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入遊其樊 無感其名
2008/03/29 05:37:01瀏覽2430|回應5|推薦53

「有些人覺得,自己不值得任何人的愛,他們選擇無目標,沉默的離群居,自我放逐,企圖拉近現實挫折與美好往事的距離。」 

“Some people feel like they don't deserve love.

They walk away quietly into empty spaces,

 trying to close the gaps of the past.”

「快樂是抽象的,只有當你分享它時,才變的真實。」

“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 

                                Chris McCandless

「只有寬容以後,你才有能力愛;而當你有愛時,

  你才能感受到造物主的光明。」 

“When you forgive, you love. And when you love, God's light shines upon you.” 

                                                                                        ─ Ron Franz

                                                       摘自電影“荒野生存”[1]  (Into the Wild [2] ) 

入遊其樊 無感其名 

內心的衝突矛盾 

曾有一位朋友告訴我,很喜歡英國女作家維琴妮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 在她的著名小說《戴洛維夫人》 (Mrs.Dalloway) [4] 裡寫著的:

            「就是活上一天,也需要極大的勇氣。」

很像我們生活的真實面:如果很清醒的注意每天的生活,即使我們早上出門時,心情很不錯,在傍晚,却總是拖著疲憊的身心進門,我們其實不確定,到底是工作的關係累,還是老闆的一個眼色、不友善的同事冷漠的表情,是那隔線車裡司機的白眼、髒話,還是那夜市裡,躺在地上的乞丐,路上乞討零錢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即使回到家,我們似乎還是有意無意的背負著這些壞臉色,冷漠,欺凌,沒有真的遺忘它們。 

我們之中的一些人,或也曾想過,試過,要「逃走」,但通常可能是,像我一樣,開了一小時陌生的路之後(在沒邂到美女前?),開始想到那些沒完成的作業也好,工作也好,嗷嗷待哺的一家大小也好,乃至學位讀一半就放棄,「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愧疚也好,就又乖乖的回去舊系統體制就範(或也可能是暗暗許願;等我媳婦熬成婆後,再去整整壓迫那些巴望著學位的研究生或菜鳥);這種矛盾,可能解釋了爲什麼,我最初工作的頭幾年,換過三家公司,最短的一家,只呆了一年半;我還記憶猶新,十幾年前,讀完學位後,初來到州矽谷工作後的第一張pay check,自己當時的興奮,對比於數年後,近兩倍的薪水股票紅利等,快樂指數,興奮熱誠不增卻反減 

可是,現在這家公司,有時也驚訝於自己呆了那麼久,這個月初,竟已進入第六年了,同事間依舊勾心鬥角,裝傻推託,看不下去的人拿來做,累死(或氣死)自己,固然,也是此間,工作選擇已由於大環境經濟,比十年前差一截而減少很多,但也仍是諸多高科技晶片設計創新研發的中心所在地;我之所以開始選擇,不隨興恃才而驕,不爽就走人的態度,想來也是不知不覺的經過一段自我Soul Search,漸漸明白了一點電影《在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5] ( Peaceful Waririor)說的:

   「你不用放棄你的所愛;而是在正在做的這件事裡找到熱情」

(A warrior does not give up what he loves, he finds the love in what he does” )  

   每一件事都有一個目的,即使這件(不快的)事,你可以決定要不要去發掘它」

 (“Everything has a purpose, even this, and it's up to you to find it.”) 我的工作內容沒有變,但我可以有更多的熱誠,問題似乎不在外面,不在你做什麼,而真的是在我們自己內部;是不是有感恩於「可以做好一份工作」,而不是想做一個「無政府主義者」,去拒絕文明社會的已成系統,至少,這件事是確定的;我們身處的文明系統和它的冷漠與傷害,大概到人類毀滅為止,都不可能走回頭路了,同時,當我們拒絕這外在系統的時候,我們很可能也盲目的拒絕了系統的正面價值  

這樣個人與整體系統價值的衝突矛盾,在我最近看過的電影《荒野生存》,也有很好的獨白,與感人的省思:身處在大系統裡,沒有選擇,不得不失去個體自由意志時,我們或能有一些新的視野,去再一次感受到容格的人類「整體意識」,人本關懷出發的不拒絕與更大的寬容,Maybe there is a purpose ?

電影《荒野生存》 

本片翻拍自小說「阿拉斯加之死[3],改編於一真實的社會事件,片中男主角Chris來自於美國東岸的富裕的家庭,在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將僅剩的2 萬元美金捐給慈善機構,剪掉所有證照,1990年大學畢業後,即與家人失去聯絡,逃離父母朋友文明社會,一心嚮往阿拉斯加野外獨居生活,兩年之間的旅途生活,經由撘便車,打零工的方式由東部到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一路上,他遇到很多有志一同的美麗靈魂;例如,開著宿營車四處流浪的情侶,情竇初開的少女,和一位希望他留下的孤獨老人,他若加入他們其中任何一組人們,都似乎會讓他得到快樂,但這些都沒有讓他流浪的心,止步停留。他最後1992年,因不慎吃了有毒植物身亡,數星期後,屍體在阿拉斯加野外一個廢棄公車上被獵人發現,本書作者Jon Krakaue經過追蹤探訪,找出還原相關人事物的真相,使得一個簡單的社會事件,描述了爲什麼像Chris這樣的一個現代人,想要拒絕文明的虛偽架構,進而展開這樣令人動容與自然結合、史詩般的旅程: 

 Chris :「這人為的社會! 我真是不明白,爲什麼每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總是那麼惡劣? 透過各種無所不在的批判,控制 我真是無法了解。」 ( “…Society, man! You know, society! Cause, you know what I don't understand? I don't understand why people, why every f___ing person is so bad to each other so f___ing often. It doesn't make sense to me. Judgment. Control. All that, the whole spectrum. Well, it just...”) 

與追尋最終精神的絕對自由,與解脫束縛的勇氣:

Chris : 「我曾經在某處讀到過… 生命中我們不必要是強壯,但“感到”堅強是非常重要的。」 (I read somewhere... how important it is in life not necessarily to be strong... but to feel strong.)

可是電影的最後,Chris 在死前在自己隨身閱讀的書上却寫著 :

「快樂是抽象的,只有當你分享它時,才變的真實。」 

(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

這是不是意味著,當Chris 義無反顧的展開他拒絕文明與自然合一的偉大旅程的同時,他也放棄了能給予別人快樂與獲得快樂的權利與機會呢 ? 如果這還是一個對他有意義的命題的話? 以這幾句話上看來,是的;或者他也明白了自己的盲目,一再拒絕旅途中遇到的善意、友情、愛情,而投向自己宿命的孤獨流浪?

我們是不是也常常有這樣的「盲目」? 視而不見,理所當然的際遇,而一心的拒絕我們身處的外在系統,不願「妥協」,反而給自己更多的生命問號 ? 我們是不是可能只是被自己的「心」所欺騙,每天一再面對這些心理的「垃圾」,爲了反應而自以為是的「反應」 ? 扭曲了我們可以有愛自己的勇氣,主動選擇要「快樂」,可以不為這些心理「垃圾」所動,因為那才是我們意志上的無限自由度,尼采說的「意志的超人」!

不要被「心」所欺騙
就像我們不要盲目的被「身」(眼耳鼻舌觸)的感覺所欺騙: 在有禪觀練習的人放慢生活、動作步調以後,可以感知到,譬如,我們感到「痛」時,那個會感到痛的「東西」是「不痛」的,我們或又以為「心」就是我們,以為「心」的喜怒哀樂就是我們,然後,我們就慣性被動著跟著它上上下下,以為「我」就是「心」、「心」就是「我」;泰國著名禪師阿姜查曾說,如果我們決定不被自己心裡,來去無常不定的憂、悲、苦、惱、憤恨所欺騙,這謊言很快就會被拆穿: “ ’I’ is a lie ”,「我」不是「心」、「心」也不是「我」! 那新開發的慈悲、眼、智、明、覺,或可引導我們找到人性的最終平靜、極樂、完美、與無悔。 

僅以本文,祝福所有在某個年齡以後,像我一樣,曾對生命一時間失去使命感、熱誠、熱情的人,能重新找到赤子之心的好奇,嚐試新的樂趣(Well, 例如,可以在46歲以後才開始寫blog 自戀一番),在每天起床的那一刻,即使今天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也要永遠像孩子一樣,好奇的期待什麼興奮的事,將要在今天發生,而不選擇「拒絕」身處的大系統,人世間的澆薄、無情,反而看到心內原有的,源源不絕的勇氣與熱情;甚至,忽然想起來,爲什麼,我們一定曾許過願,要來到這看似沒有意義的人間一遭:經驗大愛、大恨,再等待身心的衰敗,離開 

資料來源: 

[1] 荒野生存 

[2] Into the Wild 

[3] 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 

[4] 戴洛維夫人 

[5] 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mptytraveler&aid=1734834

 回應文章

古 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深度
2008/04/03 11:48

很有深度

待慢慢吸收消化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8-04-04 01:11 回覆:

當然 當然 這可是長期的人生功課 ...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enjoy 你的觀點
2008/04/02 11:01
讀你的文章﹐一時間像回到大學時代﹐那時我們似乎有源源不絕的勇氣與熱情﹐原以為人過不惑﹐沒有人不麻木﹐ 很感動你仍保有對生命﹐真理的追求﹐ 很 enjoy 你的觀點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8-04-03 07:51 回覆:

謝謝 這有點像走暗路 自己唱歌給自己(和別人 ?) 壯膽

心理治療一番 有人說"知識"人人會說

但當它對我們的言行思考有力量時 就是真正的人生"智慧"了

大家共勉 常保赤子之心!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感觸
2008/04/01 14:43

謝謝你用盡心思的分享

阿米很認真的閱讀

我一直在努力

希望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

所以不斷的學習

希望能做對自己及他人有意義的事

但是總有一些迷思

覺得自己做得不對或不夠好

這是自我的批判

也是眼高手低的結果(以前遺留下來的:認為只有修行才是最好的)

現今

在這個身份

這個年紀

只能做當下能做的事

這也就是緣起锕

年少的我

出家不成

也想遠離這個繁雜的人世

另外生活

但是現實的考驗

把我拉了回來

現在

看了你的文章

再加上我近日在自我省思(寫了 :如果生命只剩一天)

就是想拉進現實與理想的差距

很抱歉

拉拉雜雜

說了一堆

還是要謝謝你

很久沒看到這麼貼近自己的文章

你文中提到的書及電影

我都很有興趣

希望能找到來閱讀

                        阿米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8-04-02 01:55 回覆:

我也是學了一段時間才了解什麼是"中道" 什麼是"兩邊"

凡是心裏"欣此厭彼" 就是落入了人為價值一邊

最痛苦的就是 得到 失去時 都苦惱

最快樂的就是 得到 失去時 都可以快樂

沒有逃避 只有覺知的全心接納 那就 "日日是好日" 豈不快哉


閒雲遠山自相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Thanks
2008/03/31 20:19

感謝善知識提供心靈之旅。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8-04-01 06:08 回覆:
多謝您的閱讀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Maybe there is a “purpose
2008/03/29 08:23

我們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保持對生命的熱情 , 我想是內心有一種使命感

是這份使命感打開了心門,引領我們找到內心的路 , 心的旅程 , 透過不斷的自我反省自我檢視找到答案也找到前進的力量

沒有這條心路 , 外在不管出現多少路 , 都是盲目的 , 沒有目標,不是自己要走的路

(你的文很有深度 , 這只是我小小的淺見 , 可能需要時間 , 才會想得更深入一點吧)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8-04-01 06:03 回覆:

是的 這也是我自己的體會: 有些諺語會模糊掉人生的焦距 如

"爲誰辛苦 爲誰忙" 等 所以 在人生某一階段 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之後

應有一種思考的突破 到第三個層次 "看山仍是山 看水仍是水"

再度有使命感  但卻不會患得患失 非要在努力以後有結果

生命保持有熱誠 但有成熟的智慧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