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的科技產業
2011/05/11 14:45:10瀏覽402|回應0|推薦1
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幾乎都是替世界知名的公司做代工,像鴻海等等台灣最大的幾家公司,如果沒有代工業務可做,就可以準備關門了,在去年蘋果iPad與iPhone4幾乎獨領風騷,今年iPad全球銷售量將上看1290萬台,而iPhone4也可望在今年賣出3450萬支。蘋果iPad、iPhone 4的訂單,讓台灣的代工廠在股價上不斷的飆高,也成為台灣大廠的救贖,創造出許多科技新貴,也讓台灣十幾萬個家庭得以豐衣足食;把這些市值上兆元、上千億元的大小台灣代工廠加起來,從蘋果的產品分到的利潤連成本的20%都不到。郭台銘在台灣可是可以呼風喚雨的重量級企業大老,看在蘋果眼裡,也只是個代工廠老闆,是蘋果產品供應鏈上的一個廠商,叫你來就來,叫你去就去,一通電話就把你叫到美國總部,講個三句話就結束,是常有的事情,富士康去年弄丟iPhone 4的工程樣機,弄丟樣品機的富士康員工跳樓自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還得親自飛到蘋果總部去罰站、鞠躬道歉。

在台灣做代工的工廠真的很不簡單,要有很大的本事才行,和碩砸下七十億元購併兩家金屬機構件廠,為了補強和碩在金屬機構件的供應能力,讓和碩在爭取代工設計訂單,更有利基點。iPhone4的CDMA版本訂單被和碩拿走,鴻海自然得在iPad上扳回一城,鴻積極將河南鄭州與四川成都打造成專門生產iPhone4與iPad的重鎮,更全力將周邊配合供應商集結,就是為鞏固鴻海研發及系統組裝實力。除了這些基礎建設之外,與代工的公司之間還要完全配合,要隨傳隨到,交貨期隨時更動長短不定,要有高級技術人才配合研發新技術,要自行投入資本支出,但是設計及產品卻不一定採用,品質要求超級挑剔,設計過程不斷更改,疑難雜症一肩扛起,研發遇瓶頸,得立即提出解決方案,配合設計費盡心力,代工組裝價格都不高,支援擴大產能不得異議。雖然替世界知名的公司做代工難做,但是因為量大,大家還是擠破頭要往裡面鑽,因為除了代工還真的什麼都不能做。

我們就來看宏達電好了,宏達電成立之初,打算製造筆記型電腦,但虧損嚴重,後來找了王雪紅入股,並將業務轉向手持裝置,才開始有了轉機,因此,當西方企業尋找高階手機製造商時,宏達電已準備就緒。宏達電靠著替歐美企業代工開始賺錢,過去台灣廠商大幅押注於微軟的智慧型手機平台,全球採用微軟系統的智慧型手機約有80%來自於台灣業者,其中70%為HTC所生產的產品,這個策略在後來嚐到了苦果,微軟在Windows Mobile 作業系統研發速度過慢,而且代工的毛利愈來愈低,客戶開始尋找別的製造商,增加議價能力,勞力成本低的中國企業,也擠進市場。

因此,宏達電於2006年開始改走新策略,要發展自我品牌,代工的客戶開始流失,公司還要找到設計與軟體新人才,不過,宏達電都一一克服了。而宏達電也因為Google的加持,品牌HTC成立短短不到五年內就躍身全球舞台。宏達電是電訊、軟體、電子、機構設計、服務的系統整合公司,這部份的進入門檻非常高,鴻海是以代工生產與大量製造為主,加上整合上下游的零組件,以低價將競爭者逐出市場,跟宏達電的商業模式完全不同,鴻海是在「紅海」市場,宏達電是在「藍海」市場,目前鴻海每年的成長力已經大不如前了,必須依靠併購其他公司才能維持業績成長力。

2009年,宏達電銷售1100萬台手機,雖然僅僅是當時市場龍頭諾基亞(Nokia)的一小塊、iPhone銷售量的一半,但卻頂著第一家Android手機製造商的光環。2010年末採用Android系統手機廠商包括宏達電、三星電子、摩托羅拉、聯想、樂喜金星、索尼益立信、華為等大公司。Android也在平板電腦市場急速擴張,宏達電在2010年賣出了2500萬台手機,營收高達2750億台幣,成長率達90%,而稅前淨利445億台幣,成長了76%,HTC預計在2011年第一季營業額將到達940億台幣,銷售量約850萬支手機,與去年同期數字相比,分別各成長46%及157%。過去,台灣宏達電在手機業界算是個小規模的競爭者,現在卻是個引人注意的廠商。

不過情況並非都對HTC有利,三星(Samsung)的Galaxy S在2010年下半年短短6個月的時間,銷售超過1000萬支,超越HTC成為Android手機的銷售霸主。現在第二代Google Nexus手機也轉由Samsung代工,其他品牌像Motorola與LG,不管在設計還是功能面,也是迅速的跟進,現在差的只是銷售量了。此外當Google工程副總Andy Rubin在近期會議上展示Android平板作業系統時,從各大廠的的Android平台裡,他挑選了Motorola的機種,種種明顯的徵兆正預告著,HTC將不再坐享Android手機龍頭的光環。宏達電明年開始可能會逐漸面臨一個更大的潛在問題,那就是當歐洲和美國市場達到接近飽和的時候(到達70%至80%),HTC就只能轉進新興市場才能繼續成長的動力,但是HTC目前的高階產品定位,在新興市場可能會遇到許多的阻礙。

去年宏達電被蘋果告專利侵權,ITC今年三月才開庭,要到明年初才會有結果。蘋果發展一支手機,智慧財產的配套,幾乎都涵蓋了,而且還包括商業模式。蘋果在商業模式的專利,例如app store platform的整套線上購物系統,都有很深的佈局。他們把產品企劃研發、行銷、營運到智慧財產,幾乎是整合在一起考量的。但台灣大部份公司的專利,都是一件一件不相干的專利申請而已。此外,蘋果在手機通訊系統及網路傳輸協定的專利很多,大廠如諾基亞及易利信也是耕耘這塊。他們在3GPP(三G的通訊技術)擁有很多最關鍵的基礎核心專利(essential patents),可以讓自己技術自主,也能和別人交互授權,但台灣手機系統公司如宏達電幾乎沒有這領域的核心專利,美國公司是在等著,等你長大夠肥了再下手。

可見台灣的廠商要發展自我品牌是多麼的困難,關鍵性的晶片、零組件以及系統程式,都在別人的手裡,想做也不見得給你做,做代工好像沒有什麼尊嚴,但是還有一口飯吃!

4/29 補充一些觀點:
蘋果公司要的是金字塔頂尖的那一塊,他的市場佔有率不超過20%,但是價格高、利潤好,客戶的忠誠度高,不是用量取勝,不需要太多資本支出,萬一未來的技術或市場產生變化,他也很有彈性,很容易做調整。Google在作業系統方面是新手,面對微軟、蘋果及Nokia,最快成功的方式就是找到一個合作夥伴,把產品做出來大量上市,果然,HTC在過去這兩年幫他完成了這一個目標,在智慧手機方面成為第一大軟體公司,原來三星、Sony、Motorola等大廠是高姿態的,也不得不跟Google低頭了,Google這時就可以把這些大公司一網打盡,接下來,HTC還會不會是Google 的最愛?至於微軟,雖然推出Mobile Phone 7,但是已經為時已晚,大家都知道,擁抱微軟的下場,恐怕不會很樂觀!

風水輪流轉,台灣科技業,跟著PC、NB走過30年的好景,現在走向智慧型行動裝置。台灣電子零件、組裝、代工工廠也因為大陸的開放,以及市場價格競爭的壓力,從台灣快速移到大陸地區,台灣的經濟發展自然受到很大的衝擊。微軟過去靠著壟斷PC、NB的作業系統,功成名就賺進大把鈔票,但是面對Google在智慧型行動裝置方面的攻城掠地,卻是無能為力!潮起潮落,我們的一生不論成功或失敗,看開了,就淡然了!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clco&aid=519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