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8/27 00:54:15瀏覽262|回應0|推薦34 | |
淨土宗在現今佛法裡屬於修習人數最多的一個法門,淨土法門比較特殊的一點在於:釋迦牟尼佛證悟後所說的法通常是有人問什麼他才講什麼,而淨土經典的《佛說無量壽經》和《佛說阿彌陀佛經》都是釋迦牟尼佛不問自說的法要,因為太重要而徒弟又不知道有這種好地方就沒辦法問,所以釋迦牟尼佛為了將來的眾生就只好自己講了。 什麼是淨土呢?淨土主要是指極樂世界,而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娑婆世界。地球在佛經被稱為南閻浮提,是在一個小世界裡面的南邊,而娑婆世界是十億(10^9/10的9次方)個小世界的範圍,又稱為三千大千世界(1000^3 = 10^9)。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梵音直譯,中文意思是「無量壽佛」)過去世累劫發願修行創造出來的淨土,這個世界之所以比我們娑婆世界殊勝的地方非常多,以下稍微列出幾點: 1,極樂國土莊嚴華麗,七寶所成。宮殿、樓觀、池流、花樹都是珍寶天香合成。天空有法音、伎樂、空花、天香,還有八功德水,天空、水池及寶樹都可說天人想聽的法要,環境比娑婆世界天界裡最美好的環境還要好太多。 2,極樂國土只有佛、菩薩、天、人等諸上善人,沒有娑婆世界的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修行不會退轉。 3,極樂國土天、人沒有粗陋的實體色身,外表莊嚴,身體無汗、無大小便、不老、不病。不用口進食,而以意念進食。 4, 極樂國土天、人壽命非常長,都有五種神通(宿命、天眼、天耳、神足、他心),沒有娑婆世界人間壽命短、有隔陰之迷(不記得過去世,沒有宿命通)的缺點。由於娑婆世界的人沒有宿命通,修行無法連貫,再加上修行環境差,所以進進退退,墮落到三惡道也非常容易。就算是娑婆世界有宿命通的天道眾生享完天福死後大多要墮惡道的。 5,往生極樂國土的條件與他方善多惡少的佛國土比起來低得多。首先要知道我們娑婆世界是出名的善少惡多(詳見《地藏經》),他方比娑婆世界好的佛國土沒聽說過帶業往生的,而極樂國土算是大開方便之門,有業力的他方眾生也收了,往生極樂國土的關鍵在於深信、發願、力行(念持「阿彌陀佛」名號),即使我們貪嗔癡沒有清得很乾淨,只要能在臨終時以戒、定伏住妄想幾分鐘的時間,專心念持「阿彌陀佛」佛號,都還有十念往生的可能。 6,雖然前面五點指出許多「外相」上的東西,但是極樂國土的大小菩薩,都發菩提心(也就是時時不忘回歸本心,由相見性),修行廣度眾生的大乘佛法,並入「空、無相、無願(三三昧、三解脫)」境界,心不被美好的外相所轉,即《金剛經》所云「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現如來。」 極樂國土以修行大乘菩薩道為主,《華嚴經》所述菩薩道上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依序為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煖、頂、忍、世第一]、十地、等覺)裡,十信位的菩薩進進退退,《仁王經》說這個階段要經一萬劫。到初住菩薩才算「行」不退轉(十住、十行、十迴向合稱三賢位),自十住中的初住修行至十地中的初地所需時間為第一阿僧祇劫(大致是三賢位及四加行所經歷的時間);自初地至第七地,為第二阿僧祇劫;自八地(「念」不退轉)至十地為第三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即眾生貪瞋癡三毒完全清除淨化的時間。在我們娑婆世界的問題是,人壽短、易退轉、墮落,所以在十信位會耽誤多生多劫,修行非常不容易,《佛說無量壽經》中提到其中兩位大菩薩,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都是由我們娑婆世界發願往生極樂國土而得成就的。在《首楞嚴經》中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提到「無量光佛」和「超日月光佛」教大勢至菩薩念佛法門,這兩個佛號都是阿彌陀佛的別號(詳見《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是現存淨土宗的主要經典之一,也是早期流傳到中土的淨土宗佛經,翻譯的版本有十二種,但僅有五種流傳下來(另一個更早的版本名《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其他兩部淨土宗主要經典是《觀無量壽經》及《佛說阿彌陀佛經》(《悲華經》則是提到阿彌陀佛與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諸位大菩薩、賢劫千佛於過去世的因緣及關係)。 《佛說無量壽經》的第一個版本稱為《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由東漢時來自月支(貴霜帝國)的僧人支婁迦讖(Lokakṣema,「婁迦讖」意為「世界太平」,「支」即月支)所翻譯,他在漢桓帝末年(167 AC)到洛陽,《般舟三昧經》也是他翻譯的佛經之一。 我閱讀的這部《佛說無量壽經》是由三藏法師康僧鎧翻譯的,康僧鎧又名僧伽跋摩(Saṁghavarman),在三國時期曹魏少帝曹芳嘉平五年(253 AC)由天竺東來,在洛陽白馬寺譯出這部經。以佛法正法時代(一千年,另一說為五百年)、像法時代(一千年)、末法時代(一萬年)而言,保守地說,《佛說無量壽經》至少是像法時代東傳而來,而像法時代正是大乘佛法發揚光大的時期。大乘八宗共分三論宗(又稱法性宗)、瑜伽宗(又稱法相宗)、天台宗、賢首宗(又稱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密宗(又稱真言宗),有些宗門需要極高的根器,而唯獨淨土宗這個法門適合所有根器的人,無論聰明愚頓都適合,只要「信、願、行」兼具,都可以往生極樂國土,對於五濁惡世、末法時期的娑婆世界,實在是非常適合有心者修習的法門! 值得一提的是,《佛說無量壽經》中釋迦牟尼佛提到《佛說無量壽經》的內容會保存到其他佛法消失後再維持一百年,然後佛法完全滅絕,而在《法滅盡經》有提到《首楞嚴經》及《般舟三昧經》是佛法滅亡時最先失傳的經典,《般舟三昧經》又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Pratyutpanna-buddha saṃmukhāvasthita samādhi sūtra)是東漢三藏法師支婁迦讖所翻譯,也是最早翻譯到中國的淨土經典,雖然淨土宗沒有特別將其列在「淨土五經」(《佛說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佛經》、《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與《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但是不妨將這部《般舟三昧(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視作廣義的淨土經典,雖然「阿彌陀佛」及其「極樂世界」也是這部經主要舉例的佛及淨土,但是不限於此,只要是現在佛及其淨土都在本經的涵蓋範圍,透過修習「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三昧」(三昧為正定之意)可以直接體驗十方現在佛,這個佛以法身佛為主,效果與修行者本身的修持與精進有關。 我多年前曾經嘗試閱讀《般舟三昧經》,發現這部東漢時三藏法師支婁迦讖翻譯的三卷版佛經不太容易看懂,就沒有繼續閱讀,直到2024年,得知此經有2017年Harrison博士(Paul M. Harrison)的英文翻譯版本,加上隋朝三藏法師闍那崛多對本經有另一個版本《大方等大集賢護經》,於是我興起閱讀此經、相互參照這三個版本並寫下筆記的想法。看完此經後方知此經不止是開大乘淨土經之先河,還包含許多具體的修行方法,實屬珍貴罕見,如果只是因為不熟悉古文而棄之不顧,實在可惜,是故將研讀筆記呈之於附錄中。 還有一點至關重要,就是佛法中的般若是一切佛法的基礎,般若經中不妨以長短適中,言簡意賅的《金剛經》作為修習淨土的輔助。 附錄: 《般舟三昧經(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佛說無量壽經》 視頻: 如何帶業往生 總結《阿彌陀經》的精華重點 《佛說無量壽經》(1) 《佛說無量壽經》(2) 《佛說無量壽經》(3) 《金剛經》(1)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