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淡寫秦朝
2016/01/08 23:26:02瀏覽1088|回應3|推薦47
秦代疆域圖(取自維基百科)。有趣的是,可以觀察到黃河、長江、珠江三角洲經過兩千餘年的沖積後增加了不少土地面積。




孝公頒求賢令,商鞅變法開啟。1

講信一木千金,重農抑商策立。2

詳實戶口登記,加重貴族稅率。3

嚴禁私鬥陋習,奉行連坐告密。4

將士殺敵賣力,一擧收復河西。5

函谷天險東踞,蜀地糧倉南依。6

都江堰興水利,鄭國渠竣後期。7

周赧合縱破局,昭襄併吞王畿。8

異人奇貨可居,不韋助其登基。9

莊襄三載得意,嬴政少年接替。10

楚趙與秦聯姻,外國勢力干預。11

先定嫪毐及呂,後收逐客成命。12

內史騰吞韓地,趙魏續舉白旗。

翦蕩楚君昌平,賁掃燕丹王喜。13

公元前二二一,祖龍最後滅齊。14

比肩三皇五帝,封禪泰山典禮。

沒收天下兵器,鑄成金人造型。

度量車寬字幣,從此互通無虞。15

馳道綿延不已,史祿再鑿零渠。16

長城修築戍兵,阿房驪山徭役。17

精銳南北出擊,百越匈奴心悸。18

李斯愚民毒計,焚書竟獲允許。

服鉛馳道奔疲,始皇沙丘暴斃。19

扶蘇受騙趙李,假詔賜死上郡。20

趙高玩弄權秉,二世蒙在鼓裡。

諸事延誤徵集,群雄揭竿起義。21

南國趙佗獲悉,異域按兵不移。22

北疆王離救急,鉅鹿引來項羽。23

破釜沉舟霸氣,掃蕩十倍強敵。24

章邯受趙猜忌,率兵投降項籍。25

降卒竊竊私語,廿萬入土沉寂。26

劉邦起兵西行,直搗咸陽都邑。

約法三章底定,子嬰投降寬心。27

項羽不甘背信,燒殺咸陽子嬰。28

分封諸侯之際,混戰烽煙再續。29

漢王屢敗屢起,創造平民奇蹟。30







1。法家反對階級間的逐級統治,主張收回貴族權利歸於君主,其他人不分貧富貴賤,故「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商鞅就是這樣得罪當時是王子的秦惠文王的),此外也徹底執行法條規定。商鞅以法家宗師李悝的「法經」為基礎而制定了秦律。

其實在秦孝公重用商鞅之前,秦國已經在前任君主秦獻公的主導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譬如廢除了近三百年的活人殉葬制度(節約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將國都由雍邑遷到櫟陽(34年後,秦孝公再遷都到咸陽。秦末項羽三分關中時[劉邦當時只分到漢中、巴蜀],櫟陽成為三秦之一塞王司馬欣的都城[咸陽城已被項羽滅除],後來劉邦佔領全關中時,也曾以櫟陽為都城。)、擴展商業、編制戶籍等等,秦獻公本人即位的過程更是曲折離奇,他原是由秦國太子的身份流亡到魏國再輾轉回秦國即位的,其登基的複雜程度不在晉文公之下。秦孝公變法的成就無疑是建立於秦獻公努力的成果之上的,所以講到秦孝公(用商鞅)變法,就不得不將前任秦獻公的政績提出來。

返回







2。所謂抑商尤指無法生產商品,只靠中介來操控農產品價格的商人。不如把商鞅的思想歸納成獎勵生產,以現代言之,田地生產糧食,工廠生產零組件、服飾、或一般用品等,應該都屬於被獎勵的範圍。

返回







3。除了貴族被抽重稅之外,商鞅新法還規定秦國宗室貴族無軍功者不得享有貴族權利,也不能被列入宗室屬籍。商鞅在秦國主要有兩次變法(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49年),第二次變法乾脆把貴族的關說、走後門也禁止了。

返回







4。私鬥指貴族封邑與封邑間邑兵的內鬥。陋習指秦人男女老幼同居一室的風俗。告密即告姦,舉發姦人與斬獲敵人首級同功。

返回





5。河西之地在秦簡公(秦孝公的前四任)時期原來是秦國的,吳起為魏將時奪取了河西之地,直到秦孝公時商鞅擔任主將,以卑鄙的方式誘殺了過去的朋友 - 魏國主將公子卬,最後奪回河西之地。商鞅把軍爵分為二十級,兩級以上的爵位可以用來抵罪,又立法規定士兵在戰場上斬獲敵人首級一顆,升爵一級,另獲良田及住宅,滿33顆,他的屯長及百將升爵一級(每五人設一屯長,每百人設一百將),很像今日的老鼠會,只是以敵人的首級為商品。

返回





6。秦惠文王就是將商鞅處死的那位(商鞅因執法太公正而得罪過當時還是太子的秦惠文王,更不用說秦孝公在薨逝前曾要傳位給商鞅 - 《戰國策.卷三.秦策一》),他上一任是讓商鞅變法的秦孝公,下一任是扛鼎砸腳而死的秦武王。秦惠文王在位時司馬錯(司馬遷的先祖)曾與張儀辯論先伐蜀還是先伐韓,最後司馬錯的伐蜀意見得到採納,蜀國才變成秦國的蜀郡。

返回





7。都江堰是秦昭襄王時蜀郡太守李冰率人修建(詳見都江堰的秘密)。秦昭襄王時還發生了與趙國之間的長平戰役,他的前任是秦武王,他的繼任者是僅上任三天的秦孝文王(秦孝文王的妻子是沒有子嗣的楚國華陽夫人)再來才是秦莊襄王(子楚、秦異人)。

韓國水利工程師鄭國於嬴政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46年)被派往秦國修築水利灌溉系統,表面上是幫助秦國,實際上是要讓秦國把國力消耗在建渠而無力發兵攻打韓國,結果是弄巧成拙,反而使秦國良田更多,農業更強,窮人更少,中產階級更多,國力大增。

嬴政後來表示對法家典範韓非的激賞,說明了他對法家的肯定,從歷史上來看他是一個執行政策非常徹底的君主,而法家的中心主張是打破當時封建制度的大環境(這裡的封建專指周朝層層分封、官位世襲的階級制度,君主的統治僅及貴族,貴族面對小貴族,然後才到平民百姓。現代人已經濫用「封建」一詞),使貴族與平民在君主面前一律平等,依戰功或生產力等實際績效獲得爵位或獎勵。法家自然會招致貴族群的強力反彈,通常支持法家執政者的後台君主薨逝後,執政者就成為貴族報復的對象,在楚國執政的吳起就是這樣死的。

返回





8。周赧王(赧音nan3,難的三聲。另一名為周隱王)向富人借貸以籌措合縱抗秦的軍費,最後合縱失敗,自己還欠了一屁股債,於是躲在高臺上(這是成語「債臺高築」的典故由來)。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時(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約於此時開始修築都江堰)秦國報復性地攻陷東周王畿洛邑,周朝滅亡(諷刺的是,末代君主周赧王在位五十九年竟然是周朝在位最久的君主),秦朝若以此年開始計算,到公元前207年滅亡,剛好是五十年,比隋朝的三十八年(公元581年到618年)還久。

返回





9。異人即子楚,後來的秦莊襄王。為了取悅為楚人的秦國華陽夫人而改名為子楚。

返回





10。秦莊襄王即位三年就薨逝了,於是嬴政在十三歲時匆忙繼位。

返回





11。秦國與周邊大國的聯姻頻繁,這些在秦國境內的外國王族一但掌秦國之權,要幫秦國向祖國割地索城或許可能,但是如果要幫秦國滅了祖國確也是難上加難。所以秦始皇搞定了趙國人的太后及丞相呂不韋後才能完全掌實權及進行滅趙計畫,就像是把原為楚人的秦國相國昌平君調到郢地才進行攻楚計劃一樣。

返回





12。嬴政十三歲即位秦王(公元前246年),二十一歲時平定了嫪毐的判亂。嫪毐音烙矮,私通太后還生了兩個孩子,事跡敗露而起事發動政變失敗。嬴政二十三歲時(公元前236年)將「仲父」呂不韋流放蜀中,一吐多年來無法完全作主的怨氣,隔年呂不韋畏罪自殺。嬴政原想把外國在秦國當官的人趕出秦國,然而呂不韋的門客李斯(即後來的秦國丞相)以《諫逐客書》說服他收回成命。

返回





13。翦即王翦。楚君為楚王負芻,昌平為昌平君,與楚王負芻同為楚考烈王之子,楚考烈王在秦國當人質時(也是秦昭襄王的女婿)生下昌平君,回楚國時留下昌平君當人質,所以昌平君出生成長都在秦國,與一般質子不同的是,昌平君是受嬴政的信任與重用的,他曾與呂不韋一同平定嫪毐的叛亂,又在呂不韋之後接任相國大位,在秦國進攻楚國之前,昌平君被調往故楚的郢地(郢音影,當時已被秦國併吞),希望攻楚不受到他的干預,一方面也期待他能安撫當地楚人,沒想到當李信率二十萬秦軍伐楚時(王翦領六十萬秦軍伐楚是在李信伐楚失敗之後),昌平君與楚國名將項燕(項羽的祖父)聯合叛變反秦。

賁即王賁(賁音奔),為王翦之子,可謂「虎父無犬子」(但是這句話不見得諸事應驗)。他不但滅燕,也終結了魏國與齊國。燕丹即燕太子丹,其幼年在趙國為人質時與嬴政要好,沒想到太子丹長大到秦國為人質時受到嬴政無理對待,故而派荊軻刺秦王政,想學曹沫要脅齊桓公還回魯國失地不成,反而招來殺身滅國之禍。王喜為燕王喜,雖然將太子丹斬首欲息秦王之怒,最後還是無力回天。

返回





14。祖龍指秦始皇。祖即始,龍表皇帝。

返回





15。統一文字、度量衡、車子寬度、錢幣,使交通、溝通、貿易更加便利。

返回





16。秦朝的馳道主要是用於皇帝巡視的,全長約8900公里,寬約五十步,路基高於兩旁平地,以利於排水,兩邊每隔三丈種植樹木,每隔十里建亭管理,道路中央三丈供皇帝大臣及傳令行駛,道路兩旁的樹木之外才是百姓可以通行的地方。(詳見《漢書.賈山傳》)

零渠(唐朝改稱為靈渠)則是為了南征百越(尤其是嶺南地區)時能順利運送後勤物資而建,由嬴政命史祿開鑿而成。(詳見《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返回





17。除了徵兵戍守長城之外,還召集徭役工修長城、阿房宮、驪山陵。陳勝麾下大將周文攻破秦函谷關時,名將章邯當時手下沒什麼兵,臨時抽調修築阿房宮、驪山陵的罪犯勞工二十萬人訓練成一支勁旅,竟把周文打得大敗。

返回





18。秦軍的精銳部隊三十萬北伐匈奴,五十萬南征百越,所剩無幾,兵力不多的原因應該與原東方六國的兵器已被銷融,威脅大減有關。

返回





19。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之術,因而服食了不少含鉛的丹藥,再加上勞累,因此在巡行至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平鄉縣)時染病駕崩。

返回





20。秦始皇駕崩時身邊只有李斯、趙高、胡亥等人,扶蘇還在上郡與蒙恬(就是相傳發明毛筆的那位)戍邊,趙高是秦始皇幼子胡亥的老師,他想密不發喪,並偽造秦始皇詔書賜死大將蒙恬及原來被嬴政遺詔指定的接班人扶蘇,再立胡亥為新君(趙高自己才能掌權),首先就要說服丞相李斯,他知道李斯易於嫉妒的缺點(法家權威韓非就是這樣被李斯毒殺了),便對他說明一旦扶蘇即位,蒙恬必然位居李斯之上,最後李斯答應配合趙高陷害扶蘇蒙恬,然而李斯自己最後也被趙高陷害。

返回





21。原楚國平民陳勝吳廣因大雨不能如期趕往漁陽戍邊,依秦法律為死罪,於是乾脆造反。有時候歷史的重大轉折往往發生於小地方的不注意,如果秦律規定因特殊理由違反政令可減輕刑責(例如罰其延長役期而不是斬殺)或是依距離的增加而延後召集時間,也許秦朝就不會那麼短命。

詭異的是陳勝吳廣的口號是「大楚興,陳勝王」,卻假托扶蘇及項燕(項羽祖父,曾擊敗秦將李信)的名號招募士兵(<史記.陳涉世家>寫陳涉以為天下有很多人還不知道扶蘇、項燕已死,故冒名頂替之),項燕是楚人,冒名還說的過去,扶蘇是秦始皇之子,為什麼要助楚反秦?學者李開元由此推理扶蘇之母應為楚人,這個推論有理,尤其是秦楚之間的王室通婚很頻繁(秦孝文王的正妻華陽夫人就是楚人,楚考烈王還是秦昭襄王的駙馬),但是不代表扶蘇的母親就是皇后,如果秦始皇有立過皇后,即使後來不讓史官記載,這等大事口耳相傳也不會讓皇后沒沒無聞,合理的解釋應該與史實一致,就是秦始皇從未立過皇后(或還來不及立皇后),他母后與呂不韋及嫪毐私通造成他對女人的不信任感(很可能因而對皇后標準提高),以及對不守貞節女人的譴責和對姘夫的痛恨,在嬴政東巡時的「會稽石刻」可為明證:「有子而嫁,倍死不貞([夫亡]有子而改嫁,背叛亡夫,是不貞節),防隔內外,禁止淫泆(佚),男女絜(潔)誠,夫為寄豭(寄豭原意為借種的公豬,指到別人家淫亂的丈夫。寄豭音記家),殺之無辠(辠為罪的古字)。」對女人的不信任感應該可以說明他未立皇后的原因了。

平民劉邦起兵的原因同樣與服勞役有關:他負責押送罪犯到驪山做苦工,而罪犯接二連三逃跑而不得不反(實際上他最後做了一個順水人情:釋放所有罪犯)。這與原六國貴族反秦的理由(如項羽對秦有國仇家恨)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這也說明項羽的反秦著眼於報仇雪恨以及恢復從前貴族在六國時期的榮光,秦朝壓抑貴族的這種制度是要直接推翻的。反觀本是平民的劉邦及下層公務員蕭何沒有這種貴族包袱(這也解釋了劉邦可以理性地對咸陽百姓約法三章,而項羽進入咸陽後卻是為了報仇而燒殺一起來),劉邦的漢朝還是繼承了秦朝中央集權的政策(兩漢雖有封國,但是都以劉姓皇親為王,而且權力較周朝的諸侯國小得多)。

返回





22。南方五十萬精銳秦軍統帥趙佗早有二心於秦,身邊的秦廷耳目早已被他清除乾淨,於是趙佗在接獲秦朝的北上調兵命令後故意按兵不動(這個人後來在嶺南建立南越國稱帝,還活了一百多歲[漢武帝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另外,章邯手下的二十萬秦軍只能算是臨時由罪犯勞工拼湊的雜牌軍。

返回





23。王離率秦軍包圍反秦軍於過去趙國的鉅鹿。項羽的對戰對手是名將王翦之孫,王賁之子王離,當時是北面長城三十萬秦軍主將(原是副將,主將蒙恬被假詔書賜死後王離被扶正),但是王離並不像父祖輩有顯赫的戰功,名將之後也不會自動變成名將(就像趙括不如馬服君趙奢一樣),這三十萬人是秦朝唯一能調動的精銳主力了(理由見上一段),況且這三十萬秦軍依仗長城險要地形以防守北方胡人為主,戰鬥力可能比不上南方以攻城掠地為主的五十萬秦軍。

返回





24。公元前二零七年,項羽率軍過黃河後就把船鑿沉了,又把燒飯的釜破壞了,全軍只帶了三天糧食,自絕後路,視死如歸(此謂之「置於死地而後生」。韓信當時在項羽帳下任職郎中,後來「背水一戰」的靈感不知是否由此而來?),最後大破十倍於楚軍的秦軍。《史記.項羽本紀.卷7》記載:「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壁壘)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

秦軍方面由王離領兵包圍鉅鹿,章邯則負責後勤補給,總兵力約四、五十萬人,項羽殺宋義後自領兵權,不但以寡擊眾,先把負責補給的章邯軍打跑,使王離軍失去後勤支援,再大破王離圍鉅鹿的秦軍(讓人聯想到袁紹官渡之戰也是後勤的糧草被燒,軍心動搖而至大敗)。另外,章邯與王離兩人,章邯戰功強來自中央,王離爵位高戍守邊防,兩人應無從屬關係,是否同心合力抗敵也有疑問,《史記.項羽本紀》:「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當此時,趙歇為王,陳餘為將,張耳為相,皆走入鉅鹿城。章邯令王離、涉閒圍鉅鹿,章邯軍其南,築甬道而輸之粟。」這裡的「章邯令王離、涉閒圍鉅鹿」應該是指章邯假中央號令讓王離圍鉅鹿,不見得代表章邯官位爵位在王離之上。

返回





25。章邯被項羽打敗後派長史司馬欣到咸陽向秦廷請兵,沒想到朝廷早被趙高把持,而趙高早就想除掉章邯,不但沒應允司馬欣,反而派人要暗殺他,司馬欣感覺苗頭不對,早一步逃回章邯的軍營,由於司馬欣在擔任櫟陽縣典獄官時曾經營救過項梁(項羽的叔父,也是項燕之子),於是司馬欣勸章邯投降項羽,並自告奮勇要當說客。項籍即項羽。

返回





26。廿音念,即二十。由於楚軍過去被秦軍整肅過的人紛紛虐待被俘秦軍(章邯曾率領這二十萬秦軍追殺陳勝麾下大將周文帶領的楚軍),是故秦軍蠢蠢欲動,私下交頭接耳,最後導致二十萬秦軍在新安被項羽坑殺。

返回





27。子嬰即秦王子嬰。《史記.秦始皇本紀》:「立二世之兄子(哥哥的兒子)公子嬰為秦王。」。此人並不像胡亥一樣容易被唬弄,在趙高要殺他之前用計先解決了趙高。

返回





28。楚懷王熊心(與之前入秦武關的楚懷王不同人)曾說過「先入咸陽者王之。」就是說誰先攻入咸陽城,天下就要尊他為王(楚懷王只是暫時推舉出來的共主)。而楚懷王讓宋義、項羽率五萬人北上解鉅鹿之圍的同時也讓劉邦率領一支偏師向西進攻咸陽。由於項羽行軍的方向是先向北,自然在進咸陽的速度上比不上劉邦直接向西,這也讓項羽對楚懷王產生不滿(為日後派人暗殺楚懷王的事件埋下了伏筆),認為楚懷王故意不想讓自己先入咸陽,故而背信不尊劉邦為共主,又因為對秦有國仇家恨而焚咸陽、殺子嬰。

再者,項羽是楚國貴族出身,對於法家治國是十分厭惡(法家主張壓抑貴族,把權力收歸君主,吳起在楚國以法家變法失敗乃至身亡就是侵犯到貴族的權益而引起),所以完全否定秦國以法家為主,君主集權的制度。

返回





29。秦亡後項羽恢復了周朝的封建制度(詳見十八路諸侯列表: 點這裏) 把自己定位成諸侯之一(西楚國王),也同時是諸侯間的霸主,這就是「西楚霸王」的由來。

返回





30。漢王即劉邦。

返回


補充:
A。由秦二世墓的考古發現來印證部分史實。 點這裏

由兵馬俑出土文物發現秦國兵工督造責任分工嚴密,上至相國呂不韋。 點這裏

函谷關附近的秦軍公墓。 點這裏

https://youtu.be/LIoMHjUXS5A。 點這裏

B。劉邦曾說項羽之所以失敗在於他不能知人善任,其實還包含了不能收買大眾人心。劉邦與項羽的家鄉都在楚國的東方(今江蘇省。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而劉邦能安撫西秦百姓(西秦也是周朝發跡之地),把當地轉化為自己的心腹要地,反觀項羽在新安坑殺了二十萬秦國子弟兵,再火燒咸陽,結怨於西秦上下,四處樹敵,焉有不敗之理?

C。秦國多數君主對於人才獲取的渴望是沒有國界限制的(其實春秋戰國時期也有很多國家用人也沒有非本國不用,只是對人才的重視程度不像秦國後期那麼明顯),秦孝公重用的商鞅是衛國人,秦惠文王重用的張儀是魏國人,秦昭襄王重用的范雎也是魏國人,秦王政重用的李斯是楚國人,秦王政還為了要獲得韓國的人才韓非而威脅攻打韓國,雖然秦王政曾因來自韓國的水利工間諜鄭國案而要驅逐所有外國籍的秦國官員,但是看到楚國人李斯的《諫逐客書》後就清醒過來而收回成命。事實上物產、人才、文化良莠的分布,那裡有分國界的?只要是好的一面就應該盡量吸收網羅!人常常是自己的偏狹心態成為自己的絆腳石,如果只看自己的優點,得到的結果就是停止進步(這是要謙虛的理由之一);如果只看對方的缺點,當然就得不到對方的優點(「三人行,必有我師」)!

D。秦國是中國歷史上以法家治國時間最長最徹底而且最成功的國家(商鞅雖然被殺,他所創立的新法並未廢除)。優點在於使人守法(貪污舞弊也少)、平等(貧富差距也小)、高效率、高生產力與高動員力;缺點在於無個人自由,而且法律處罰如果過嚴又不合理,最後很可能導致整體的崩潰。最後以《史記.商君列傳》的一部分作為結尾:

「孝公既用衛鞅,鞅欲變法,恐天下議己。衛鞅曰:『疑行無名,疑事無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見非於世(有高出常人操守之人,常被當世人所否定[如孔子]);有獨知之慮者,必見敖於民(有洞燭先機之智者,必被世人攻擊)。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愚笨的人事情發生了還不知道什麼原因,有智慧的人事情還未發生就已經看見結果)。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對於一般百姓,不能在政策開始時與之商量,只能在政策成功後與之共享)。論至德者不和於俗(講最高道德的人是無法與世俗合流的),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成就大功業的人是無法與一般人共同謀劃的)。是以聖人茍可以彊國,不法其故(所以聖人如果可以強國,就不必要師從古法);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如果可以利益百姓,就不必要遵循古禮)』孝公曰:『善。』

甘龍曰:『不然。聖人不易民而教(聖人施行教化時不會改變人民習慣),知者不變法而治(智者治理國家不會變更法律)。因民(按照人民習俗)而教,不勞而成功;緣法(因循舊法)而治者,吏習(官吏習慣)而民安之。』衛鞅曰:『龍(甘龍)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一般人安於既有的習俗,學者被自己有限的見聞所侷限)。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如果讓一般人及學者當官遵守法律還可以),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但是不可以與這些人討論法治外的革新改良)。三代不同禮而王(夏商周之禮不同而都能王天下),五伯不同法而霸(春秋五霸的所行的法也有所不同而都能稱霸天下)。智者作法,愚者制焉(有智慧的人制定法規,愚笨的人遵行受制);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賢能的人根據時代更新調整禮俗,無能的人接受約束)

杜摯曰:『利不百,不變法(獲益不達百倍就不應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師法古制不會有錯,遵循古禮不會走偏)』衛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治理天下不是只有一種方法,目的是便利國家,而非師從古法)。故湯武不循古而王(所以商湯周武不因循古法而王天下),夏殷不易禮而亡(夏桀商紂不變古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與古法不同者不應隨便否定,因循古禮者也不應盲目跟從)。』孝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商鞅合十家為什,五家為伍,使其相互監督,一家有罪,同在什伍的其他各家要受牽連)。不告姦者腰斬(不檢舉犯法的人則腰斬之),告姦者與斬敵首同賞(檢舉犯法的人與斬敵人首級的人賞賜相同),匿姦者與降敵同罰。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一家有兩名成年男子而不分家居住者),倍其賦(加倍其賦稅)。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核實後封以爵位);為私斗(鬥)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

令既具,未布(法令已完備,但是還未公佈),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搬)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最後頒佈法令)」。




題外話:
讀《史記》時常常可以感受到司馬遷的浪漫情懷,或是對武藝高超者的敬仰,這影響了他對人物的評價,舉例而言,他對項羽、李廣、乃至於刺客列傳、遊俠列傳等的諸位語多同情,褒多於貶,於是乎不能完整評價人物的缺點,例如項羽的仁厚僅僅限於對待他周圍的親信,眼光也短淺;李廣治軍不嚴導致他常打敗仗(當過兵的人都知道跟一個不管自己的上司是相當愉快的,但是也容易造成鬆散的團體);刺客列傳易見破壞大局者(如荊軻弄巧成拙,反而加速燕國的滅亡);遊俠列傳不乏黑道背景者,讀者還是要細心斟酌才能夠還原真相。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ushengpoet&aid=42635011

 回應文章

fushengpoe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3/06 01:16
巧奪天工的自然水利工程-都江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73sBWB3Q5w

Fushengpoet
2022/02/06 00:51

兵馬俑的秘密:

https://youtu.be/Byn6PdLxN6E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22-02-06 02:42 回覆:
兵馬俑「十人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fw3vwNcYts

fushengpoe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2/23 20:36
分封制、郡縣制與統一、姓氏的關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pBDUqj6e-g&feature=youtu.be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20-02-23 20:56 回覆:

姓氏關係起源之推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C_sICcufe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SNClFnmP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