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日箋釋
2010/09/25 20:37:57瀏覽381|回應0|推薦1
陳散原〈人日〉

尋常節物已心驚,漸亂春愁不可名。
煮茗焚香數人日,斷笳哀角滿江城。
江湖意緒兼衰病,牆壁公卿問死生。
倦觸屏風夢鄉國,逢迎千里鷓鴣聲。



關於「人日」之記載,一說初見西漢東方朔《占書》:「歲正月八日,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穀。」但《占書》乃後世偽託,不足為憑。較可信者,應為晉董勛《答問禮俗》,見北齊魏收《魏書自序》:「帝宴百僚,問何故名『人日』,皆莫能知。收對曰:『晉議郎董勛《答問禮俗》稱,俗云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

「人日」舊俗,則見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翦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以頭鬢。亦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隋杜公瞻註引郭緣生〈述征記〉:「魏東平王翕七日登壽張縣安仁山,鑿山頂為會望處,刻銘於壁,文字猶在,銘云:『正月七日,厥日為人,策我良駟,陟彼安仁』」,復云「桓溫參軍張望亦有〈正月七日登高〉詩」,援為舊俗「人日」登高賦詩之例。唐《藝文類聚卷四歲時中》、宋《太平御覽卷三十時序部十五》「人日」條皆引宗懍、董勛,後者復添類似《聖經舊約創世紀》之「造人」說:「天地初開,以一日作雞,七日作人也。」

宋時又有將「人日」與「人君」相連者,見張唐英《蜀檮杌》引李昊昶〈人日〉:「七屬少陽,陽為人君之道。故曰『人日』」(《永樂大典卷之三千一人日》)。至於「人日」以陰晴占吉凶之說,唐瞿曇悉達《開元占經卷一百十一八穀占》引《京房占》曰:「正月……七日為人,……和調不風寒,即人不病。」宋高承《事物紀原卷一正朔歷數部二》則引東方朔《占書》曰:「其日晴明溫和,為蕃息安泰之候;陰寒慘烈,為疾病衰耗之徵。故杜子美詩曰:『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蓋傷時之言也。推此,當由漢世始有其義。」更有自個人吉凶,推至君臣和諧、社稷安危者,如宋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卷四人日》:「《西清詩話》云:都人劉克者,窮該典籍之事,多從之質。嘗註杜子美詩『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人知其一,不知其二,唯杜子美與克會耳。起就架上取書示之,東方朔《占書》也。歲後八日,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穀。其日晴,所主之物育,陰則災。少陵意謂天寶離亂,四方雲擾幅裂,人物歲歲俱災,此豈《春秋》書『王正月』意邪?深得古人用心如此。」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九占禽獸》亦云:「七日人,從旦至暮,日色晴明,夜見星辰,人民安,君臣和會。」

要之,人日賦詩,唐時多屬懷人之作,如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憶故人思故鄉」,陸龜蒙〈人日代客子〉:「人日兼春日,長懷復短懷。」逮至宋朝,乃見吉凶之卜,如陸游〈人日〉:「新歲逢人日,霽景豐年象」,趙蕃〈人日〉:「元日雖晴人日陰,未憂盈室無儲粟」。

散原此詩,作於光緒二十七年辛丑元月人日(1901年2月25日)。自戊戌變法失敗,維新人士非死即逃,陳氏父子亦以「濫保匪人、招引奸邪」獲罪革職以來,此三年間,雲擾幅裂,歲歲俱災。光緒二十五年,義和團亂起,終釀成翌年八國聯軍之禍。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陽曆1900年6月21日),慈禧下詔宣戰。此前,鐵路大臣盛宣懷、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已開始與外國密議互保。宣戰之後,李鴻章即以「矯詔」之名抗命,覆電朝廷:「此亂命也,粵不奉詔」。張之洞亦隨之提議萬一京師失守、兩宮不測,當推李鴻章為「總統」。兩江總督劉坤一、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山東巡撫袁世凱等皆預其事。宣戰五日後(6月26日),上海道余聯元即與參戰各國駐滬領事簽訂《保護東南章程九款》,是謂「東南互保」。其後,清廷對外節節敗退,六月十八日(7月14日),天津失守,北京告急;對內則不但有東南各省之變相獨立,七月初一(7月26日),散原舊友、帝黨維新人士唐才常更以「自立會」總司令名義,於上海召開「中國國會」,決定十五日(8月9日)以七路「自立軍」於漢口、漢陽、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同時起事勤王。至是,朝廷后黨已四面楚歌,而其翦除帝黨之意更決。陳氏父子戊戌之後,「將起兵,以燒貢院為號,自稱湘南王」之類謠諑便層出不窮,此刻已成后黨目中之大患。六月二十六日(7月22日),慈禧密令江西巡撫松壽率兵馳往南昌西山,賜陳寶箴自盡。當時先後處死之帝黨,尚有張蔭桓、許景澄、袁昶、唐才常等。其後戰事更每況愈下,未幾京師失守,兩宮西狩。十一月初六(12月24日),慈禧終於西安詔諭接受聯軍《議和大綱》,十二月初十(1901年1月29日)復下「變法上諭」,是為「庚子新政」之始。於是,動盪三年,浩劫一場,終又復歸維新之路,然已國力大傷、人才盡喪。散原此際人日感賦,於家難國恨之劫灰中預卜未來,不免滿目蕭索陰晦。懷人之外,更兼傷時憂世,為國家痛惜一輩才傑。

首二句既為個人即景所感,亦卜家國未來之凶險。梁元帝〈春日〉:「春愁春自結,春結詎能申」;李白〈愁陽春賦〉:「春心蕩兮如波,春愁亂兮如雲」;張祜〈折楊柳枝之一〉:「傷心日暮烟霞起,無限春愁生翠眉」;韋應物〈寄李儋元錫〉:「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陸游〈行武担西南村落有感〉:「騎馬悠然欲斷魂,春愁滿眼與誰論?」諸句所言「春愁」,皆鬱結黯淡,如雲之亂,如霧之茫。人日而言「春愁」,可謂陰霾不祥之兆。

「江湖意緒」句,則於亂雲之晦暗外,復添疏雨之蕭索,如蘇軾〈春夜聽雨之一〉:「疏雨滴庭除,中宵響更殊。無非添意緒,未必滿江湖。客路十年倦,鄉心千里孤。擁衾成短夢,窗外鳥喧呼。」於倦孤衰病中,更哀國步之艱。

「牆壁公卿」典出王逸《楚辭章句天問》:「〈天問〉者,屈原之所作也。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故曰『天問』也。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澤,經歷陵陸。嗟號昊旻,仰天歎息。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瑋僪佹,及古賢聖怪物行事。周流罷倦,休息其下,仰見圖畫,因書其壁,呵而問之以渫憤懣,舒瀉愁思。」以公卿祠堂壁上所繪人物,喻或死或放之維新諸公卿。呵問死生以洩憤解愁之外,似乎亦以屈原〈天問〉「吾告堵敖以不長」句,警示清祚終將「不長」。

「倦觸屏風」句非關蘇軾〈除夜病中贈段屯田〉:「倦僕觸屏風,饑鼯嗅空案」,或范成大〈寒夜獨步中庭〉:「倦僕觸屏呼不應,梅花影下一窗燈」等句。此處所喻,實為戊戌、庚子間耿耿為國,卻因剛直罹禍之維新才士,典出柳宗元〈佩韋賦〉:「咸觸屏以拒訓兮,肆殞越而就陵」,用《前漢書卷六十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第三十六》陳咸事:「陳萬年廉平,內行修,然善事人。……子咸……有異材,抗直,數言事,刺譏近臣。……萬年嘗病,召咸教戒於床下,語至夜半,咸睡,頭觸屏風。萬年大怒,欲仗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聽吾言,何也?』咸叩頭謝曰:『具曉所言,大要教咸諂也。』萬年乃不復言。萬年死後,元帝擢咸為御史中丞。總領州郡奏事,課第諸刺史,內執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憚之。是時,中書令石顯用事顓權,咸頗言顯短,顯等恨之。時槐里令硃雲殘酷殺不辜,有司舉奏,未下。咸素善雲,雲從刺候,教令上書自訟。於是石顯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洩省中語,下獄掠治,減死,髡為城旦,因廢。」

李時珍《本草綱目》:「鷓鴣鳴曰:『鈎輈格傑』……今俗謂其鳴曰:『行不得也哥哥』。」白居易〈山鷓鴣〉:「山鷓鴣,朝朝暮暮啼復啼,啼時露白風淒淒。黃茅岡頭秋日晚,苦竹嶺下寒月低。畬田有粟何不啄,石楠有枝何不棲。迢迢不緩復不急,樓上舟中聲暗入。夢鄉遷客展轉臥,抱兒寡婦彷徨立。山鷓鴣,爾本此鄉鳥。生不辭巢不別群,何苦聲聲啼到曉。啼到曉,唯能愁北人,南人慣聞如不聞。」此詩以「逢迎千里鷓鴣聲」作結,非但寫盡謫人遷客之輾轉江湖,處處非家,亦點出夢中鄉國之滿目瘡痍,步步難行。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ymbhk&aid=4444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