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欲界心與色界心 (三)
2007/02/07 06:03:10瀏覽1964|回應0|推薦12

欲界心與色界心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讀書心得 ()

綱要 

1.   阿毗達摩論藏是佛教心理學

2.   五蘊之色、心、與心所

3.   三界的 89 120

4.   欲界因果─欲界心與其果報心

5.   色界因果─色界心與其果報心

 

()

五、色界(fine material sphere)因果─色界心與其果報心 

1. 尋、伺、喜、樂、一境性 俱 初禪善心/初禪果報心。 

2. 伺、喜、樂、一境性 俱 第二禪善心/第二禪果報心。

3. 喜、樂、一境性 俱 第三禪善心/第三禪果報心。

4. 樂、一境性 俱 第四禪善心/第四禪果報心。

5. 捨、一境性俱 第五禪善心/第五禪果報心。 

這些是與禪修有關的心;

“色界心(rupavacaracittani):此界之心包括一切「活動於」或屬於色地(rupabhumi)的心;在色地並沒有粗顯的色法,而只有極其微細的色法。欲投生至此界就必須證得禪那(jhana),一種從修定中獲得的高等成就。「常出現」於此地之心,就這方面在質上與該地有關連,而稱為「色界心」。”

 

以下列出其意義與五蓋對治的關係: 

o尋(vitakka):

意為把心投入或令它朝向目標的心所。作用─對治昏沉睡眠蓋。

o伺(vicara):

意為檢查,保持心繼續專注於目標。作用─暫時制止疑蓋。

o喜(piti):

解釋為喜歡或對目標有興趣。作用─喜禪支制伏瞋恨蓋。

 

o樂(sukha):

此樂是脫離欲樂而後生,所以稱為精神之樂或非世俗之樂。作用─對治掉舉(散亂心)與惡作。

雖然喜與樂的關係非常密切,它們是兩個不同的心所;喜屬於行蘊,樂則屬於受蘊。喜有如疲憊的旅人見到綠洲時所體驗的歡喜;樂則有如該旅人沖涼飲水時的快樂。

o一境性(ekaggata):

一境性的作用是緊密地觀察目標,這是禪那的特徵。

一境性並不能獨自地執行其作用,它須要其他四禪支配合運作,各執行其作用:尋把相應法投入目標;伺則維持它們於目標;喜激起對目標的歡喜;樂體驗禪那之樂。

了解這些色界(禪支)心的功用,在禪修行者觀到自己有五蓋現象之一時,就可以均衡發展這些色界心以對治;然後依初禪,二禪…以上定力日深而減少心種類(五蓋漸消失)達到心一境性的止禪成就;此地《阿毗達摩》提供了很清楚的色界禪支心提供禪修者用功指引。

 

參考資料  

[1]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A Comprehensive Manual of Abhidhamma),

    中譯者:尋法比丘 Bhikkhu Dhammagavesaka

[2] A Comprehensive Manual of Abhidhamma, English translation

    by Bhikkhu Bodhi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mptytraveler&aid=724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