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亂世佳人
2010/08/28 19:17:46瀏覽301|回應0|推薦3
《圍城》第二章描述張Nita小姐的藏書五花八門,包括「……電影小說十幾種,裏面不用說有《亂世佳人》。」

錢定平《破圍》一書指陳此處敘事於年代上顯有破綻,因為 1938 年初的書架上不可能擺著「電影小說……《亂世佳人》」(《破圍──破解錢鍾書小說的古今中外》,天津:百花文藝,2002,95-97 頁)。

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1900-1949)名著《Gone with the Wind》出版於 1936年,同名電影則殺青於1939年底。1940 年尾,傅東華以《飄》為名的漢譯本方始問世,譯序中提及電影轟動上海之盛況與不同譯名之由來:「今年夏初,由本書拍攝成的電影《亂世佳人》(前曾譯作《隨風而去》)在上海上映四十餘日,上海的居民大起其哄,開了外國影片映演以來未有的紀錄,同時本書的翻印本也成了轟動一時的讀物,甚至有人採用它做英文教科書了,我卻還像一個初到上海的鄉下人,全不曉得這回事。當電影開映的前幾日,有些朋友慫恿我譯這本書,意思甚是殷切,彷彿這書的翻譯非我莫屬似的。那時我厭倦譯書工作的心理並未改變;又以爲一部時髦書未必一定就是一部好書,所以遲疑不決,停頓了近一月。直至書的內容涉獵過了,電影也領教過了,才覺得它雖不能和古代名家的傑作等量齊觀,卻也斷不是那種低級趣味的時髦小說可比──它的風行不是沒有理由的,它確實還值得一譯。同時那位慫恿我譯的朋友又告訴我,這書日本已經有兩個譯本,都銷得很好。於是我就發了一股傻勁,把事情決定下來──他們有,我們怎麽能沒有?原名『Gone With The Wind』取義見於本書的第二十四章,原意是說本書主人公的故鄉已經『隨風飄去』了。上海電影院起初譯 爲『隨風而去』,與原名固然切合,但有些不像書名;後來改爲『亂世佳人』,那是只好讓電影去專用的。現在改爲 『飄』,『飄』的本義爲『回風』,就是『暴風』,原名Wind本屬廣義,這裏分明是指暴風而說的;『飄』又有『飄揚』、『飄逝』之義,又把Gone的意味 也包含在內了。所以我覺得有這一個字已經足夠表達原名的蘊義 。」

據此,則 1940 夏天之前,此書翻印本確實尚未成為轟動讀物,上海教會學校也應不至於將之納為教材。Nita 小姐藏有此書,可謂先知先覺,但既不會是「電影小說」,亦不會有《亂世佳人》之名。

若吹毛索瘢,《圍城》中此類破綻,或不止此,但小瑕何掩大瑜?

況且,在鍾書先生眼中,太過執著於考實勘虛、據史證詩,亦不啻刻舟求劍,是大殺風景事。《管錐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五九全後漢文卷六九》便有此語:「夫以疑年考史之法,施於嘲戲文章,膠柱鼓瑟,煮鶴焚琴,貽譏騰笑。古來詞賦,寓言假設,每時代錯亂,小說戲劇更無忌避」。

相似評論,在錢著之中屢見不一見,譬如《管錐編楚辭洪興祖補註離騷》一則論歷代對「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聚訟,其中質疑屈原者,可以樓鈅此說為代表:「木蘭仰生而欲飲其墜露,菊花不謝而欲餐其落英,有此理乎?」(《攻媿集卷七五跋楚薌圖》)。鍾書先生則曰:「比興大篇,浩浩莽莽,不拘有之,失檢有之,無須責其如賦物小品,尤未宜視之等博物譜録。」

又如《管錐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一七一全宋文卷三四》一則論謝莊〈月賦〉中王粲存歿與史實不符一節,並及《莊子》、《列子》中之時空錯亂。鍾書先生評云:「作者躭佳句,讀者不可參死句也。……諸子書中所道,每實有其人而未必實有此事,自同摩空作賦,非資鑿空考史。……恣意驅使古人,錯亂前代……。據此以訂史,是為捕風影,據史以訂此,是為殺風景。」

而《管錐編毛詩正義二三淇奧》一則論眾家關於淇奧有竹無竹之爭議,鍾書先生亦有此言:「詩文風景物色,有得之當時目驗者,有出於一時興到者。出於興到,固屬凭空向壁,未宜緣木求魚:得之目驗,或因世變事遷,亦不可守株待兔。…… 《史通暗惑》駁郭伋竹馬事曰:『夫以晉陽無竹,古今共知,……羣戲而乘,如何克辦?』淇奧之竹,若是班乎?讀詩者若緣此而有殺風景之恨,則卿輩意亦復易敗耳。」

同理,《圍城》讀者若為一《亂世佳人》而生「殺風景」之憾,亦徒自敗其興耳。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ymbhk&aid=43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