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1/14 12:44:53瀏覽592|回應0|推薦0 | |
◎許陽明 伊勢神宮--「重生與永恆」的神話之旅 刊於生活環境博物園雜誌2014年第一期 希臘神殿、羅馬競技場...當世間的一切隨著時間毀壞、消逝時,許多日本人心目中的精神原鄉--「伊勢神宮」卻藉著每20年重建遷宮,而追求永生不滅。其建築、工法、祭典用的各種寶器,及各種經好幾年的漫長祭典與各種儀式,因每20年間循環重新照原型演練或製作一次,已經傳承了千年。回顧伊勢神宮漫長、久遠的「式年遷宮」,整個故事其實就是一個源遠流長的文化盛典,也是一個「重生與永恆」的神話之旅。今年適逢伊勢神宮每20年一次的遷宮盛典「第62回式年遷宮」,其內宮遷宮儀式2013年10月2日;外宮遷宮儀式2013年10月5日。我們今年特別造訪,為大家做一些「文化與保存」的詳細報導。 1871年,日本政府於明治4年時布告,由國家經營的神社稱為「官社」,其他的則稱為「諸社」。「官社」中又分為官幣大社、官幣中社、官幣小社、國幣大社、國幣中社、國幣小社等六種。而「諸社」有府社、藩社(廢藩置縣後取消)、縣社、鄉社、村社等六種。不屬於以上者稱為「無格社」。此外於1873年增設「別格官幣社」,用以祭祀歷史上的功臣。1900年日本政府將神社自宗教中獨立出來,日俄戰爭後更改進神社的階級制度,使之更加完備。 「神道國教化」後來得以順利推展和戰爭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及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日本政府趁戰爭時期,利用神道教與神社作為收攬與安撫民心的場所,甚至是宣揚大日本民族主義的重要場域,才順利地逐漸推展神社的建制。 伊勢神宮是位於日本三重縣伊勢市的神社,以皇大神宮與豐受大神宮為中心,是日本最高貴神聖的神社,被定位為神社本廳之本宗,正式名稱為神宮。為與其餘神宮區別時權稱為伊勢神宮。於明治時代至戰前為止,在國家神道之近代社格制度中,伊勢神宮的地位是最崇高的,其祭主都以日本皇親擔任。 皇大神宮被稱為內宮,是祭拜日本皇室的祖神、日本人的總氏神「天照大神」。被稱為外宮的「豐受大神宮」則是負責天照大神的食物之神。從日本人的主食米飯開始,守護著日本的食衣住行等產業。 神宮的祭典除了每二十年一次,大御神遷到新宮的「遷宮祭」外,可分為三大類,第一種是每年10月舉行的「神嘗祭」,「神嘗祭」是每一年中最重要的神宮祭典,以當年的新榖向大御神供奉感謝祭拜的祭典。每年天皇在皇居的御田中自己種植收割,向神供奉的稻穗,被稱為「御初穗」。這把稻穗會與來自日本全國各地,要供奉神宮的稻穗串在一起,掛在神前,這樣在神前掛著的稻束被稱為「懸稅」。 第二種是每年六月、十二月舉行的次祭等「恒例祭」;第三種是皇室、國家、神宮面臨重大事情時舉行的「臨時祭」。 現今天皇總共參拜了三次臨時祭: 第一次:平成2年11月27日~28日,即位之禮、大嘗祭御奉告祭拜。 第二次:平成6年3月28日~29日,第六十一回神宮式年遷宮後的新宮御參拜。 第三次:平成13年11月28日,御視察三重縣地方事情之時。 式年遷宮 在伊勢神宮的內宮與外宮中,皆有東、西同樣大小的土地。式年遷宮就是在這個土地上每20年一次在東西兩塊土地上,輪流新建造一模一樣型態的神殿,新的建好,遷宮完成,舊的就拆除。除了神宮之外,神的御裝束、神寶等也全部重新製作一模一樣的,讓大御神遷到新的神殿的祭典。遷宮的意思是讓大御神遷到新建造的宮殿,式年則是被限定、規定的年限的意思。然而、兩宮的十四的別宮,與內宮的宇治橋等也重新建造。式年遷宮是日本最大最高級的祭典。 六十二回遷宮的歷史 式年遷宮的制度式距離現今約一千三百年前,仁武天皇的發想,然後由下一位天皇持統的四年(609)舉行第一次遷宮。在很長的歷史中,雖然曾經中斷(戰國時代)或延期過,但整體而言仍然是20年舉行一回,持續不間斷到現在,今年2013年秋天,平成二十五年,舉辦第62回的遷宮儀式。 永遠的祈禱 為什麼會20年遷宮一次?雖沒有一個確定的說法,但研究者有很多推論。第一是二十年常常被認為是人生的一個階段,例如人20歲常在法律上認定為成年。再來,從技術傳承的角度來看,20年記憶猶新,建物也還不會腐朽,所以20年也可說是很合理的年數。其他也有從中國的曆法中傳承而來的說法。但是最重要的,其實還是每二十年一次重新建造,永遠保持新的神殿,而且永遠不會改變,試圖以重生的方式,來追求永恆,應該才是其內在最重要之永遠的祈禱吧。 二十年一次的再生 由現在建築技術的角度來看,好像有點浪費,但是二十年一次的遷宮並不是因為建築物腐朽不堪而不能用,而是藉由每二十年新建一次的遷宮,循環地維持著祭典,來追求恆久常新從不改變的「永恆」夢想。他們很自豪地認為,二十年一次重生的想法,在任何其他國家都沒有見過。世界上也有一些追求永恆的石造古代神殿,但是能一模一樣地保存最初的造型的,全世界只有伊勢神宮而已。 式年遷宮約有八百種、一千六百件依古法、照原型重新製作的「御裝束」、「神寶」等。不論是御裝束、神寶的製作,都是委託日本當代富有盛名、具有最高技術,最優秀的刀工、金工、漆工、織工等等美術工藝家來製作。這些藝術家們,雖然會認真地以傳世的精神來製作這些祭典用器,但是他們並不會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作品上,因為這是要奉獻給神的東西。當然隨著時代變化,現實地來說,要保存這些技術,製作這些用器,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一次式年遷宮總花費近新台幣兩百億,可謂非常驚人。但是因為二十年循環實行一次這些技術,在重複重現的這些過程中,不但將日本種種的傳統技術與工藝,同時也將日本人之生活與社會的文化,藉此超越時空傳承給一代接一代,這也是遷宮的重大意義之一。 一萬根檜木,資源循環利用 這次的式年遷宮,整個過程所需的檜木大約是八千五百立方公尺,約一萬根左右。其中也會用到直徑一公尺多、樹齡四百年以上的巨木。這次的遷宮,將以前一定全部使用檜木的前例做了一些改變,社殿以外的一些設施,使用了替代檜木的木材料。以前神宮備林位於木曾的山中,但是現在那已經是變成國有林了,要從那裡取得木料是有點困難了。所以這次所用木料約四分之一是使用宮御材,這次是第一次使用宮御材。而在宮御林中,大正12年就開始進行充滿遠見的兩百年檜木造林計畫。 式年遷宮需要大量砍伐樹木,砍伐的木材在祭典中會被很慎重的使用,而砍伐後的樹頭則會植入新苗。所以遷宮對於木頭的再生也進行祭典,在感謝樹木的祈禱中砍伐木材;然後再祈禱新樹的芽趕快長出來,可說在與神的接觸中也進行保護自然。 伊勢神宮是左右輪流重建拆除。遷宮完成後,舊神宮拆除的木材,會分給因地震或天然災害受損的各地神社去移築而活用著,當然也有一些舊木料,會拿來做為文鎮賣給觀光客當紀念。神寶類的東西也會分給全國各地的神社。第六十一回式年遷宮的舊材料也是送給全國一百六十九社的神社。今年(2013年)使用的木材是大正12年種的,也就是90年前種的樹木,連種樹、伐樹都有長遠的計畫與一連串神聖的儀式與祭典。這也是生生不息,循環重生重要的意義與象徵。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