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艋舺》到黑道「寫實」佳作~角頭2:王者再起
2018/05/30 01:37:58瀏覽1820|回應0|推薦1

台灣本土黑道題材向來不缺乏,譬如 1992 年《少年吔,安啦!》就是獲得多個國際電影獎項的黑道片(以幫會恩怨為主軸,不等於警察片、警匪片),在國片沒落時,2010年的《艋舺》也有品質與票房上的表現,但可惜是,主流電影的台產黑道片卻被強烈質疑,是以外省掛的觀點與語言去表現本省掛的黑道(或以主流文化的角度去展演邊緣文化),而且在表現手法上也未臻寫實,亦即未能真實展現出黑道的肅殺實況與駭人氣質,人物也因為偶像化而失真。

 

這些質疑其實不無道理,較為寫實的作品有,1979年《錯誤的第一步》算是當時頗為轟動的作品,但為非主流作品(註一);1992年吳念真編劇、蔡岳勳主演的《阿呆 》,是主流的制演團隊,但沒有顯赫的成績;1998年《大頭仔》(萬梓良以此片獲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原為台語片,但被新聞局裁定須用國語配音(還到戲院蒐證台語版開罰),因而降低寫實性(註二)。


《艋舺》之後,便常有人讚聲應該拍出真正的台灣黑道片,後來2015年便出品了《角頭》,它也創下台灣國片年度票房第七(8000萬)佳績,同時是以本省掛看本土黑道與台語發音的電影,但藝術成就算是普通,而且也不是純寫實的黑道片。到了2018年的《角頭2:王者再起》,則在藝術表現和黑道寫實上,都有不錯的表現,入圍金馬獎三個獎項及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長片,被讚為拍出國片黑幫電影新格局。


《角頭2》開場的三溫暖浴池圍殺黑道大哥,是本片最經典之處,頗負暴力美學,雖然之後便不再有太多驚艷的橋段,但總體來說,黑道背景出身的導演顏正國本部劇情長片處女作(之前有三部微電影)算是一鳴驚人,拍出台灣黑道的真正在地味。就劇情來講,主要角色的北館幫,除了貴董和仁哥兩位領袖外,便以五虎將為主要配角,並藉此來展現兄弟情義,可惜人一多刻畫便會不足,因而對其中人員的遇害,以及藉此引發家屬哀傷的浪子悲歌便無法深刻,只能流於事件交代,在人物刻畫、兄弟義氣、情感糾葛經營上,《艋舺》即相當成功。另外,本片除了最後北館幫的勁敵劉健是死於手下的槍下外(應該是投靠警方轉而接收劉建地盤,片中無提及),劇情較為直線與單向,沒有《艋舺》的窩裡反、諜對諜、推理,也沒有西方黑道片的懸疑、驚悚,本片呈現最多的是砍殺敘事,劇情經營相對薄弱。最後,仁哥召集弟兄後還未集結完成,便單槍匹馬拿著一支手槍去找劉健復仇,讓自己的頭被槍頂住,只差0.1秒就被行刑式槍決,似乎也有違江湖哥字輩應有的謀略與智商。


當然,不能免俗的,台灣兄弟家裡的阿嬤、女人都是溫柔善良無聲且又無奈的,而且還會有年幼的孩子,藉此來刻畫「每個台灣黑道的男人,背後都有一位玻璃心碎又癡癡守候的女人」刻版印象,未若《艋舺》裡的女人們來得多元化,有大姐頭、恰查某、妓女,乃至會和浪子有所爭執,呈現大哥女人的多面向。


《角頭2》的拍攝技巧和寫實度有長足的進步,但劇情的架構、設計、轉折,卻缺乏黑道的心機,是為可惜之處,其實可以再壞一點。

 

註一:在非主流電影裡,有一種非實驗性的小成本、低藝術、以特定俗俚題材爭取特定底層族群觀看的電影,黑道寫實片是其中頗受歡迎的題材。

 

註二:以文學為例,台灣本土草根作品是否需要以台語發音(書寫),或者以台灣國語即可?宋澤萊、林央敏等支持前者;黃春明、吳晟等支持後者。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11218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