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劇情式紀錄片的真實感動與反思~這條路的名字叫希望
2018/05/09 09:10:28瀏覽3607|回應0|推薦9

這條路的名字叫希望Makala榮獲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註一)評審團大獎、黃金眼特別獎,很多影評人以紀錄片來稱呼它,不過嚴格說起來,它應該是「劇情式紀錄片」Docudrama

紀錄片為大家所熟悉,它是導演與攝影師在經過企劃或隨機的情況下,在真人、實境中捕抓當下的真實事件,可能也會有當事人的訪問或說明的旁白輔助解說,紀錄片強調的是拍到現實狀況,而非編劇情節的結構與渲染。但很多情況下,我們無法回到當時的時空去拍攝那時的現實狀況,於是便會以拍片的方式仿照紀錄片的精神、手法,將其仿製,這就是劇情式紀錄片,因此它是非虛構的,同時表現形式也有別於劇情片強調戲劇性、感官性、觀賞性,而是盡量以紀錄片的真實風格來呈現。侯孝賢,尤其是他1993年戲夢人生也很有這方面的況味,後敘。劇情式紀錄片當然異於「偽紀錄片」,參見大災難家》。

紀錄片雖然沒有劇情片諸多刻意經營的劇情與情感,但因為它忠實的呈現真相,所以真實感人,而且是出於內心最真實的自發感受(因為片中劇情沒有那麼刻意的渲染),這就是它的可貴之處,因而劇情式紀錄片也必須繼承這個性質,《這條路的名字叫希望》便能精確的掌握這個特色。

本片描述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Makala城市邊陲森林地區有一位年輕人,他砍材、燻炭、千里迢迢的以單車超載木炭再以步行推車的方式到市區販售,其中遇到路險難行、在荒野過夜、順道拜訪親戚佯裝一切安好、單車被汽車撞傷、流氓勒索,最後在客戶殺價下賣得了一些錢,他原本打算留一些積蓄買些鐵片為家人蓋一個比較好的房子,但他買了女兒的藥後即所剩無幾,失望之餘他只能進入市集裡帳蓬搭的臨時教堂禱告,祈求上帝賜於他力量和希望,然後又一個人牽著單車在夜色裡落寞的步上漫漫的回家之路。

故事情節很簡單,主要是一趟賣炭的歷程,卻很忠於真實的過程,譬如,男主角砍一棵大樹,這個場景就耗了將近三分鐘,讓一些觀眾覺得很沉悶,但在現實裡,砍一棵大樹確實要很久,也很辛苦,在劇情片裡或許會以跳接的手法來呈現,然後再加以一些情節的渲染來表現甚至誇大辛苦,但在劇情式紀錄片,它就是要讓觀眾如實的看到它的過程,讓人從眼見的真相去產生感悟。所以在這部片子裡,我們彷彿真實的看到男主角賣炭的整個遭遇、情境、氛圍,以及男主角自然不演技化的表情、舉止、反應,也因而產生身歷其境、同感身受的覺知。

侯孝賢的《戲夢人生》雖不是典型的劇情式紀錄片,但卻很趨近。除了他在片中夾雜故事主角台灣布袋戲一代宗師李天祿親自現身說明的橋段外,他鏡頭的呈現也很紀錄片式,譬如,將鏡頭長時間不動的停留在片中布袋戲的展演上,有如觀眾就雙眼盯著舞台觀賞,因為觀眾本來就應該透過布袋戲的展演來了解本片的主題──布袋戲,是如何演出以及它的藝術表現,如此才能了解李天祿的成就和意義。又如,也會將長鏡頭不動的對著一個場景,場景裡的事件就如真實生活般的展開,如一個人走過來,可能花了五秒,然後如實的坐下、如實的倒茶、如實的喝水……,這樣有點緩慢且沒有起伏的表現,雖然不夠劇情化,但卻好像讓觀眾在一個定點角度看到一個現實事件的翻版。又如,演員的表現也都是自然真實而非演技化的,演技不精的演員演來矯情做作,演技精湛的演員演來又過度精緻流暢、表情深刻多變,反而超乎現實中常人的表情與動作(這也就我們說的,很有「戲味」吧),所以在侯孝賢的電影中,素人演員就如實的表演,停頓、結巴也沒有關係,因為我們平常講話本來就是這樣,而專業演員則會收斂他的演技以趨於現實。

回來談《這》片的內涵,如前所言,故事很簡單,就是如實呈現一位剛果青年生活的困境與無助,以及不知何時可以完成一個卑微的願望──蓋一間好一點的房子讓全家可以遮風避雨。可是這只是我們看到的表象,它更深刻的意涵是後殖民時代裡,非洲國家表面是獨立了,但果真如此嗎?有興趣者可以觀看紀錄片剛果的危機Crisis in the Congo ,而剛果只是非洲國家際運的一個縮影。簡單來說,歐美帝國主義的軍隊雖然表面上已經撤出非洲,但非洲擁有廣大未開發的礦產、森林等資源,歐美國家自然不會放棄,會用另一種方式來攫取。而非洲本地野心分子為了獨佔這些利益,於是不斷內戰、外戰,這時他們便與歐美國家合作,進行資源與武器交換,他們獲得武器後便可以興戰掠奪資源、以武力控制人民勞動,而歐美國家則可以趁亂獲得廉價資源,它們並不希望非洲團結安定,否則他們勢必要付出很高的成本才能獲得這些資源。所以非洲人民的生命和幸福便被犧牲,以成就先進國家的物質享受,譬如剛果的鈳和鉭是製造手機的必須金屬,因此它反而成為帝國資本主義國家和非洲野心分子下手掠奪的目標;另外,我們的運動鞋、衣物等,很多也是來自非洲人民被剝削、奴役下的產物!我們在使用手機、非洲產品時,無形也成了這個共業集團的一分子。

所以,如果我們有心協助非洲人民獨立起來,就不只是捐舊衣物、零錢到非洲給貧童這樣而已,這是在彌補我們的愧疚,還是在清除我們的舊物?還是在清除舊物時還高尚的認為自己充滿功德?而且我們捐贈的舊物大部分並不是到了非洲人民手裡,而是舊物商手裡,還讓奸商賺了一筆(註二)!支持非洲人民應該以實際的行動譴責以不正當、不人道的方式從非洲掠奪資源因而產生戰爭,並實際支持聯合國和NGO團體為非洲人民爭取福利與獨立的行動。

2018年也於坎城影展獲獎的你才女巫,你全家都女巫I Am Not a Witch)描述非洲尚比亞一位八歲小女孩被誣指為女巫,之後成為工具人的諷刺故事,最後小女孩悶悶不樂、操勞過度致死,其他的女巫也因而覺醒,全部剪斷綁在身上的緞帶,擺脫詛咒逃脫。祝福非洲人民在歷經壓榨、死亡的苦難後,也能覺醒擺脫禁錮,創造自己的命運。

註一:這是設於坎城影展裡的一個獨立但平行的競賽項目,屬於新銳導演獎項。


註二:有人認為,捐贈舊衣到非洲會打擊非洲本地的成衣業,所以不應再行之,但問題是,如果沒捐贈,大量貧童還是買不起新衣,況依此邏輯,台灣本土也不該捐贈舊衣物、舊書到偏鄉和孤兒院,因為這樣也會妨礙台灣的成衣業和圖書業發展?也有人認為應該拒買非洲產品,以杜絕非洲人民被壓榨,但也有人認為,現在非洲人民一息尚存,一抵制則全無生機。這些都是次要問題,根本之道在支持非洲人民站起來,爭取自己的希望。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1117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