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02 22:57:28瀏覽2363|回應0|推薦15 | |
論語.鄉黨第十篇,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總之這篇歸納起來就是,食物第一要新鮮,第二要當令,第三要正確的烹調,第四肉不要吃太多,第五酒能喝就喝但不要發酒瘋。可見得孔子是個很懂得養生的美食家,2000多年前說的話到今天還是非常的正確。 烹調、吃肉、喝酒這三點完全操之在人,新鮮跟當令則要看老天的意思。說到這裡我又要讚嘆台北人得天獨厚的幸福了。環繞美麗高山的四河之都,一年四季出產許多美妙而獨特的食物,在別的地方嚐不到,就算嚐得到也沒有台灣的這麼好吃。我原本以為,網路上的知識豐富多元,關於台灣的特有食材應該有很多資料跟研究,我搜尋之後竟是出乎意料的少。甚至連夏天吃西瓜,冬天吃蘿蔔這種基本常識介紹在網路上都很少見。難怪常常看到年輕人一月份在餐廳點空心菜、絲瓜;八月的大熱天竟在吃菠菜、高麗菜。只能怪現在的種植技術及冷凍技術太好,許多食物在不該出現的時間也吃得到,久而久之大家都忘了它們原來的季節。 我堅信,食物要吃當令。如果在不對的季節吃,味道與口感不單較差,對身體也不好。相反的,如果在當令吃到新鮮的台灣特有食材。那不光是好吃,滋養身體,還會讓人打從內心裡就愉悅起來。說到當令,它是有時間差異的,俗話說(陰曆)正月蔥,二月韭,三月莧,四月蕹(空心菜),五月匏,六月瓜,七月筍,八月芋,九芥藍,十芹菜,十一蒜,十二白(白菜),這些來自於中原大陸的時序就跟台灣的實際狀況不盡相同。例如台灣的空心菜雖然從陽曆3月到11月都出產,但還是7,8 ,9月為佳,尤其是下雨過後的空心菜最好吃。過了十月以後,空心菜的梗子變粗,口感清脆但味道卻變了,不宜再吃。台灣北部的綠竹筍,世界有名的好吃,卻是在農曆五月時候大出,每年端午節吃粽子配乳白色濃濃的竹筍排骨湯,是人生一大享受。可見台灣食材的產季跟大陸不盡相同,即使同種食物在各地的產季也會不同,只有在地人最清楚,甚至每年的時機也會前後差個幾天,因此食物是否當令,需以當地最盛產最肥美的時候為準。 那麼在台北,春天時吃得到什麼獨特美妙的食物呢? 1. 桂竹筍 在台北如果想吃桂竹筍,去深坑老街是最近的選擇。白斬雞、滷桂竹筍、臭豆腐這三樣可說是深坑美食的代表。如果不想去深坑,只要找附近的鵝肉店鵝肉攤,這時節開始到六、七月,一定有賣滷桂竹筍。 桂竹筍要如何料理較佳?台灣人喜歡用五花肉、油蔥酥、福菜干跟桂竹筍一起滷,很好吃,但味道比較雜。若用煮白斬雞或煮鹽水鵝的湯汁去煨桂竹筍,味道更為清爽高雅。其實桂竹筍無論怎麼煮都好吃,但有一件事要注意,那就是油要放的夠多,油太少會傷胃,口感也會變差。 2. 茭白筍 3. 毛豆 台灣毛豆生產分春、秋2季,春季為4~6月,秋季為10~12月。 對新鮮的好食材而言,最簡單的料理方式就好。新鮮毛豆莢先用鹽水浸再用鹽水煮5分鐘,煮好立刻沖涼水以保清脆,然後上桌,就這麼簡單。吃起來淡淡清香,一顆接一顆,欲罷不能。 4. 鯖魚 如果春天時你在市場見到新鮮的鯖魚(花飛),把握機會一定要買來吃,見一次買一次,鹽烤、乾煎、甘露煮或者試著自己曬一夜干,都非常棒。 5. 帕頭仔(春子) 坦白說,台灣春季的美妙食材遠遠不及夏、秋、冬季那麼豐富多元,但春天時氣候舒適,百花齊放,吃到以上幾樣美妙食物時,心情會特別的好,還是非常幸福的。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