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10 16:41:25瀏覽1275|回應0|推薦0 | |
之前的帖子已經思考過溫敷的溫度與時間了,也講到了我個人對於流汗與否的看法,也稍微有提到一些有關於溫敷對象的差別,所採取的不一樣的相對應方式;再來,進一部來考慮溫敷的面積與部位吧! 首先,先來論面積,面積的大小,也是決定了此時此刻患者所接受到的熱量的多寡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可以用簡單的物理公式來表述,總熱量=溫敷的時間+每分鐘所吸收的熱量(溫度高低*溫敷的表面積),而既然時間都得詳加考慮,那考慮到面積的大小亦屬必然才對。那到底是,溫敷時是面積越大越好,還是大小適當即可,還是有局部性、針對性的溫敷即可,或者說到底,還是病情來決定溫敷的方式與面積的大小,還是法無定法,最終還是以患者的感覺為必要呢? 面積越大,很可能只適合亞健康者,對於虛弱的重症患者,瞬間大量的熱,就是一種能量的風暴,能處理否,我心裡是存疑的,但是,看到張醫師所做的有一個案例,是採用前後夾攻的溫敷方式時,我試圖告訴自己這應該是可行的,但說真心話,心裡還真有些老大不能釋懷呢!是不是極寒體質的患者一定要如此溫敷才會見效呢?是不是其他師兄如此做的效果都不錯呢?還是退一步改採溫和一點的溫敷方式,不要溫前面,而多注意環境的溫度,溫敷紅豆袋時改採躺著去溫背部,而不採用坐姿,並注意溫敷的溫度控制低一點,但時間久一點,這樣的方式,是不是比較保險一點,患者也會感覺比較舒服呢?這可能有待實佔去慢慢證實了,現在也只能先提出一些不同的方向,以供大家思考。而我個人,實際操作也都只有溫敷背部,並且採躺著溫,而且上方定要加層保暖被,以免紅豆帶熱度馬上降下來,亦可藉此拉長溫敷的時間。但是,即使採這種較少量面積的溫敷方式,患者若還覺得有點悶,我大都只溫頭部原始點或者下背部原始點,有時候連頭都沒溫,只溫下背部的腰段。所以,我溫敷的面積是看患者的反應,若可以就從頭溫到薦椎,若不行,就一直退,退到只剩下腰部而已。當然有例外的時候,就是針對本處受傷,雖不可按推,但依舊可採溫敷患部的方式來加速血液循環,以利復原。但是若已經對傷處溫敷時,我大都不在溫敷其他的部位了。 再來討論溫敷的方法,可以分全面溫敷還是局部溫敷,再來是按推前溫,還是按推後溫,或者按堆的前後都溫之。其實不管各種方式,其實在實作時,大多只能採按推後溫之,是最普遍的做法,因為只要多溫敷一次,時間就一再的加長,但是,若是在家裡溫,時間也許可的情況下,我則偏向溫敷多一點,案推少一點的方式為之,案推前後都溫,案推的時間可視情況減少,畢竟溫敷的方式使以改善體質為主要,雖比較沒立即改善的成效,但是長期而言,可以減少很多皮肉痛,也比較針對體寒這根本去處理,況且,我們自己常常揉之後,其實痛點是越來越少了,所以慢慢地要把重心移到改善體質的有效手段上去多琢磨才好吧!堅持每天揉,但是更要堅持每天溫,若沒有辦法每天溫,體力也尚可,亦要配合一定量的運動才是,反正都是增加體力,解決體寒,所以,時間不充裕的時候,我也都擇其一去做而已,有運度就沒有溫敷了,沒時間運動,才加減溫。但是,對於重症患者,我覺得還是多採取靜態的溫敷為宜,動態的方式只能酌量慢慢去加、去試。 當然,我個人的習慣,是比較喜歡採取局部溫敷,而不採取全面性的溫法。全面性就是從頭到薦椎全溫,局部性就是有患部敷患部,沒患部,最低限度也要溫下背部原始點這個範圍。但是,針對剛剛按推過的地方,一定要配合事後的溫敷措施,並叮嚀患者回去後一兩天最好再找時間溫一下相同部位,以便鞏固按推的效果,並減少使力過當的肌肉疼痛,加強患者對於原始點的信心與放心。 所以,溫敷的方法就端看你是施作者,或者是被施作者來去區分。施作者定是以患部以及按推處為溫敷的重點;而被施作者,除了推揉處之外,亦可視自己身體的狀況而定,去採全面性的或局部性的溫敷方式,或者直接對本處受傷處加以溫敷,以加速復原的時間。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