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6/07 11:18:16瀏覽3094|回應10|推薦61 | |
早在學生時代,除了縫紉、編織的女紅外,在家中我也裝接過燒斷的保險絲,試圖修理壞掉的電風扇,還曾自告奮勇,獨自包攬下家裡粉刷油漆的工作。 在那個年代,家家戶戶室內牆壁多是生冷的白色,少有變化。一般油漆店除了白色漆外,其他彩漆多屬厚重的油性漆,顏色不多,以鮮豔的基本色調為主,並不適合粉刷室內。我試著自己調配出色彩淺淡柔和的米黃色粉飾牆面,得到很好的效果。這就是自己動手做的好處,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創造和發揮,從中得到樂趣。 回想起這段往事,還真要感謝父母允許我自作主張,才能早早就體驗了動手做的樂趣。 台灣 DIY的風氣不盛行,與環境和居家缺乏條件有很大的關係。 來到美國後,很快的便被商店中陳列的各式各樣的工具、材料和書籍所吸引。也了解到美國的DIY有更豐富的內容,材料與工具的取得都十分方便。 在一次造訪朋友家的機會中,初次接觸到了木工 DIY的實例。朋友自己設計製造,佔滿了整面牆的高大書架,令我驚豔不已。粗曠的原木書架不但少了匠氣,更因多了書香而充滿個人獨特的風格。 一直夢想自己的家有一面放滿了書的牆,而原來這書架是可以自己打造出來的。從此我便做著木工的美夢,希望有一天也能親手做出具有個人風格的大書架,讓我在悠遊書香世界的同時,也擁有 DIY的成就感。 可惜這個夢一直未能實現。先不說有沒有技術,光是操弄笨重的木料和電動工具,就不是我的臂力所能做到的。除了翻閱書中的圖片解說和做工指導過乾癮外,家中那面牆等不及我圓夢,已被工廠統一製作,有著標準規格的書架給佔據了。
從鋸木、打鑿到磨光,利用閒餘時間一點一滴做著。眼看椅子各部位的木條都接近完成,即將可以組合成型的時候;記得那是一個輕鬆的週末午後,先生陪著女兒在起居室玩耍,屋內不時傳來嘻鬧的歡笑聲。我坐在廚房地板上,用鑿刀修整著木頭的榫眼,讓它更平整些,鑲接才會密合好看。
就在我右手拿刀使力時,一個不留神,鋒利的刀面竟劃向了握著木條的左手拇指與食指間的虎口。一瞬間,我感覺到上半身的血液自頭頂迅速的向開口流去,又很快的停頓下來。傷口並不覺得痛,但鮮血湧現的手讓我不禁驚叫出聲。 一路上我便舉著左手,由先生送進了急診室。 經過醫生檢查,確定只是皮肉傷。縫了幾針不記得了,只記得縫合的傷口像條蜈蚣般,橫躺在兩指間。直擔心日後會留下難看的疤痕,所幸醫生縫合得仔細,癒後完好如初,竟找不到一丁點兒的痕跡。 等傷口愈合,我也在組合木條並塗漆後,完成了這把手作小椅。
是否覺得這把椅子的外型似曾相識?這是我憑著記憶,根據小學課堂上的座椅為藍本所設計的,只是小了一號。 椅子的比例並不完美,做工也不精細。雖有些老舊,但依然堅固完好。
|
|
( 在地生活|北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