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幫助與施捨
2011/05/15 01:05:15瀏覽897|回應0|推薦1
這個故事40年前發生在我們家,讓我們家的人,對於愛有了一個很不同的看法,「幫助不是施捨,施捨是將多餘的送給別人,幫助卻是要將我們自己也需要的東西毫不吝嗇的分給別人,與人分享。」這句話是我父親說的。當時,我在外地念書,不在家中,事後,沒有人向我提及,是我後來從父親的文章中知道的。

故事中的人物是我熟悉的鄰居,一對夫妻與兩個孩子,大的孩子與我同年,所以常常一起上學,但是他的個性懦弱,有許多同學會欺負他,他一看到有同學接近他,就會下意識的抱著頭,所以許多同學也就在看到他時,作勢握拳假裝要打他的樣子,其實只是喜歡開他玩笑而已,沒有人真的打過他。有一次,下學回家後,父母親都在房前搭建的廚房做晚餐,我坐在廚房門口,突然,他的媽媽跑過來對著我們大聲的謾罵,因為是四川口音,大家都聽不太懂,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我父親出到門口勸他慢慢說,他卻不聽,突然拿了一把菜刀出來揮舞著衝過來,我父親將我一把拉進廚房,檔在我的前面,大家擠做一團,不得已之下,父親端起正在煮滾的一鍋湯潑了出去,他媽媽被燙傷之後,哇哇大叫回去家裡清理傷勢,後來被他告上法院,父親帶我出庭去做證過,我的額頭被他的菜刀劃過一道傷口,證明他確實拿菜刀亂揮,我的父親確實是自衛的行為,被判無罪。

當然,在法院開庭的時候,他媽媽辯稱,是他的孩子被人打了,追問之下,說是我打的,他氣不過才來跟我父母論理的,事實上,我沒有打過他,好像也沒人打他,他媽媽是一個脾氣暴躁易怒的人,沒說一兩句話,就會動手動腳,後來我有一點明白,他的孩子很怕人家接近,應該是他媽媽常常打他的關係吧!事情過後沒多久,他們一家就搬走了,沒有再聽說過他們一家的消息。

我父親在文章中說到,這個鄰居夫妻經常為了一些生活中的瑣細事爭吵不休,也常常勸他們,有這麼大的精神爭吵,怎麼不用來享受生活,但是很難溝通,所以也很少來往,搬走之後,聽說是分居了,先生一人獨居,好幾年後,我父親接到他寄來的一封信,說是因病住院,需要一筆錢幫忙付醫藥費,我家不是有錢人,父親是個軍人,靠著微薄的薪水以及寫稿的稿費過著最起碼的生活,有六個孩子同時念書,我們的學費尚且要靠申請清寒獎學金來支付,也經常都入不符出,需要向朋友借貸,但我父親雖然為難,卻是各處借貸想要幫助這個沒有什麼交情的朋友,只是別人都勸他說,如果自己有錢就幫,向人借錢幫助朋友就不必了,因此也沒人願意借錢給他。

我父親是不死心的人,與我母親商量,將手上還剩下的生活費拿出來,又跟孩子商量,看看孩子們過年的壓歲錢還有沒有剩,孩子們都不懂這樣做是為了什麼,大妹是父親的寶貝,首先發難,她說:「我們沒錢,為什麼還要幫助他?」,大弟是比較正直有有點木納的人,他說:「我覺得,我們沒錢幫助別人,就不要幫助,別人不會怪我們的」,父親跟他們說:「這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我們自己的問題,我們先要看願不願意幫助別人,假如願意,就要想盡一切辦法,你們要知道,幫助不是施捨,施捨是將多餘的送給別人,幫助卻是要將我們自己也需要的東西毫不吝嗇的分給別人,與人分享。」

每一個人都沉默下來,將過年時叔叔給的壓歲錢或是身邊要用的錢儘量湊出來,交給父親,那些是大家存了很久,都捨不得花掉的錢,卻沒有人捨不得給父親,而且覺得能夠讓父親去幫助有需要的朋友,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這個故事沒有結局,我們從父親那裡懂得「幫助與施捨」的道理!父親過世之後,我們一家人都記得這個故事,把幫助別人當做是自己的事,不是別人的事!現在,我把父親的文章拿給我的孩子看,也開始教他們,要盡力幫助需要我們幫助的人,要幫助,不是施捨!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clco&aid=521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