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許陽明:紀念性建築北投公園石造拱橋
2012/08/28 00:52:13瀏覽2299|回應0|推薦0

許陽明:紀念性建築北投公園石造拱橋

北投公園的石造拱橋,是筆者小時經常流連的地方,近幾年才意識到這座橋的珍貴處。1996年2月5日陪同東京大學工學博士,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憲二教授勘查北投公園時,憲二教授看到石造拱橋,當場就指出這座橋相當珍貴。那天回家後即以電話向憲二教授邀稿,請他幫我們的刊物寫一篇介紹該橋的短文。蒙憲二教授抬愛,兩天後傳真機就傳來了憲二教授的大作,這時才讓我們對北投公園石造拱橋,有了清晰的認識。我們日後的許多導覽活動,才有了說明的資料。1997年9月「許陽明辦公室」向市政府提出古蹟陳請時,亦是以此篇文章作為說明主文。憲二教授說:

「石造拱橋技術的起源可回溯至古埃及、希臘及古羅馬時代,這種造橋技術由歐洲傳至東方的印度,經由印度傳至中國,之後進而傳入了日本。因此在最接近中國大陸的日本九州地區有不少的石造拱橋,其中多為日本稱為眼鏡橋之雙拱橋。

新北投公園以前有數座石造橋,歷經改建現僅存唯一的一座石拱橋,其規模雖小,但確深具北投區之地域性文化資產價值。未來在社區總體營造的環境改善方面,並不一定需要具備國家級的文化資產方能創造良好的環境。反倒是將獨特的地域性文化資產予以發掘,且活用於社區環境營造上,才是基本且必要的手法與方向。

新北投公園興建於1911年左右,相當於日本明治末年至大正初期,當時日本一般的橋樑多為木造橋,但重要的橋樑則多是石造拱橋,另少部份為為鑄鐵橋,石拱橋之潮流一直延續到大正末期,但到昭和初期,石拱橋已漸漸被RC拱橋所取代。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乃因將RC運用在橋樑上是當時最新之技術,其二則是因為關東大地震將多數橋樑震壞,而重建之橋樑多以RC拱橋為主。之後這種RC拱橋的技術就由東京流傳至日本全國各地,同時也傳至台灣,基隆河上的中山橋(建於西元1930-1933年)就是這股潮流的遺蹟,中山舊橋以當時最新的技術興建,以RC為材料,在結構和外型上則模仿石造拱橋,由橋樑文明史可看出其具有當時才有的特色。於初期勘查階段並不確定新北投公園內的石拱橋,係公園興建之初期即建造,抑或是日後才重建,這需要針對該橋的構造及石材等方面詳細調查才能得知,但由其樣式及工法可大致窺出其為日據時代的宜蹟。這座石橋現已融入於公園靜謐的環境中,它幽靜古樸的姿容彷彿告訴我們,是否因深處於喧囂的現代塵世太久,已忘了昔日悠游自在的感覺了。」

北投一號公園石造拱橋,經訪問北投耆老的說法,應該是與公園同時在1913年建造的,設計者不詳。建造者則應為當時的台北廳長井村大吉。井村大吉先生於明治43年(1910年)至大正3年(1914年)擔任台北廳長,而後曾任基隆港務所所長及總督府通信局局長職務。三級古蹟「北投溫泉公共浴場」亦由其所建造。明治43年時井村大吉先生規畫興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並於大正2年(1913年)6月17日落成。北投一號公園,即通稱的北投公園,亦為「北投溫泉親水公園」預定地的一部份。石造拱橋應即是在當時隨公園建設而跨過公園內北投溪的建物。台北州及北投地方人士為表彰井村大吉先生,對北投的貢獻,曾於昭和九年(1934年)在北投公園內,豎立井村大吉先生胸像,並於四月7日舉行除幕式。即今北投公園內孫中山先生胸像處,該胸像基座原為井村大吉先生胸像之基座。該銅像戰後被改為以一「光復紀念」碑放在同一基座上,中山先生百年誕辰時又被改為中山先生胸像。

北投一號公園石造拱橋,「許陽明辦公室」陳請列為市定古蹟時之理由為:

一、珍貴之「造橋技術的時代見證」:北投一號公園石拱橋兩側是為石頭堆砌,手法厚重古樸,造型優美;而橋體之底部則為RC構造,由北投耆老之敘述,及察看日治時期所留下的照片觀察,得知石材配RC,是當時就已存在的遺跡,而且該橋未聞有重建或改建之情事,所以這種石材配RC的傑作,正可視為是從石造橋轉變到RC構造橋的過渡時代特徵,而為一時代的珍貴見證。

二、全台造型獨具的石造拱橋:據我們所知,北投一號公園的石造拱橋,橋側石砌厚重粗獷古樸,造型優雅美麗。在台灣其他地方並未見到同樣造型之古橋,所以其具有古蹟最重要的前提:不但是稀有而且是唯一,具有永久保留的價值。

三、溫泉鄉生態環境博物園區(ECO-MUSEUM)歷史文物的整體保存與代表性的建物:與北投一號公園石造拱橋、北投公園同時期建造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已於1996年由陳請單位代表向市政府提出列為古蹟,已蒙市政府於同年4月2日通過為三級古蹟並報內政部,內政部則於1997年2月20日公告為三級古蹟。北投一號公園石造拱橋,和諧地融入公園的環境,靜靜地跨過北投特產青磺溫泉形成之北投溪,四周景觀幽美,應該列入古蹟,俾更能加強保護景觀與歷史的意識。

「北投石造拱橋」於1997年9月提出古蹟陳請書,1997年10月23日民政局邀請學者會勘,1997年11月27日舉行審查會。由於筆者無法進行徹底的研究,其是否完全為石塊砌成,或僅是貼石片而已,並無定論。所以僅通過為比市定古蹟低一位階的「紀念性建築」,1998年3月10日台北市政會議通過,正式定名為「北投石造拱橋」,並於3月25日公告。
   

( 心情隨筆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comuseum&aid=677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