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01 10:18:07瀏覽2442|回應3|推薦5 | |
該不該廢掉注音符號?
由於我是從國民學校(小學)畢業至今,就沒有真正的再接觸注音符號了,目前我是完全以漢語拼音作爲電腦中文輸入的工具,所以不能想象沒有注音符號的困難或是任何不良的影響。 其實注音符號也不過就是民國初年為提倡國語才創制的,它不是從古流傳至今的固有文化。也許起初在編製時,創作者借用了許多古文或象形字,但終究它只是語言教學的一種工具,不是一種文字。譬如說想要書寫一篇〈施氏食獅史〉,難道它可以用一堆“ㄕ”來拼成文的嗎?
同樣的,當初大陸製作漢語拼音時,原本可能是想將中文拉丁化(就像當年的啓動注音符號,在某些人的思路裏,何嘗不是準備將中文符號化!)。然而在極短的數年,就發覺這是不切實際,而且可能會整個摧毀中華歷史文化的,於是就放棄了該一目的;所以就像注音符號一樣,以後完全只是做爲提倡普通話的工具。 不論兩者當初創製者的目的是如何,沒想到發展下來,卻分別成兩岸各自在語言教學上相當實用的工具!—— 如此一直延續到大陸的改革現代化和積極地與國際接軌。 到了這廿年,更因爲個人電腦的普及,兩者分別也成了中文鍵盤輸入的重要動作。(當然現在市面還有手寫、語音、與掃描等方式的最新輸入方法。) 漢語拼音由於易學,不須刻意再去學習另一種專門的語言符號,所以已為全球的漢語教學所通用流行。台灣的國語教學如果仍是那般封建,堅持使用注音符號,那麼其思想意識會不會就像十年前硬要推行“通用拼音”的人是沒有分別的?——僅有的不同是一個在呼著“唯中華民國符號”,一個是標榜“唯台灣符號”! 的確,漢語拼音在“介母”的組合音爲了將就拉丁字母的“母音”限制和英文鍵盤【ü】的缺遺,是有好幾個拼法上的特例。可是一旦牢記住這些特例及其造成的緣由,那麼這就不是問題了。而且相對的注音符號的“~ㄨ~”與“~ㄩ~”在拼法上也有一些較模糊現象,只是我們除了小學的國語文老師外,有多少人在中學以後仍會去關心注音符號的拼音呢?既然沒有去注意和關心,也就不會去注意發音上的細微分別了。
真正會讓人困擾的是:如果幼時學了漢語拼音在前,之後在學英文時該如何去正確辨識那幾個與英文發音迥異的拼音字母?——當然,以現在大陸這麽多年的教學,一定有許多英語流利的的朋友是可以提供“如何調整”這方面地經驗的!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全球的漢語拼音教學愈見普及,注音符號所能支撐的時日也不過是再繼續個十~廿年左右。而且如果大陸那邊再將這幾個特例重新定義修正,那麼硬是要做保留注音符號教學的這些鐵桿人士實在也就真的沒有必要還呼著『保留固有中華文化』的口號了。 以國際交流而言——就是教洋人學中文,但如果“搭橋”的人只以其本身的角度與使用來鋪設,而不顧使用者的便利與功能——硬要洋人先學如何使用個不是國際間共通的“交通工具”,那會有多少功效呢? 「廢?」也許談不上,但是把這『一百年的工具』捧著當作是『一千年的文化』傳承,那就不必了。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