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近乎完美
2008/03/15 04:41:56瀏覽3408|回應6|推薦60

「…我們都有我們那兩塊出差錯的磚,可是我們身上完美的磚比出錯的多得太多了。一旦我們明白這點,事情便沒有那麼糟,我們不但可以平靜地接受自己,也可以包容我們的缺點。…」 

                                   ─牛糞一卡車

近乎完美 (Almost Perfect)

追求完美

「近乎完美」其實就是「不完美」的意思;這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完全就要看個人境界。生命過程裡,一個人總是要力爭上游,追求完美;不論是在學業上、事業上、家庭社會關係、做人處事上,我們總是要盡其在我的努力,但是,凡事沒有保證的;可能有挫折,也不一定達成願望,這時候,我們怎樣能給自己一個解釋,獲得精神成長,超越成敗,而不致消極,或是變的「小人長戚戚」呢 ? 或許,多讀一些真實的小故事,會有幫助。

女兒讀的高中是有名的競爭,雖不至爲了搶A,到割喉戰的地步,但確有家長在盡最大努力,擠進這個學區,到後來,又因為孩子受不了壓力,再轉出到鄰近較不競爭的學區。女兒一向在學校成績很好,大小數學、科學競賽常替自己和學校抱回很多獎牌,算是個學校的小名人,每次別的爸媽問我們怎麼教的,我跟老婆都面面相覷,很心虛,因為高中以後,幾乎什麼功課都沒教過她,除了女兒自己選的西洋劍(Fencing),什麼課後才藝輔導都沒學,完全是靠她自己,她從小到大就是完美主義,自我期許很高(這完全不像是我的遺傳);我這拉蹋老爸,東西不放回原位,吃東西掉滿地,倒常常被她數落的唯唯諾諾的,像個老闖禍的大孩子一樣…

這一年,她因為老師核准,跳級修一些微積分先修課(Pre-Cal),有一兩次沒考到A(高於全班90%),她就開始有心理壓力了,尤其是,她無意之間,還聽到別的孩子竊竊私語,幸災樂禍她這幾次不是最高分,望過去,她甚至不認識那些孩子;女兒不是高傲的人,考試前也總是花很多時間幫別人解答說明,想必那些孩子只是長期感到女兒的威脅、鬆一口氣了而已吧…,但這些事突然都讓她感到很傷心,比女兒笨的老爸,當然是講不出什麼得體安慰的話啦,如果說什麼像,走,我們去看電影、到處走走什麼的,多半換來一頓白眼…。

不過,好在我最近閱讀了一本很有趣的勵志書【牛糞一卡車:迎接生命困境的勵志小故事】(Who Ordered This Truckload of Dung?:  Inspiring Stories for Welcoming Life's Difficulties) [1]  (中文一部分翻譯見 [2] ),書中有許多詼諧有趣的真實故事充滿了作者阿姜布拉姆(Ajahn Brahm) 本身,一個成長於倫敦貧窮藍領階級、得到劍橋大學獎學金學習理論物理出身,後來跟隨泰國著名的阿姜查(Ajahn Chah)禪師出家,成為一位道地的叢林寺院比丘,然後到澳洲主持寺院的親身精神成長的經歷,閱讀之後,或許可以改變一般人的生命態度。

他的好文筆,伴隨著悲天憫人的寬容與生命真相的智慧讓這本書充滿了樂觀的能量。英文版的書裡,每個短篇故事都不超過三頁,很適合一般生活步調緊張的現代人忙碌中閱讀

我跟女兒說了那「兩塊出差錯的磚」的故事,我們有些對話,說了一些我以前也這樣害怕過的經驗(當然,和她相反的是,我小時後是怕下一次又沒有六十分,又要兩分一板被揍…)。我心裡其實還暗自慶幸,她能很早在這個年齡開始經驗學習在高峰的挫折與自我信心危機,這對少年得志,意氣風發的她還是陌生的經驗,不用像她老爸到四十歲以後還在「不確定」裡驚慌復原中,找尋自我;顯然,我也不見得能給她什麼好答案,但,重要的是,她經驗到了她自己獨特的 Soul Search

完美以後…

在這本書裡[2],我也很喜歡另一個「廟裡的花園」這個小故事,頗有禪意與啟發性:

日本很多佛寺以他們的花園聞名。多年以前,據說有座寺廟的花園,是所有的寺院中最漂亮的,全國各地的遊客都會前往該地,只為欣賞它細膩的擺設,在簡樸中散發著豐富的意味。

有一位老和尚也曾經前去參觀,他到達的時間非常早,天剛破曉。他想要發掘出:這座花園為什麼被認定為最令人賞心悅目?因此,他躲在一個可以觀望整座花園的大樹叢後面。

不久,一位負責花園的年輕和尚從寺裡出來,拿著兩個柳條編織成的籃子。接下來的三個小時,老和尚看著這位年輕和尚小心翼翼地拾起從花園中央那棵茂盛的李樹所 落下的每一片葉子與枝幹。…拾起每一片葉子與枝幹時,…之後,他休息一下,喝個茶,靜下心來,準備進入下一個重要的階段。

接下來,這位年輕的和尚又花了三個小時,用心地、謹慎地、很巧妙地將每一片葉子與枝幹放在花園中適當的地方,如果他不滿意某個枝幹的位置,就轉動或移動它,直到他自己露出一個滿意的微笑為止。然後再繼續下一片葉子… 當完成工作時,這個花園看起來真是完美無瑕。

此時,這位老和尚從樹叢後走出來,臉上露出一個破牙的微笑,他讚歎這位年輕的和尚:「做得真好!確實很好!法師...,你的花園……嗯……你的花園幾乎達到了完美。」這位年輕和尚的臉色變得慘白,他的身體僵直得猶如被蠍子螫到似的,…

「您…… 您……您的意思是什麼?」他恐懼地結結巴巴地問道:「您……您所謂的幾乎達到完美,是什麼意思?」他馬上趴下頂禮老和尚:「哦,師父!哦,老師!請慈悲慈悲我。您必然是佛陀派遣來的使者,要來告訴我如何將花園佈置得真正的完美。請教導我,哦,智者!請指示我方法!」

「當真要我顯示給你看嗎?」老和尚問道,他那張刻滿歲月的臉上露出狡黠的表情。

「哦,是的。請教我,務必請師父指點。」

於是,這位老和尚邁步走向花園的中央,將他雖老卻依然強壯的手臂環抱那棵枝葉茂盛的李樹,放開猶如聖人一般的笑聲,他狠狠地搖晃著那棵可憐的李樹!葉子、枝幹及樹皮落得到處都是,而那位老和尚依然繼續地搖晃著那棵樹,當再也沒有葉子墜落時,他停了下來。

這位年輕的和尚嚇壞了,整座花園都毀了,一整個上午的工作都白費了,他真想殺了這位老和尚。可是這位老和尚只是環視他的周遭,並欣賞著他的傑作。然後綻開足以融化怒氣的笑容,他溫柔地對年輕的和尚說:「現在你的花園是真正地完美了。

心靈的完美─寬容不完美

像其他禪宗故事一樣,說完以後,作者沒有加以解釋任何「道德」意義,他只是說故事,但若劃蛇添足的話,就像「兩塊出差錯的磚」的故事,它的啟發可能是,淘醉在表象的完美裡,不過是一種假象,一種自我完美的自戀,老和尚不過是當頭棒喝,讓小和尚睜開眼睛看到這伴生的不完美,從一開始就在那裡了! 小和尚可能有三種反應:對老和尚(他人)的痛恨,對(自己)愚蠢請求的後悔,或是沒有矛盾的接納兩者的先後出現;如果是最後一種反應,很可能他已經練習過對自己和對別人不完美的「寬容」。

女兒告訴我,她覺得她是氣她自己,怎麼犯那麼簡單的錯誤,完全不能原諒自己。想來,是很熟悉的感覺;我也老是爲一些「簡單」的錯誤,懊惱不已,以為再來一次的「另一種存在」會更好一點。

我們都同意,原諒自己與原諒他人,都同樣的不容易,但是,也想不出有什麼是對遺憾往事,更好的最終自我救贖了…

心靈的完美─「離繫」

就像那老和尚的手動「快轉」顯示的,世間事物不論在空間上,時間上都有不圓滿的特性,沒得到的羨慕得到的,得到的又怕失去;失戀、生意失敗的人固然痛苦,就是歡喜結局的,有一天也終究要與愛的人、辛苦賺來的財富分離,離開這世間。這種「不圓滿」、「不完美」就是我們所追求「完美」的本質。

美好的事發生的同時候,不完美的結束條件,就已然相隨;看來是矛盾的現象,但是在佛陀來看,却是統一的真理、真諦「不永久性」、「無自主性」(無常、無我),這就是所謂的「苦聖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會感到苦」的真理;但這「感到苦受」是主觀的,藉由智慧,是有出路的。我們或許可以選擇儘量視而不見,抱怨人們的提醒或烏鴉嘴,但沉醉於假象以為理所當然,看不到智慧,那只是增加完美結束時的「心苦」而已。這是爲什麼常聽到的:Winning is distracting. Losing is enlightening,佛陀的建議是要「心不繫著」:有覺知,有真理智慧,專心的享受當下「完美」,當完美變成「不完美」時,我們還是有覺知、有真理智慧,有寬容慈悲的接納當下;這樣就沒有什麼是真的「不完美」了。

也像阿姜查說的[5]:「無常」與世間「不完美」,不是只有在有人說的時候、不順利發生的時候、我們要開始學習要看到它的時候,才出現,它其實「一直」都在那裡,就像一旦你抬起左腳以後,必然的,你的下一步是要移動右腳。

講到「完美」,我常想到電影「末代武士」[6] 其中,渡邊謙(Ken Watanabe),在壯志未酬,不可避免的迎接其宿命的死亡以前,當看到櫻花紛紛落下,笑意滿面的說出: Perfect !” 然後滿足的閉上眼的那一幕。

那,或是一種全心接納的完美心靈吧? 我想…

參考資料來源

[1]  Who Ordered This Truckload of Dung?:

Inspiring Stories for Welcoming Life's Difficulties , by Ajahn Brahm

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0861712781

[2] 中文版   Two bricks that went wrong 兩塊出差錯的磚、廟裡的花園: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issue.asp?article=88.95.12.20$12.htm

[5]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定(第二部)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2250061753

[6] 末代武士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len40325710

 (below picture: Ajahn Brahm)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mptytraveler&aid=1696191

 回應文章

紅木馬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得,失?
2008/12/05 11:37

我也常會緊抓著自己不放,要自己做好哪些事,

但越在意自己每一步的人,有時候卻會被自己束縛住,只想著這一步是否邁的漂亮,

而忽略了一路上的風景,然後有天走到山頂,卻發現原來不過是這樣,

感覺錯過了過程裡,那應該停駐的感動,與可能會有的同伴,

這樣,究竟是得,還是失呢?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8-12-06 01:55 回覆:

啊 謝謝分享 您的敘述裡經驗 同時有了好問題與好答案 Good for you!

其實真的 只有"經驗"與"過程" ..哪有真正得失 "豈能盡如人亦 但求無愧我心"

莊子說人世間許多"不得已" (並非不情願) 得失不在行為選擇 而在心境的境界

(在莊子 "得"道="德") 有智慧的人看來世俗 "得裡有失" "失裡有得" (幾家歡樂幾家愁)

當有接納寬容自己 和 表象得失能力時 或是真正的"有所得"?

http://blog.udn.com/emptytraveler/1922489


畢竟依(菜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A型人格
2008/03/28 20:13
A型人格專注完美,近乎苛求,在學校裡還OK,可能將來到職場就辛苦了,令嬡是難得的人才,還請多保重!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8-03-29 08:12 回覆:

謝謝

I guess it could be even worse... :(

她是AB 型的 所以我們總是儘量提示她有

"第三個"可能 (除了他以為的"兩個極端"以外)


尋陽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人生是一場學習
2008/03/21 09:58

凡事過與不及都不好,近乎苛求的完美主義,玩垮自己,累壞別人,該學著放自己一馬,讓身邊的人也喘口氣。

懶散不負責任的人,浪費自己生命,更易拖垮別人,如不學著約束自己,面對肩負的責任與義務,又如何對的起自己和生養自己的父母呢?

但是搖擺在中間,不上不下的族群,更是該警惕的一群,該學著凡是要明確,處事要公正,辦事要有效率,待人要有誠心,說話要謹慎,態度千萬不可曖昧,立場不可輕易搖擺,尤其是不可差不多就好,有些事可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啊!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8-03-22 00:43 回覆:

所以「覺知」是重要的: 一個人的自省能力 會決定他生命的品質 不空過人生

在年長時 又有足夠的回憶 感覺不需此行 不一定都成功 但"盡心盡力"

也是聊以自慰吧 像有名的宗教學者在"Hero's Journey" 裡說的:

"A hero went out just for the ride !"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生不必太完美
2008/03/16 14:19
有一幅畫面﹐好幾個朋友forward, 可能你也收過﹐ 是一個掛在天邊﹐有缺角的月﹐
月旁寫著 “人生不必太完美”﹐ 下款是張忠謀 (應是張忠謀說的話吧)。 張叱吒
風雲﹐ 他的人生也不見得完美﹐ 至少他的第一次婚姻並不完美。 不完美是人生的
常態﹐ 就像大自然﹐ 像月有陰晴圓缺﹐ 人的義務是盡己之力而已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8-03-17 04:31 回覆:

多多益善 相互勉之

常常思索這些"知識" 功不唐捐

有一天 它們會成與我們結為一體的"智慧" 發出想法與行動統一

的生命的力量

這缺角月 讓我想起 法演禪師,對於待人處事,提出四個信條:

不可使盡,使盡則禍必至

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好話不可說盡,說盡則人必易

規矩不可行盡,行盡則人必繁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困難的路 在過程中才有精神成長的可能
2008/03/15 08:50

困難的路 在過程中才有精神成長的可能 , 這的確是真的

但選擇美好的東西或追求完美卻是我們的本性 , 我們每個人都害怕失去 , 害怕不完美 ,活得惶誠惶恐 , 患得患失 , 像你今天這篇「近乎完美」一樣, 一點點不完美也讓我們痛苦不堪 , 但如果選擇的是不完美 , 或是有了最壞的心理凖備 , 在過程中慢慢成長 , 學會了接納包容 , 一切就處之泰然了

看了你這篇文 , 心有感觸 , 但整理不出思緒,不知如何回應 , 看到你給我的回應 , 講的好像是同一個題目 , 所以把我給你的回覆來回應你

兩條路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8-03-15 10:55 回覆:

我想 我們自然要選擇順利簡單的路 思考不完美與困難的路

應該是"萬一"我們被迫要選擇它時 也可以坦然迎接成長 的機會

回想起過去十年 我常常想到似乎應該感激我的敵人

他除了一開始給我的恐慌

卻使我心靈上愈來愈來堅強 有更多的寬容


恰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完美
2008/03/15 04:57

看似是合乎自己的標準

其實 是存在別人的眼裡

在乎別人的話語

想得到別人肯定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8-03-15 05:56 回覆:

是啊 我們似乎常常活在別人的標準裡

(甚至他們自己也不一定辦的到的標準)

又不放過自己 真是辛苦

如果自己努力過了 不論結果如何

總要接納自己 給自己一個Break

祝福您的小說大暢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