忍未條 ~ 讓偶說一下 ...
2010/01/22 10:29

  如果學生求知慾望強 ~ 師長豈敢怠惰.也才能教學相長.

明星學校的所謂明星學生 ~ 被長久以來錯誤的社會價值觀引導成失序的行為.

我常想 ~ 他媽媽的那鍋學生乾脆再誇張一點帶一碗足以薰死人的臭豆腐去吃.

不知尊重別人 ... 教育誠属失敗 ! 高學歷 不等於 高EQ !

求知的路上應該是謙卑的 ~ 終究學海無崖 ... 術有專精.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1-22 10:31 回覆:
克昭兄是忍未條,哇係凍未條,哈哈。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