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25 17:43:37瀏覽1191|回應0|推薦0 | |
陳林頌:北投石回家記 本文刊登於「生活環境博物園雜誌」1999第二期 1994年六月間筆者開始調查北投溫泉地空間變遷以及測繪研究北投公共浴場後,陸續在文字上和一些北投鄉親的口中聽聞「北投石」此一神秘的北投之寶。由於當時研究調查的重點在於空間發展史,僅知北投石帶有微量的放射性,惟並未深入瞭解。因研究資料所需,我在國家圖書館(當時仍然是中央圖書館)意外地發現了一本日治時期岡本要八郎所撰寫的「北投石調查報文」(日文),書中除了有許多研究所需的公共浴場、北投溪等珍貴舊景,還有岡本先生豐富而嚴謹的調查分析圖表。由於我的作業必須瞭解日治初期北投溫泉地的地景,雖然整本調查報文是以日文撰寫,但專業上的訓練讓我知道只要有敏銳的想像關連,即使是科學性的圖表也應該能夠判讀出當時地景地貌的一些有用資訊。 在岡本的報文中用了許多表格來呈現他所研究的北投石生成環境因素,其中的幾個圖表以「瀧」(即小瀑布)來做為河道段落的區分,藉以研究記錄北投石在各個區段的生成的情況。對照書裡所附的許多河瀧寫真以及一張詳細地圖記錄了瀧相對距離(單位為「間」)的調查表,我依比例將這些數據還原到現今的地圖上,再對照北投溪現況,繪製一張「北投石調查報文中的北投溪河瀧位置復原圖」。 空間分析—從北投溪瀧到溫泉親水公園 從北投溫泉誌裡可以理解北投溪的開發利用以及公共浴場的改良興築都與河瀧關係密切,因此這個復原圖對於分析溫泉地空間十分有用。從復原圖我才發覺公共浴場設立的位置並不是任意的選擇:浴場建築西南望樓的造型不但呼應這個重要的地景,二樓東側的大露台更是欣賞北投河瀧層階的最佳觀景點。更重要的是岡本在調查報文結文中,建議日本政府將第一瀧之後的北投溪河道予以保護,因為從這裡開始是北投石生成最豐富的重要區段;筆者當時對於北投公園在日治時期完成了優良設計卻僅利用了三分之一的河谷面積,而公共浴場以東的河道綠地除了駁坎之外竟完全沒有設施之奇特狀況感到十分疑惑;「北投石調查報文」的判讀給了我重要的解釋,因此我大膽地猜測日本政府應該是接納了岡本的建議,造成北投公園的綠地使用在公共浴場便停止了。 此一分析導致我原先僅打算處理公共浴場建築的態度,轉而擴大成為處理整個谷地,因而此作業的全名成為「日治時期空間地景再利用—以新北投公園及其公共浴場為例」。在這個作業結束時(1995年5月)建議北投公園擴展綠地使用面積時,可將河道區分區域使用,並應保留或復原如噴水池、河瀧、紀念碑多項珍貴歷史景觀遺產。 當時北投國小師生在呂鴻文、黃桂冠老師的校外教學時也發現了北投公共浴場,有一位北投選出的市議員在參觀她們的科展時,答應要處理爭取為古蹟,並帶走一批該師生調查時的資料。未料該議員一去不回毫無音訊,且將資料遺失,使她們要不回資料,之後她們也到處陳情均無回應,所以該師生們非常洩氣。後來再由北投國小蔡麗美老師連署了一張陳情書,交給她先生的大哥洪德仁先生,洪先生後來將此一陳請書送請國大代表許陽明先生處理。結果八頭里仁協會那時正要成立,也參與該協會籌備的許陽明先生介紹了一批學者加入該協會,其中台大地理系周素卿教授亦是其中之一。周素卿教授輾轉知道我在做公共浴場的研究,透過一番聯繫,筆者在都市改革組織,與當時的黃麗玲秘書長及洪德仁先生經過幾次討論,也與社區居民們商談推動保存事宜,大家對於公共浴場保存的重要性均有共識;但基於先前的研究之認識,筆者特別向社區建議應同時處理和公共浴場有密切歷史意義關連的北投公園,更重要的是孕生北投石以及承載北投溫泉命脈的北投溫泉溪。後來我的這些想法,在國大代表許陽明先生的積極奔走與爭取下,於是保存運動進一步擴展成為社區參與地區環境改善計畫,並逐步發展成為市政重要建設「北投溫泉親水公園」計畫案,並延伸出一個相當完整的「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的建構。 事實上彼時筆者對北投石的認識僅只於先前研究期間閱讀岡本的報告和相關介紹,並未親賭北投石。加上我的專業對於礦石科學所知有限,必須仰賴專家的協助。所幸北投國小呂鴻文和黃桂冠這兩位當時帶領學生尋找公共浴場的老師也曾做過北投石的研究,8月7日起便和我一起討論北投石的展示規劃。而北投國小曾麗俐老師更曾因帶領學生研究北投石而獲得1997年北市中小學科展優等。透過黃桂冠老師的引介,1998年8月26日,曾老師帶著我們在酷熱的夏天中午涉水撥林認識北投石;曾老師耐心地在已被污染的溪水中翻動佈滿污苔的河床礫石,並不時感嘆北投石不斷地被人取走。結束北投溪踏勘後,曾老師又帶我們前往拜訪中華民國礦岩協會理事長陳嘉林先生。 礦岩協會在陳先生的領導下,成立一個北投石研究小組,一直熱衷於北投石的研究和推廣。經過陳理事長詳細的說明,筆者又更瞭解北投石的奧妙和珍貴。但令人感到沮喪的是,1998年三月間北投溫泉溪第一期疏浚工程進行時,礦岩協會會員發現有為數不少的疑似北投石,被不知情的工程人員當作廢料運走,當時除了北投鄉親佘經棟先生力圖攔截砂石車外,陳嘉林先生也緊急反應,卻只能無奈地看著卡車揚長而去。筆者獲知陳理事長搶救北投石的經過,一方面對自己未能在研究期間深入認識北投石,而愧對我所研究的北投溪,二方面也感嘆許多關心北投鄉土的朋友,仍然缺乏一個全面聯繫的管道,才會有這些北投石的問題,未能讓整個社區營造的帶領者知悉。因此立即聯絡許陽明先生,期望透過在北投人面極廣,且有公信力的許陽明先生來整合,讓所有關懷鄉土文化與歷史遺產的朋友有更密切的合作,來共同保衛北投最珍稀的天然資源。當晚許先生與筆者二度前往礦岩協會商談北投石展示事宜,以及北投溪的保護,並請求設立於北投的礦岩協會,能在博物館展示北投石所面臨的困難上予以支援,並且捐贈北投石。陳理事長不但表示將鼎力協助,更當場慷慨承諾號召會員捐贈北投石,並尋找巨型北投石供博物館展示,回饋鄉親社會。這時才將所有關心北投石的鄉親與資源組織整合起來。 展示所需的北投石有了眉目,硬體設施也在加緊籌畫。原先規畫的三間實驗室因為空間太狹小,因此變更設計為大小各一間的展示室,工程單位還因此敲除重做已經砌好的磚牆;又感光實驗的想法後來認為在設備和效果上可能都不盡理想,因此展示內容便需重新規畫。在呂老師的協助下,我們將主要圖文展示放置在較大的展示室,內容定位在中小學生可以閱讀的層次,以「認識孕育北投石的環境」、「北投石生成」、「北投石相關研究」三個主題呈現,並融入北投溪復育北投石、鼓勵北投石本土研究的教育精神。另一間較狹小的空間則規畫為「北投石研究室」,希望可供有志從事研究的單位個人就近研究北投石,研究人員則在展示現場或至戶外解說,而這個研究室空間使用的動態過程與日常記錄也可成為展示的一部份。 本文所附的任何照片與文件,版權所有,禁止任何形式的複製、變造、轉貼與使用。非經管碧玲國會辦公室同意不得使用。 律師 劉思龍 仁頌聯合律師事務所 高雄市四維三路6號6樓 管碧玲國會辦公室 陳林頌 02-23588146 左為促成此美事的已故陳嘉林理事長。也謹以此文向陳嘉林理事長致敬。 下圖/2002-02-17 陳林頌拜訪岡本要八郎哲嗣。 日本千葉縣柏市-岡本正豐宅邸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