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虛實之間,精神疾病題材如何成為創作最愛?~尋愛偵探阿洛伊斯
2018/05/18 12:32:09瀏覽1456|回應0|推薦7

有人說:「精神病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或許才是真實的,而他看我們才是精神病。」這樣的絕對自我唯心論(註一)並不符合精神醫學,因為精神病患從腦神經或心理來看,都是有障礙的。不過,人都會有精神上的疾病,只是多少的問題,譬如《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裡的二次大戰世界偉人邱吉爾,便是一位躁鬱症患者,所以在片中常有焦慮、急躁、暴烈的舉止行為,有時又顯得很沮喪憂鬱,該片男演員把邱吉爾演繹的入木傳神,因而榮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而片中沒有現身的希特勒據精神科醫生分析則是亞斯伯格症,所以我們處在的是一個精神疾病對決的世界?

精神醫學發達後,精神疾病成為創作的重要題材,它所要表現的並不只是重新認識或關懷精神疾病而已,更重要的是去探討病患的意識層面和疾病成因;而在藝術上,精神疾病所產生的幻境,與現實現象構成虛實相雜的魔幻寫實境界,打破以往從表象看現實世界的寫實角度,進而看到一個非現實的妄想情境,這個情境雖是妄想非真實的,甚至是病態的,卻充滿討論空間――為什麼會形成病態?病患當下的主觀認知是甚麼?正常人應該如何去解讀他們的認知?這是否也是人類普遍的潛意識?我們是否都是精神疾病的邊緣人或潛伏者?因而又產生高度的探討意義。

精神疾病創作已經成為主流,但有人認為創作者似乎並不太認識精神病,乃至有所混淆或誤解,以下做個整理介紹。

一、重度精神疾病,有幻覺幻境,經常是腦神經合併心理因素,也可能僅為腦神經障礙引起。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註二)、夢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解離症(失憶、迷遊、多重人格、自我感消失。情緒極度失控、中邪常被歸為此類)等。許多作品都將重度精神疾病歸諸於童年創傷、心理創傷等心理因素,以喚醒人們摒除語言、行為、社會、國家、戰亂暴力,卻忽略了患者生理上腦神經障礙的因素。

二、輕型精神疾病,無幻覺幻境,病因同上。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慌症、身心症(引起身體的各種不適)、特定畏懼症(特別害怕某種東西或情境)等精神官能症,因腦神經運作違和,致處理情緒、思考、行為、社交、身體機能等功能出現障礙,但無人格違常。目前美國認為它是心因性的,不再將它使用於精神疾病診斷。

三、童年腦神經發育障礙,無幻覺幻境。自閉症、亞斯伯格症(Asperger Syndrome)、過動症、妥瑞症(Tourette syndrome)(註三)。如果提早治療可以有良好的改善,如錯過治療期則較難符合一般水準。

此外,精神疾病並非神經內科疾病(註四),也並非養成教育偏差、成長過程違逆而產生的人格、行為、價值觀偏差乃至異常。各種精神疾病很多都拍成電影來探討,並頗為成功(註五),2016年《分裂》(Split)是多重人格電影(見《分裂》一文),獲得2018年柏林影展費比西獎(註六)的《尋愛偵探阿洛伊斯》(Aloys)也是一部值得討論的作品。

《尋》片的男女主角平常都無重度精神疾病,但男主角阿洛伊斯(Aloys)有明顯自閉傾向,他和父親共同經營私家偵探社,卻表情嚴峻冷漠、個性孤僻沉悶,完全沒有偵探應該有的靈巧機警,對他人的關心、問候、求助全予冷漠乃至暴躁的拒絕,平日多在家裡觀看已累積五千多個小時的蒐證影帶,或拍攝自家門口的鏡頭(這顯現他有隨時蒐證自衛巢穴傾向),並且仍在使用舊式的卡式DV攝影機,顯現行為的限制性與刻板,甚至用塑膠袋將車子的玻璃貼起來,造成與世隔絕的封閉。

女主角薇拉(Willa)則有強烈的孤獨憂鬱傾向,她是動物園清潔工,從動物園偷了一頭羊回家,根據劇情判斷應該是要溫馴的羊來陪伴自己,但因而被查獲解職,之後服用大量酒精和鎮靜劑自殺未遂被送進醫院。薇拉家裡偌大的玻璃櫥裡只養了一隻蜥蜴,房間雜亂並擺滿植物彷若森林,都象徵著孤獨,而動物園是一個囚禁野生動物的地方,更象徵著被囚禁的孤獨和痛苦,其中又以海豹的象徵最為深刻,海豹總是在池子迴游卻以為自己是在大西洋迴游,乃至頭常常會去撞擊到透明玻璃視窗,因為牠總是忘了這裡不是一望無際的大海。

雖然如此,兩人卻有著高度的智商,從這來看,他們應該是偏向亞斯伯格症,薇拉竟然可以掌握如此自閉的阿洛伊斯行蹤並偷走他的錄影帶,進而以要向當事人告發為威脅,要男主角跟她進行「電話冥想」(註七)遊戲。而原先處於被動的阿洛伊斯則憑藉著電話中的背景聲音,一一抽絲剝繭,發現薇拉是同棟公寓大樓曾向他求助的住客,於是他進入她的房裡對她進行偵查,終致完全掌握她的資料。

兩人在開始電話冥想遊戲後陷入糾纏,片中以電話線纏繞許多森林中的巨大杉木來象徵兩人關係的牽連和糾纏,同時,兩人也開始產生妄想,進入虛實不分的情境,以為電話冥想中的情境和兩人關係的進展是真實的,以致越陷越深。在藝術手法上,現實世界中此時就會有妄想事物一併出現的畫面,產生超現實的表現。

一開始是薇拉先找上阿洛伊斯,並引導他做社區派對冥想打開心房,之後阿洛伊斯在越來越理解薇拉的背景,並沉浸在與她相處的妄想後愛上她,乃至願意背負她一起同行。但妄想終究不是真實,在一次阿洛伊斯正妄想跟薇拉親密約會時,真正的薇拉卻冒雨從醫院出來並在門外打手機進來,一時之間,阿洛伊斯無法接受並應對這種同時有兩個薇拉存在的矛盾與衝突,經過一番衝擊後,阿洛伊斯終於認清,他應該捨棄妄想中的薇拉,去追求現實中的薇拉。於是,他喬裝成病人混進薇拉的病房躺在她的床下,至此,兩人終於從電話冥想和妄想中脫離出來,第一次真實的在一起。

本片透過兩位精神有點違和的人,因為電話冥想遊戲而真的發生妄想症(同理,任何冥想活動都有這種風險),但之後又能警覺妄想的虛偽,並且打破自閉、孤單的囚禁去追求現實的愛情,這在在告訴我們,真愛不是在妄想世界裡,而是在真實世界裡。而本片利用自閉、孤寂的心理特質,營造出冷調、詭異的氛圍,再加上大量的象徵,以及妄想與現實穿插甚至同在的魔幻效果,使本片有其特殊的藝術風格,而阿洛伊斯一路偵查真相的劇情又有偵探推理的效果,也使本片更增添撲朔迷離。

很多人會說這是屬於「看不懂電影」的一類,如果理解了其中原理和奧妙,便能細細去品味編導的巧妙心思和設計了。

註一:他們認為我存在,所以宇宙存在;如果我不存在,宇宙就不存在。這跟將上帝或最高意識當成絕對的唯心論不一樣。

註二:「人格分裂」是自我認同失調,導致意識與身體反應不能正常連結,並非同時分裂出多個人格;「多重人格」是一個人的身上,同時存在著兩個或以上的獨立人格;「精神分裂」又稱思覺失調症,除了思考、情緒、行為的障礙外,較明顯的是幻覺、妄想等。 

註三:自閉症為語言表達和社交活動障礙,常做重複性和限制性的動作和行為,大多數智商偏低。亞斯伯格症則較自閉症保有更多語言和認知的發展,所以智商正常,少數為高智商,今已歸類為自閉症的一種。過動症是注意力無法集中、好動、難以控制自身的言行和舉止,智商正常,但學習力偏低。妥瑞症者會不自主的發出聲音或動作,甚至說髒話等因而令人誤解,其實智商、人格完全正常。

註四:神經內科疾病指的是中風、失智症、癲癇、巴金森氏症、腦脊髓損傷、腦腫瘤、周邊神經疾病、運動神經元退化,乃至睡眠障礙、多發性硬化/疼痛/震顫/頭痛等。

註五:多重人格《24個比利》(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精神分裂症《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夢遊《夢遊3D》、創傷後壓力症候《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憂鬱症《藍色茉莉》(Blue Jasmine)、焦慮症《伴我情深》(Mr.Jones)、強迫症《強迫症患者的血腥臆想》(DIX);自閉症《雨人》(Rain Man)、亞斯伯格症《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過動症《她不怪,她是我妹妹》(My Sister),妥瑞症《叫我第一名》(Front of the Class)。

註六:FIPRESCI Prizes,國際影評人協會在世界各地電影節時會組成自己的評審團,並在頒獎大會前頒發費比西獎,但不隸屬該電影節正式獎項。

註七:電話做愛便是電話冥想的一種形式,透過傾聽對方的訊息並加以投入的想像、感受,有人便能因而有做愛過程的愉悅和最終的高潮。但這終究是真實還是妄想?應該也是本片要討論的議題之一。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112052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