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會玩,才會愛讀書!
2013/01/04 10:29:05瀏覽3411|回應2|推薦47

 

   寫這系列,我會有些遲疑,因為,一切未成定局,只是我階段性的分享。

    所謂的階段性分享,是在「比較」專心帶著兒子一年後,驗證理論是正確的,重要在如何執行,有沒有時間執行,能不能堅持?未來的路還很長,得繼續觀察。

 

    當我接手監督兒子的功課時,我第一個感覺驚嚇的,是他對於「學習」這件事,很沒有興趣。家裡的童書很多,攸攸小時候都會自己去拿來看,還會在上面打勾勾、畫圈圈。我的許多書她看不懂,但是,都被她做了「到此一遊」的記號。

    可是,兒子就不會這樣。沒有規定他得念幾本童書,他就拒絕翻閱。勉強去翻的,也都只看適合比他年紀小很多的幼幼書。我曾懷疑他有閱讀障礙,後來確定是他沒有「學習動機」,非沒必要,不碰「書」。

 

    這是傳統打罵教育下,產出的結果。大一普通心理學就教過一個實驗,一個木箱隔成兩半,中間隔板的高度,可以讓老鼠跳過。實驗者操弄兩端的電擊,電擊木箱右邊,老鼠會逃到左邊;電擊左邊,老鼠會逃到右邊。當兩端都通電電擊老鼠時,一開始,老鼠會兩邊竄逃,當牠發現怎樣都會被電後,就決定不動了。

    傳統的教育,就是要小孩「好,還要更好」,因此,怎樣都可以找到責罵小孩的理由。

    孩子說:我今天考98分。爸媽問:丟掉的那兩分跑哪裡去了?!

    孩子說:我早上自己穿衣服。爸媽問:那你的書包整理了嗎?

    孩子說:我把飯吃光了。爸媽問:你的青菜吃了多少?

    孩子說:老師說我的生物很棒。爸媽問:那你的數學呢?

    這些例子,舉都舉不完。每次聽到類似的對話,我都很想問這爸媽:你們自己有很完美嗎?

    我相信,他們的答案一定是:就因為我不完美,所以我更要去要求我的小孩。

 

    「學習」的經驗給兒子帶來的是如同被電擊的逞罰,難怪他不會想碰觸任何跟學習有關的事情。問他要不要做甚麼,他都說不要。

   

    在我還不確定他的智能發展是不是符合他的年紀前,我決定先做一件事:找回他「玩」的天性。

    「愛玩」其實是每個人的天性,這個天性會讓人對不懂的事物產生好奇,進而想去探索、理解。但是,這個特性也容易讓人闖禍。所以在文明進化的過程裡,大人很習慣就是要壓抑小孩愛玩的天性。要小朋友乖乖的守規矩,這樣,才會安全不發生危險。(今年兒童節要上映的一部卡通片「古魯家族」,就是以這概念為故事背景,發展出來的冒險故事!)

    當大人在保護小孩,避免小孩碰觸危險的同時,也剝奪了小孩Try and Error(嘗試錯誤)的機會。所有的成功,都是從一試再試的過程裡,慢慢累積出來的。從來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或者害怕失敗,不願意嚐試的人,經常是最容易被淘汰的人。

   

    要讓兒子喜歡玩,必須我這做媽媽的先會玩!

    我定義「玩」是一種「態度」,是對事物充滿好奇的態度。因為事事皆有趣,生命就不會無聊。當你對許多事情都想探索後,發現時間是有限的,就必須從中選擇,要對哪件事深入的好奇下去。這個態度的前提,不是先入為主的認定念書才是好的,需要花時間。電動玩具是不好的,不需要花時間。

 

    大人擁有一個開放的心胸,才可能讓孩子放心的去玩。

   

    而且,我覺得「玩」需要的是充分的時間,不是大量的金錢。因為現代家長都太忙了,往往就只能在一段時間裡,帶孩子旅行一趟。而那段旅行,也經常只是在趕行程,並非真的在玩。所以往往大家累得人仰馬翻,抱怨連連,不感覺到「玩」的樂趣。因此再提要去旅行,拒絕的聲音大過贊同的聲音。

 

    今天看到這篇報導: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releases/254420.php(動機比智力,更影響孩子在數學上的表現),裡頭提到的道理,我相信多數的人都能理解,但是要怎麼去做才是真正的關鍵。

    兒子已經懂得玩的樂趣,我不需要操心他在學習上缺乏動機,只需要做好協助者的角色就好。因此我可以開心的去玩自己喜歡的,所以,得逼自己把這一塊寫出來,免得忘記!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nngirl&aid=7197073

 回應文章

甜水窩蜂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親子
2013/01/07 05:36

真的,父母會玩,孩子比較知道怎麼玩,

教孩子怎麼享受生活,不是圖感官的享受,而是學習"玩"過程中的感受與感動.

硬是讓孩子"學",孩子不知為何而學,真的,還不如親子同遊,即使沒學到學問,也多少能收集感動、編織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