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理諮商系列】馬度芸心理師談情緒調適:「先樂後苦」可不可以?
2018/10/12 14:06:25瀏覽484|回應0|推薦0

【心理諮商系列】馬度芸心理師談情緒調適:「先樂後苦」可不可以?                                      

/馬度芸 諮商心理師107.10.12

 

   「祝你淡淡的開心!」他向右邊的夥伴說,然後他轉過頭來說「也祝你淡淡的開心!」小彬真誠卻重覆的祝福著在場的每一位。我問他為什麼是「淡淡的」?為什麼不是「大大的」開心?他說,淡淡的比較好。

 

   這時團體中七嘴八舌地幫小彬接話,說「樂極生悲啦!」「他生氣都是大大的,所以開心要淡淡的,要不然等一下又要生氣了!」「淡淡的比較好啦,情緒越小越好越安全」,沒有想到一個問題引發了大家的共鳴。雖然是在精神療養院中帶領的團體,但是長期觀察下來發現他們跟正常人並不是截然不同,也會有我們必須面對的情緒問題,除了吃藥控制病情外,他們比正常人更容易表達出真實的想法。

 

   他們可能是被太過沉重的情緒所苦,所以才期望淡淡的平靜的情緒與生活,但是他們所表達的觀念,難道不是我們社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嗎?「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樂極生悲」、「後天下之樂而樂」、「先苦後甜」等常常聽到的成語諺語中,華人總是很小心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敢讓情緒豐沛的淌溢出來,即使是開心這樣的正面情緒,也要在上面壓著一份責任與天下。

 

   「先樂後苦」可不可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會隨著年齡而有所不同。二十多歲的人們多半會理直氣壯的反問你「有什麼不可以?為什麼這麼問?」然後拍拍屁股,開著機車直衝日月潭夜遊直到天亮,第二天再以黑眼圈佐泡麵熬夜趕兩個報告。五十歲以上的人多半崇尚王永慶的勤苦哲學,一生不以快樂為目的,總想著要為家國有所貢獻。但是,三、四十歲的人會有掙扎,他們深受許多中國社會文化根深蒂固的思想影響,甚至有未雨綢繆的美德,先天下之憂而憂,把未來的許多煩惱先拿過來預習一番;但是同時,在台灣這個年紀的中產階級又經歷了許多從歐美而來的文化洗禮,像是心想事成的正向力量,及時行樂的美麗人生等等都在在衝擊著小時候家傳的傳統觀念,調整得好則得以過得快樂,升官發財,調適不良就只有怨天尤人,衰運相隨的命。

 

   調適不是要選邊站,而是知道何時該緊何時該鬆,何時該鞭策自己何時該放自己一馬,當面對一連串緊急又困難的任務時,理性的一般人選擇外在環境要求最緊迫的事先做;抱著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人會挑困難耗時的先做;快樂的人會挑簡單的先做;而調適不過來的人則一件也不會做,他會面對攤在面前所有的任務然後開始焦慮,無法選擇也無法起動。

 

  快樂兩字指的是一種能力,而非一種狀態,是一種能調節自己動能的能力,是一種具有擴散力的開心傳染病,這個特質對自己的成就與對團體的貢獻都很大。

 

   先樂後苦可不可以?當然可以,只要快樂累積的是正向完成任務的能量而非罪惡,只要記得自己仍有長期努力必須達成的任務及目標而非一樂不可收拾,否則無限制追求小樂的結果必定導致大大的不快樂;相反的,一昧忽略快樂的重要性,總是先天下之憂而憂,自以為嚴謹刻苦而生活失衡,也往往會在慾望爆炸的那一天引發原子彈。

 

【其他您可能也感興趣的文章賞析】

【心理諮商系列】馬度芸心理師談情緒管理:「為什麼一開口罵人就停不下來?」

http://blog.udn.com/dorisma0914690/112834699

 

【心理諮商系列】馬度芸心理師談身心平衡的重要:「為什麼一定要play hard , work hard?」

http://blog.udn.com/dorisma0914690/112337003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orisma0914690&aid=117709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