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0/30 15:36:45瀏覽390|回應0|推薦9 | |
本回山東行自然品嘗了不少北方菜系的代表,例如臺灣耳熟能詳的拔絲地瓜、烤鴨、酸辣湯、木須肉、油淋白菜…等等。 本篇重點不在於魯菜之鮮嫩味醇,而著重於食之精神。 飲食人之大欲也,比起世間的一切一切沒有得吃簡直要人命了!可有得吃人就顯擺起來了,開始比排場比派頭比華麗比張揚,要求吃得飽還要求美味,要求美味了還要求精,有了精還不夠,還得朝大、碩、肥、滿之方向勇往前進。 於是人們開始「改良」食物發明加工,不僅改良作物也改良畜牧,作物禽畜大還要更大,慢熟不行要求快活,逼得生產者必須快速產出肥滿壯碩之食品以供應張張大嘴。以致習於大口蔬果大隻豬牛雞鴨的人們忘了原始作物牲畜的長相,還以為供應上餐桌的「原始」食物必定碩大而肥美。 開玩笑!不是肥滿壯大的食品怎能端上桌? 此回山東行顛覆了傳統印象。 回想數度赴陸遊一致的「反應」就是「通暢通暢」。這兒的反應是指…(咳),你知的,就是人們每天的如廁,總是一路順到底不會待很久。 筆者左思右想應是餐桌上的「原始」精神讓腸胃回復正常。 三餐菜肉均勻,端上桌的肉類必定原始,鴨腿小小雞屁股迷你,就連豬耳朵也瘦得有嚼勁。炸物罕見至多拔絲,想吃炸雞腿烤肉什麼的五日行還未見。肉類以滷煨居多,一旁配上大把菜蔬才算均勻。問了當地導遊還以為對菜色不滿意,阿墨忙解釋,「很好很好多吃蔬果有益」。 菜類細小清炒好吃,餐桌上總有四五道以上的菜蔬當主角,若在本地導遊可能被罵翻了,「這麼寒酸?肉咧!」 少肉的五天行結束的前一天望著滿桌菜餚有些不捨,回台又得面對外食窘境。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均衡的飲食方式雖滿足口腹之欲文明病也上身了。
想文明嗎?想著食物原型,想想老祖宗三大節才有肉的日子,再想想「不時不食」的祖訓(按:不是當令的食物不吃),不順暢的日子才會遠離。
圖為孔府家常菜,看似平常美味十足;下圖"搭配"的肉的份量是不是少得"可憐"呢?別擔心,這只是其中的二道菜,還有十幾道菜未及PO出,吃完滿意又飽足,愛死這些"健胃整腸"的家常小菜了!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