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散原墨寶
2012/03/28 23:43:43瀏覽165|回應0|推薦1

近日有幸自日本蒐得散原老人行書箋本立軸一幅,附圖如上,並略加說明,以就教於方家。

 

此條幅鈐印二方:白文「陳三立」、朱文「散原翁」,款曰:「病山先生同年七十生日寄祝此詩,陳三立」,所書七律原題〈壽病山同年七十〉,作於民國十九年庚午(1930),收入《散原精舍詩別集》:「陸沈人海不相收,提挈孤懷臥小樓。苦聒淫哇從結舌,飽更禍亂有埋頭。老思寡過臨三聖 ,夢戀同仇望九州。寄命非園緜歲月,看花啖餅復何求。」

 

「病山同年」即王乃徵(18611933),字聘三,一字病山,號平珊,晚歲易名潛,又號潛道人,四川中江人。光緒八年(1882)壬午鄉試舉人(陳散原亦於此年中舉,故稱「同年」),光緒十六年(1890)庚寅恩科進士,散館授编修,官至法部右侍郎。工書,尤長北碑,清遜後隱於滬上鬻字。著有《夢湘檗塢詩存》。汪辟疆國垣《光宣詩壇點將錄》比之為「地靈星神醫安道全」,其《光宣以來詩壇旁記》云:「晚近大官中不失書生結習者,惟聘三先生也。國變後,僑申江,與朱古微、陳散原相倡和,而生事極苦。嘗一夕寓廬被竊,衣履盡去,幾至不能下床。」

 

陳氏書法自寫胸襟,似非其畢生用力所在。然所見評論,不乏人云亦云,謂其「自稱『字第一,詩第二,文第三』」者。又謂陳氏書法非「館閣體」,故中舉後次年(1883)會試落第,十二年(1886)再試中式成貢士,然因「楷法不中律,格於廷試,退而學書」,又三年方補應殿試,而成三甲四十五名進士。後一事尚還可信,「字第一」云云則不知何來。而證諸後人門生之記載,亦似可見其說之謬。俞大綱〈《散原先生手書詩稿》序〉云:「先生書法法山谷,略參以北碑,不假鉤勒而幽姿古趣橫溢毫端,顧為詩名所掩。」袁思亮〈跋義寧師手寫詩冊〉云:「師用詩古文辭主東南壇坫者幾三十年,獨未嘗致力於書,而持縑楮求索者無不應。嘗為人寫小文,其人即據以入石,以搨本遺師,師持示思亮曰:『吾書乃壽貞珉,不亦可以詫今之知書家者耶?』然成巨袠如此者,亦不一二覯也。」劉成禺《世載堂雜憶近代學者軼事》亦云:「陳散原與人談詩必曰:『吾七十歲後已戒詩矣。』求其寫字,雖午夜篝燈,必勤勤交卷。黃季剛曰:『是能用其所短。』」

 

此幅所用箋紙(80 × 25cm)印有荷花圖樣,據其構圖用筆多方求證,疑是散原老人長公子衡恪(18761923)畫稿所製(淳菁閣?松華齋?)。關於陳衡恪為吾國製箋工藝開闢新境之記載,可見魯迅〈《北平箋譜》序〉:「及中華民國立,義寧陳君師曾入北京,初為鐫銅者作墨盒、鎮紙畫稿,俾其雕鏤;既成拓墨,雅趣盎然。不久復廓其技於箋紙,才華蓬勃,筆簡意饒,且又顧及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詩箋乃開一新境。蓋至是而畫師梓人,神志暗會,同力合作,遂越前修矣。」鄭振鐸〈《北平箋譜》序〉云:「民國初元,陳師曾先生為墨盒作畫稿,鐫成,試拓以墨,付淳菁閣製箋,乃別饒奇趣,後續成詩箋若干幅,無不佳妙;抒寫性情,隨筆點染,雖小景短箋,意態無窮,於十竹齋、蘿軒外,蓋別闢一境矣。」鄭振鐸〈訪箋雜記〉亦云:「由清秘閣向西走,路北第一家是淳菁閣。 在那裡很驚奇的發見了許多清雋絕倫的詩箋,特別是陳師曾氏所作的,雖僅寥寥數筆,而筆觸卻是那樣的瀟灑不俗,轉以十竹齋、蘿軒諸箋為煩瑣,為做作。像這樣的一片園地,前人尚未之涉及呢。」

 

  

「三聖」或指堯、舜、禹(《前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傳第二十六》),或指伏羲、文王、孔子(《前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或指夏禹、周公、孔子(《孟子滕文公下》)。佛家亦有「東方三聖」、「西方三聖」之說。此句「寡過」典出《禮記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上焉者雖善無徵,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故此「三聖」當作堯、舜、禹「三王」解。

 

陳散原〈非園記〉:「滬市場之東曰虹口,折而抵舟山路,有隙地,可四五畝許,粵東甘翁[案:甘翰臣,上海怡和洋行總辦]取置為別業,名非園。……客之以時至者,有鄰居王息存、朱疆邨、王病山、曾農髯諸叟及余,余與疆邨、病山至尤數,皆偪處海隅之流人也。自積禍亂十餘歲,萬方沸擾,喋血徧禹甸,即夷市鬨鬬,劫殺無寧日。吾曹繭足無所之,幸遭賢主人據為寫憂行吟之地,遺萬變,娛餘齒,自詭幼安之遼東,淵明之桃源,表聖之王屋,庶幾輕世肆志,同所託焉。然則甘翁之有是園也,為適人之適者歟?為自適其適者歟?」

 

「啖餅」喻碌碌無為。楊萬里〈送胡季永赴漕〉:「景升兒子漫谷量,未識一丁惟啖餅。」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ymbhk&aid=627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