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05 09:21:43瀏覽1667|回應8|推薦26 | |
這一次芭瑪颱風,先是來勢洶洶,接著行逕詭異,意在「誘敵」──就連美日氣象預報單位都看得眼睛「脫窗」。再接著,來個路線 180 度大轉彎,安營紮寨,蓄勢待進,目標,鎖定的,當然是台澎金馬,一個也跑不掉。 對於這樣的「颱風大敵」,你必須「尊敬」,也只能小心翼翼的「尊敬」。 喜歡讀史書的都知道,在歷史上有太多的名將或朝代,與其說敗在對手的腳下,不如說敗在「天氣」之詭譎多變上。 舉個例吧,我們都以為唐朝之覆亡,是因為藩鎮之猖狂內亂。可大陸最近數年的考古卻發現,唐朝很可能是亡在天氣暴寒暴熱的變化上,冷「殺」人,熱「死」人,各省穀粒無收,朝廷束手無策,於是養民屯兵的藩鎮起而造反,不亡亦難。 再舉個例,二戰的希特勒揮師進攻史達林,一路長驅北上,很打了幾場好仗,最後卻敗在西伯利亞冬天的大風雪手上,把個希特勒大軍搞得土崩瓦碎。 對於大自然的天候變化,這樣翻臉猛撲的「敵人」,我們只能尊敬。不然,能怎樣呢? 連美國那樣的科技龍頭,對卡翠娜颶風都恨得牙癢癢──你總不能對著暴風眼、颱風眼,猛丟核子彈或中子彈吧,是不? 這是從戰術上來講,戰略上呢,從來打仗最忌「兩面作戰」,尤忌「前方吃緊,後方緊吃」。歷史上因為兩面作戰而敗亡的,多了去了;希特勒固然是,拿破崙何嘗不是? 這裏,咱們也別光數說外國,拿中華民國來講,時下頂熱門的「 1949 年」,說到頭,國府之敗,不就是敗在兩面作戰,特別是敗在「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的關鍵時機上頭?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有龍應台那樣的作家至今還在以「身為失敗者的第二代」為榮哩! 史書斑斑可鑑,最近 88 風災,又搞掉了一個劉內閣,還是敗在兩面作戰上。他那廂跟風災大戰,回過頭來還得應付在「後方緊吃」的媒體人和名嘴,哪有個不疲於奔命的? 難怪馬英九這一次面對芭瑪颱風,下定決心,「不能再讓颱風搞掉另外一個內閣了」。打上周五起, 10 月 3 日,府院密集動員,一點兒也不敢大意;馬英九跑台東那邊,吳敦義負責高高屏,朱立倫鎖定北北基。戰術是「料敵從寬,禦敵從嚴」。就連國防部在擅長救災的高華柱部長指揮下,也 動員了三萬四千多名官兵,連 V-150 裝甲運兵車、兩棲登陸艇和 E-2T 空中預警機、 C-130 運輸機,以及 S-70 救護直升機等救災機具,全部就定位,上緊了螺絲和發條。 這樣的「盡人事」之所能所極,我是看在眼裏的,政府能做的都做了,可咱們老百姓這邊呢?且舉一例,上周六,馬英九風塵僕僕,去了台東原住民被列為「危險」等級的村落,苦口婆心的勸他們撤離,不要與天為敵,甚至連「如果你們不搬走,又要害我被媒體罵無能」的自嘲都說出嘴了。可這些原住民臉上笑雖笑,等馬英九前腳一離開,後腳,說不動就不動!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令人無奈。 我只能說,命是你們自己的,不要等受了災,再來罵中央和地方政府來不及救你們,好讓不肖政客、媒體和名嘴趁「災」打劫。 看看此刻,風雨逐漸加大了,媒體固然在發揮「監軍」的作用,可不要再像上一次風災,又「錯殺無辜」,當知真正的防災第一線是在「地方」,中央只能負責支援,把責任所在先搞清楚。 我們當老百姓的也要留神,哪個名嘴又在「後方緊吃」的,不分藍綠,凡是閒閒坐在有冷氣空調的政論節目上,看人挑擔不吃力,自己站在乾岸上,還嘲笑救災的人腳都弄濕的,睜著眼胡說八道的,要看仔細了,這些人都是惡棍,都是內賊 、國之大賊,不要再隨之起舞,被他們給賣了。 最後,請大家做好防颱準備,生命是自己的,安全至上。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