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逍遙遊 人間世
2008/06/02 10:33:47瀏覽3568|回應8|推薦51

We have not even to risk the adventure alone, for the heroes of all time have gone before us. The labyrinth is thoroughly known. We have only to follow the thread of the hero path, and

where we had thought to find an abomination,  we shall find a god.  And

where we had thought to slay another, we shall slay ourselves.

Where we had thought to travel outward, we shall come to the center of our own existence.

And where we had thought to be alone, we will be with all the world.

                            Joseph Campbell (1904-1987), The Power of Myth

「逍遙遊,人間世」

旅行者與莊子

前一家公司的Project年前早告一段落之後,就想做一點新鮮的東西,讓自己再多些新的工作熱情 (Well, 就是說,假如薪水高些,或許就會多一點熱情(?) ),同一家公司做了五年多,在矽谷算是呆的長的了,最近終於換了工作,新公司是一家上千人的大公司,還挺新鮮,中間趁空檔,回台北休假一個禮拜、新公司 pick up 新東西,還有幾天生命末期義工輪班與訓練,行程挺緊湊的,所以,四月就沒寫任何文,只享受閱讀了別人blog的好文,不好意思,眼看六月就要開始了,所以現在趕緊寫一篇休假期間,隨便翻過幾本書的讀書心得,也算是爲自己右腦的發展,在五月做一個交代。

自己最近生活上的一連串的變化,使我特別感覺到容格「同時性」的理論,也很像[3]裡說的:只要心存正向的想法,好能量就會跟著,真的會有助緣發生;中年轉業,面對了好些挑剔面試者的壞能量,也終於能遇到一位,竟會賞識我十二年前老掉牙論文研究主題的老闆。想要好好學一點莊子的智慧,這次短暫旅程沒有花很多時間,就在台北的書店找到好幾本名家解釋《莊子》的好書 [1][2][4] 一次買齊,一睹為快;但,或也是,它們早就在那裡等我,看直到什麼時候,我才不會簡單的就走過他們,視若無睹,跳去看電腦、汽車雜誌...

迷上《莊子》是最近幾個月的事,最初,是注意到莊子「內篇」的「人間世」裡,在面對個體與社會的衝突時,所談到關於「坐忘」「心齋」等修身養性的技巧心法,仔細研讀,發現頗有其更人性化,非道德勸說式的世故,

佛教的坐禪方式,技術層面簡要,易學難精,四禪八定,必要長期投入,獨處練習,或有所成。而孟子的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又似乎有儒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陳義過高,若沒有內在堅實的「仁義」「仁者無敵」的心理基礎,要到「王何必曰利?」的層次,修身養性、心平氣和於亂世之間,也不容易;

倒是莊子的智慧與寓言,在技術與心理建設的理性陳述,自成一邏輯體系,頗有可觀。年輕時可能沒有太多感觸,人生歷練多些了,看到那許多世間「成王敗寇、鳥盡弓藏」,竟頗讚賞莊子「天生我才,必有我用」和「無用為用」的「人間世,逍遙遊」處世智慧。尤其是其「齊物論」裡的寓言所寄,與佛法的「緣起()性空」「中觀、中道論」、愛因斯坦「相對論」,可謂「英雄所見略同」,對吾人日常化解、超越身心內外衝突,為和諧,提供另一種理解的聖人解脫境界的心靈地圖。 

莊子(368-288 B.C.E),原名莊周,戰國時代縣人,與孟子同時代人,但可能不曾謀面。曾短期為官,為縣漆園吏 (不知是啥等官?),中年以後生活極為困苦,楚威王聽說他是人才,欲高官厚祿聘用,不為所動,不過莊子絕非對人生沒有熱情的莊子想要表達什麼? 王叔岷先生說,他是「忘我、順其自然、入世而超世、全由深刻體驗而來」…”                       [1]pp.4

「逍遙遊」─無己,無功,無名,無用為用

莊子文多寓言,寄相對論於故事,動物的對話,「逍遙遊」是《莊子 內篇》的第一篇,一開始就是大鵬鳥、小鳥和蟬的對話(其實大鵬鳥沒說話),反應現實生活裡,總有強弱的相對差別,經濟、智慧、體能、眼光上的強者與弱者,小鳥不了解為什麼大鵬鳥要飛那麼遠,因為對蟬和小鳥而言,在小小的安全範圍裡,平平安安過日子就好,為什麼要「奚以這九萬里而南為?(飛到九萬里高空,再往南飛呢?) 比起彭祖八百歲,一般人是不是又要覺得悲哀呢? 莊子的反應是「大智若愚」「盡其在我」式的「漸進」修養過程:

         「有待」→「無待」→「無用」→「大用」

(迎合社會標準)(沒有功名、襃貶期待)(接受相對差別)(自得其樂安於現狀)

要注意的是,不要望文生義,以為莊子只是犬儒主義式的否定世間努力的價值,那只是見到一部分他的智慧,莊子是主張有先後的「過程主義」:如果一個人以「無用是為大用」為藉口,從不努力,那他終究是不會「逍遙自在」的,有的可能只是虛度光陰以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的遺憾。

以下列舉幾段我特別喜歡的原文部分,可略得一梗概關於莊子在「相對緣起」世間或和諧,或矛盾衝突的現象裡,是如何看到「絕對解脫」成為精神自由的「德()者」,與其努力以後,超越對立得失的修鍊心法。

(以下仲尼顏回莊子藉對話的方便之托古之說,並非兩者真有此對話)

(原文)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若能有能力,做個小官,造福一個鄰里,做個大官,投合一個國君,算不錯了,但也就只是蟬和小鳥的境界。) 入世的「有()待」

(原文) “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竟,斯已矣。

(宋榮子看不起這些傭傭碌碌的人,若全世界都稱讚,他也不興奮,全世界都責備,他也不沮喪,只要能確定()自我()事物的分際,明白榮辱的界限,他就能如此不為所動。) 遁世的自我「有待」

(原文) “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這樣不汲汲於世間之追求,已經不錯,但境界還不夠高;即使能不受拘束,像列子一樣,能乘風勢快意而行,可飛十五天而返,無意於幸福的追求,滿足於不用步行的快樂,但他仍受制,必等待風力配合。) 只要有期待,就有失望

(原文)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若有人能順應天地常道,配合自然陰、陽、風、雨、晦、明,日日是好日,身心自在遨遊無限,沒有任何期待,才是真正的「逍遙」,至人、神人、聖人(抽象道的體現)的逍遙,就是化解自我、化解功績、化解名聲的侷限而成。) 「無欲則剛,有容乃大」,無期待,無失望,無限制。

(原文) “ ...  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現有一不成材的大樹,就這麼悠悠哉哉為人樹下徘徊,不像那些成材(人”材”)的樹被人砍走,無可用之處,無困難苦惱,這也是大用啊) → 對自己的存在感恩滿意,也是「逍遙」,即使「無用」也是「大用」。

「人間世」 ─心齋、成敗、德者、義務

「心齋」似乎是莊子在「人間遊行」[6]的禪修方法,但不以身心做為觀察對象,而是在精神境界上跳過感官()與心識的成見,與摡念的限制,

  • 虛而待物」: 心中空虛(道、無我的狀態)以回應接待萬物

  • 「虛室生白」: (無我)空虛的房間()才有光明產生

  • 「吉祥止止」: 吉祥也才能聚集於此

(原文)  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 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 而 聽之以氣。 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 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專心一意,耳只聽聲,不加成見;心只了解現象,不加成見;像空虛的「氣」來聽(=心齋),以誠心回應對待萬物,有這空虛的狀態,才有「道」的展現(不然無從體現)) → 如實知緣起 

(原文) “顏回曰:「之未始得使,實自也;得使之也,未始有也,可謂虛乎?」”

(我不明白這個「心齋」的方法以前,以為顏回自己是實有的,明白之後,發現顏回自己從未存在過,這樣算空虛(心齋)? ) → 無我 

(原文)“夫子曰:「盡矣!吾語若!若能 入游其樊 無感其名,入則鳴,不入則止。無門無毒,一宅而寓於不得已,則幾矣。”

(嗯,很有程度了,我告訴你,若能進入人間的監牢像遊玩一樣,喜怒哀樂不為虛名、假名設施所動,八風吹不動,能被接納,就發表意見,不接納就緘默,沒有一己的執著與成見,一顆心()寄託在「不得已」上,你就差不多(虛以待物、解脫)) → 無我所 

此地的「不得已」,教授特別解釋,不是一般的不情願、勉強;而是一種「順應自然()」超越成敗的智慧,在客觀條件成熟時、無所規避的主觀全心接納(才不會內傷…)

(原文) “… 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夫徇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是萬物之化也,…」” 

(你看看眼前的空間,空虛的房間才有光明產生,不僅吉祥聚集於此,還會達到「坐馳」(神通境界? 莊子的個人體會?) 心神遨遊太虛,藉著收攝五官對內觀察,心的主觀成見抽象摡念認知排除在外,鬼神會來依附(guarding angel的保護?) 更不用說有人會來幫忙了,這是順應萬物變化的法則)

(原文) “…:『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懽成。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後無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在世間謀事,很少不合正道,而有好結果的,辦不成,定有人簽呈查辦處罰,若努力辦事,必然有陰陽失調,憂勞成疾的過患,只有”德”者不患得患失能成)

此處「」者並非儒家的品德,而是「」者:代表體道有得,怡然自得者<[1],pp69>,這段文生動的描述個人在世間的被動的無可奈何,也特別提到精神解脫者,才能超越得失,不以為患。 

(原文)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是之謂大戒。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兩件事是「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不可逃避的與父母的關係,和在社會上為人謀事,從事內心修養的人,不受哀樂情緒,即使無可奈何,就坦然接受,盡力而為,就是「得」道者)

由此可見莊子不是一個逃避世俗的人,而有著入世修行的過程主義者。

 

旅行者與魔術師 

一般而言,人們總是遊走於兩個極端:或者興奮期待未來,汲汲營營,及其不成,又或酸葡萄式的自命清高,以為是不為五斗米折腰,什麼虧都不吃,結果什麼也沒發生。人們以為道家的清靜無為是消極的,可是這樣細細讀來,莊子的「過程主義」果真是入世又出世的,盡其在我、急流勇退,超越成敗的世俗標準。

面對人生的起落過程,每一個我們扮演過的角色,不是真理的全部,但也不脫真理本身的具像化,心理學家榮格提出「心理原型」(archetypes) 以解釋個人的修煉歷程,在[5]裡,Pearson 簡化出六個最基本的心理原型以為人生自覺、自我心理復健的功課: 孤兒(Orphan),天真者(Innocent), 魔術師(Magician), 流浪者(Wanderer), 戰士(Warrior), 利他主義者(Altruist),每一種角色都有其成長的功課、任務、黑暗面、與力量。

例如,天真者原型盡情享受生命,吃喝玩樂,但過頭縱欲,就可能成了嗜酒嗑葯,聲色犬馬,意志薄弱之徒。利他主義,道德高尚,傳教士之流,犧牲成全過頭,可能又只會討好他人,失去自我。戰士們培養勇氣,但可能最後,殺紅了眼,不分敵我,自私過頭。「成熟」的魔術師能像莊子或真正的「中觀」行者一樣,超越世間相對的苦樂現狀,看到絕對自在的精神解脫,全心接納生命和自己當下的存在,但是一個「不成熟」的魔術師,可能只是或無意的鄉愿、不分是非,或有意的成為「偽君子」「假先知」,言行表裡不一的政客。 

我們可能不容易馬上變成像莊子一樣,成熟的魔術師,乃至成為一位偉大的煉金師,把所有日常生活無奈垃圾,全變成黃金,但只要不放棄旅途,不原地踏步,只停留在舒適區(comfort zone),不放棄對內、對外的探索;這每一步成長,都會是最後真理的一部分,而且,我們並不孤獨,這一定都有前人走過,像莊子留下的「英雄智慧」,引導我們到達最終的極樂與狂喜(bliss & rapture) 而後,佇足感激精神旅程的全體:從起點到終點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

[資料來源] 

[1] 《解讀莊子》                傅佩榮     立緒

[2] 《莊子的處世智慧》          葉海煙     健行

[3] 《所以你也要發正念》        何權峰     高寶

[4] 《莊子道》                  王邦雄     漢藝

[5]  The Hero Within : Six Archetypes We live By, by Carol S. Pearson

      (中譯: “內在英雄 “   徐慎恕等譯  立緒)

[6] 增壹 阿含經》所說: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一時佛在摩羅醯搜人間遊行」。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mptytraveler&aid=1922489

 回應文章

byeby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Very good
2009/08/28 08:52

我想"莊子"是一位真正 不被世俗設限,能跳脫世俗定義的人, 與"積極"或"消極"無關,

限在世俗漩渦中的人,無權評論他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9-08-29 05:00 回覆:
是的
他提供世人一種超俗不凡的視野
與得失不影響生命品質的生活態度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perfect
2008/11/25 15:35

卓智之人

很棒的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果真騙不了人
2008/07/02 13:42
果真騙不了ET大哥

說沒體悟絕對是騙人的

但就是受了過去包袱影響太深

不過話說回來,沒有過的包袱我也就用不著修行了,而我的最大樂趣也就不復存在。這樣的日子豈不無趣??

所以沒事時就得為自己找一些煩惱來當修行的跳版,再把煩惱當補吃。三不五時再上ET這兒找找碴,~~~這才是人生嘛!!!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8-07-03 01:49 回覆:

Ha Ha... 歡迎常來踢館 :)

至少我體悟過 光盤腿 修養不錯 氣脈通暢健康 可智慧是不會大躍進的

煩惱即菩提: "幻化空身即法身 無明實性即佛性"

我們如果熱愛開悟

就不能憎惡自己黑暗脆弱自私的那一面

We live with our ignorance without judgement

but with understanding and compassion.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很硬的書啊!
2008/07/01 22:59

ET大哥看的書還真硬!這麼硬的書,除非老師強迫,否則我是看不下去的

我常想,是否因為自己活的很安逸,以至於我對各家思想都只能存於文字表面的瞭解,難以深入。

對我來說,要對老莊思想有所體悟,除了年歲的增長外,儒家,佛家各家思想的融會亦不可少。說穿了,就是除了悟性之外,還得用時間加上努力才可能有那麼一點體會。

如果有了點年紀卻沒歷練,唉~~就像我....這些書啊!...全像霧裡看花。霧剎剎~~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8-07-02 09:12 回覆:

"年歲的增長"有經驗的好處 也有舊創傷的包袱 觀前顧後

不全是好的... 我覺得有一個內在年輕好奇的靈魂 最重要

我讀書也真的是出自好奇 不求甚解 得少為多

最初也都是幾句甚至幾個字引起我的好奇

然後 我很誠心的把老子 莊子 佛陀當作一個「人」

有真正存在過的人 那忽然大家就似乎有交集了

至於悟性 我以為是由周邊人事物的啟發較多

有些似乎是無言的 ... 後來才從古典裡找到對應的文字表達

生命無常 什麼是長 ? 什麼是短 ? 哪有時間「等」

每一刻都要用力專心的投入: 回一留言 聽人說幾句話

都誠誠懇懇

以Lilith的超人想像力和好奇心 不假外求

一定有言語文字外的生命體會 :)


醬雅亞 本心繪岡靜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飽餐一頓,謝謝
2008/06/21 11:20
您怎麼這麼有深度的學養?
亞雅醬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8-06-22 10:27 回覆:

過獎了

大概只是 牢騷多少與年齡成正比

偶思有所得 倒是可以自得其樂


清角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隨便說說,其實我沒有讀啥書,看了也忘的快
2008/06/04 01:08

我覺得老子的在入世與出世上寫的很清楚

而後帶領人們往出世的道路上

莊子是用出世的觀念導引人瞭解入世的情境

生命的哲學來說

他們意趣最終是一樣的

莊子的文章比較生動有趣,柔軟又超然物外。

老子的文章比較嚴肅,實際,重視易簡明瞭。


飛殤渡飛淚
始知
楚樵滄浪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8-06-04 01:58 回覆:

「忘」的好!  兩相忘於江湖  都沒有掉書袋的負擔  :)

這樣講是有點道理

是該把老子 拿出來溫習一下 "人間世"的態度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Glad u r back
2008/06/02 23:50
對老莊的認識﹐一直停留在教科書 (最後念到應是在大一國文課) 的程度﹐ 行到人生中站﹐ 再回過來讀﹐ 另有一番感受.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8-06-03 12:07 回覆:

那時為考試 確是 讀來味同嚼蠟

像幼童與老頭 古今神交 是毫無交集

現在年近半百 老頭對老頭的世故  古道照顏色

古今神交 則有心領神會之平靜感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老莊
2008/06/02 19:42

好奇怪 , 我對「老子」一見鍾情 , 感覺裡面每一個字句都閃閃發亮 , 對我影響很深 , 但我看不進莊子 , 除了大鵬鳥那一段 , 難道是莊子比老子深奧?

很多人看老莊 , 但所得到的領悟不一樣 , 你比較深刻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8-06-03 12:18 回覆:

個人淺見 以為老子是遁世的意境深遠

 不食人間煙火  不如莊子的實用主義:

若能騎牛西歸 不接觸世間 成為神仙眷屬 當然好

但是我們大多數人 沒那麼好命 遇到佛陀老莊以前 就攜家帶眷的

做了過河卒子 只得奮力向前 替小孩賺大學學費 付屋貸

這時老莊"管理學"就實用多了

可以在萬丈紅塵中 練就 火裡來 水裡去 的本事 浴火而重生 精神不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