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02 18:37:25瀏覽636|回應0|推薦17 | |
校園霸凌是近年來持續受到社會關注的議題,美國麻州也在去年 ( 2010 )五月通過了反霸凌法( anti-bullying legislation ),立法禁止校園與網路上的霸凌行為,並且要求學校應制定與實行關於霸凌的預防與善後措施。 美國疾病管制局於今年( 2011 )四月下旬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報告內容為麻州政府針對國高中生霸凌行為的危險因子,以匿名、紙筆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維期兩年研究。其中包括 2859 份國中生的調查結果、以及 2948 份高中生的調查結果。 根據受訪者的回答,在過去一年內曾經受到 1 次或多次霸凌的,稱為受害者 ( victims ),在過去一年內曾經對他人霸凌、或主動挑起與他人肢體衝突的,稱為霸凌者( bullies )。 經過統計,成為霸凌者的學生,有較高的機率具有「自殺或自殘傾向」、「成績低落」、以及「物質濫用」的情形。比較特別的是,這份問卷調查中,有一個問題為「很少或幾乎不曾繫安全帶」,無論是國中或高中生,霸凌者回答「是」的比例( 24.6 ; 27.7 ),比起受害者或是未曾受到霸凌的學生來說,皆高出三 ~ 四倍之多。 在所有危險因子中,其中有兩個問題,分別為「過去一年內曾受到家庭成員的身體傷害」以及「過去一年內曾目睹家庭成員受到身體傷害」。 在這兩個關於家庭暴力的問題中,無論是霸凌者或是受害者,比起未曾受到霸凌的學生來說,都有較高的比例曾經有家暴的經驗;比較特別的是,對於同時為受害者又為霸凌者的( bully-victims ),又比僅具有其中一種身分的學生來說,有更高的家暴經驗比例。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只能將社會現象如實呈現,這樣的研究,可能點出兩件事情。 第一,對於具有霸凌者身分的學生而言,在大腦中關於控制行為符合社會期待的部分,可能有發育不良、或是受有損傷的問題。至於這樣的假設是否能被證實,則有待認知神經科學領域更進一步的研究。 不過,從這個研究觀察到的第二件事則是,家庭中存在的暴力行為,無論是施暴、或是受暴,都可能在孩子的身上重演。或許,一般人可能無法理解,為何連 「受暴」都可能在孩子身上重演? 事實上,人類的大腦,在萬物演化中之所以能勝出,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 - 「模仿」。這種模仿,不只是刻意去學別人的一舉一動,有更多的模仿,是從我們嬰兒時期就開始了,對於身邊所有能夠感知的、他人的情緒與行為,在腦海中自動模仿與重演,進而成為「我們」的一部分。 透過這個自動化機制,讓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得到「適應環境」的強大本事。但也同時,讓我們不自覺地,與這個環境「同化」。 身邊或是家裡有孩子的您,希望孩子與怎樣的環境同化呢?這將是每個人、與整個社會永遠存在的重要課題。 參考資料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ullying Among Middle School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 Massachusetts, 2009, MMWR, 60(15): 465-471, 22 Apr. 2011. ( http://www.cdc.gov/mmwr/preview/mmwrhtml/mm6015a1.htm )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