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Diotima的閱讀世界:王爾德的痛
2010/04/01 13:47:02瀏覽3902|回應13|推薦112

 

之前一直想寫一篇王爾德揮霍的金額如何換算成同時代中國官員俸祿的文章,但礙於晚清白銀和英鎊的匯率波動起伏太大,加上自己是經濟史外行,只好認份作罷,乖乖寫一些跟文學有關的,尤其是痛苦與藝術的關係。不過後者說起來到底也是一樁藝術與濫費精神的公案,就像哲學家 George Bataille 所謂的透過非功利性的浪費來彰顯美與藝術的無用之用。尤其是王爾德是把自己當成藝術祭品在經營的,一方面從 1892 至 1895 年間光吃飯就砸了 5000 英鎊,彷彿要透過「無量供」來顯現自己「無盡藏」的價值,另一方面也毫不手軟地送給「男朋友們」華麗的衣裳、銀製菸盒、手杖、戲票以及珍本書,我們不禁懷疑這是否正是藝術至高王權方能展示的慷慨餽贈?

(這是義大利插畫家Germano Ovani為王爾德童話故事所繪的插圖,我很喜歡。)

這一切入了監獄之後就更有趣了。王爾德的獄中書信( 1898 年)絕對擠得進英文書信的前五名,那是一份天之驕子受盡屈辱後的檄文,討伐世界,也討伐自己。對王爾德而言,庸俗向來比敗德更令人難以忍受,缺乏想像力不但是愚行,甚至是惡行、暴行、罪行。但在以道德之名的威爾斯大法官( Mr. Justice Wills )面前,王爾德這顆無價的寶石頓時變成一無是處的髒東西,獲判的罪名是「嚴重猥褻」( gross indecency )。大法官說:「這是我所審理過最邪惡的案件」,而王爾德在宣判結束時大喊:「那我呢?我可以說一些話嗎?閣下?」威爾斯揮揮手就叫法警把他押走了。在獄中他了悟到,無用的藝術其實來自於更深的靈魂動力,那就是生命的苦。苦是遍在的,無等差無階級,這是藝術的源頭與終點:

(哲學家Martha Nussbaum此書用了一些篇幅分析王爾德的受審狀況)

「我現在懂了,悲傷是人所能承負的最高情感,同時也是一切偉大藝術的典型和試金石。 ... 但悲傷是生命與藝術的最終型態。( I now see that sorrow, being the supreme emotion of which man is capable, is at once the type and test of all great art.... but sorrow is the ultimate type both in life and art. )」

我故意把 capable of 翻成「承負」,因為在基督教傳統中有一種說法,就是「對上帝的承負能力」( capax Dei ),把人比喻作器皿,這種能力主要不是主動的,而是開放與接納的被動能力。此外,唯美主義追求的靈肉合一,反而是在受苦中體認到的:

「藝術中的真理是一物與自身的統一,是內部的外在表現,是靈魂的道成肉身,是靈的肉欲本能。因為這個緣故,沒有任何真理能與悲哀相比。很多時候,悲傷對我來說是唯一的真理。( Truth in art is the unity of a thing with itself: the outward rendered expressive of the inward: the soul made incarnate: the body instinct with spirit. For this reason there is no truth comparable to sorrow. There are times when sorrow seems to me to be the only truth. )」

「不僅如此,悲哀還有一種強烈的、非比尋常的真實。我曾經說過,我自己與我的時代的藝術和文化處於一種象徵關係。可是與我一起住在這破爛地方的破爛之人(按:指其他囚犯),沒有一個不是和生命的秘密處於象徵關係中的,因為生命的秘密就是苦,這苦潛藏在萬事萬物的背後。( More than this, there is about sorrow an intense, an extraordinary reality. I have said of myself that I was one who stood in symbolic relations to the art and culture of my age. There is not a single wretched man in this wretched place along with me who does not stand in symbolic relation to the very secret of life. For the secret of life is suffering. It is what is hidden behind everything. )」

王爾德回想起跟一名女子的爭執。她是在王爾德打官司時慷慨支助他 1000 英鎊的 Adeline Schuster 小姐,據說是個「能使平淡的空氣變得甜蜜」的神奇又美好的人,她堅持悲哀和美是併生的。王爾德當時不以為然,但等到自己淪為階下囚,終於體驗到她講的真理:

「現在對我來說,只有某種愛才能解釋世界上存在著異常多的苦。我再也想不出來其他解釋了。我深信沒有別的理由了,而且深信如果世界就像我說的是由悲哀創造出來的,那麼,建造這世界的一定是愛的手,因為人的靈魂 — 世界就是為他們而創造的 ― 不可能從其他的途徑來達到其充分完美的境地。快樂是給美麗的肉體的,但痛苦是給美麗的靈魂的。( Now it seems to me that love of some kind is the only possible explanation of the extraordinary amount of suffering that there is in the world. I cannot conceive of any other explanation. I am convinced that there is no other, and that if the world has indeed, as I have said, been built of sorrow, it has been built by the hands of love, because in no other way could the soul of man, for whom the world was made, reach the full stature of its perfection. Pleasure for the beautiful body, but pain for the beautiful soul. )」

「快樂是給美麗的肉體的,但痛苦是給美麗的靈魂的」,多麼驚人的句子!接下來,王爾德展開獄中書寫最驚心動魄的言論,以基督是最偉大的波希米亞詩人這個主軸,展開了他對生命之苦與最高藝術類型的雄辯,從希臘悲劇詩人一路貫串芳濟各、但丁、莎士比亞直到蕭邦、波特萊爾、魏崙等等。我以前讀黑格爾美學時始終搞不懂為什麼要把浪漫主義和基督扯在一塊,直到讀過王爾德的這番話,竟然就一下子全部都懂了。王爾德在此皈依了基督教嗎?不,絕對不是。對他來說,基督不是宗教領袖,也不是道德家,更非上帝之子,而是個徹徹底底關注靈魂的藝術家,有著「強烈的、像火一樣的想像力」( an intense and flamelike imagination ),僅此而已,但也是全部的真理了。基督的正義都是「詩性的正義」( poetical justice )!

這裡無法繼續談論王爾德瑰麗宏肆之辭,那是一個天才在痛苦中宣洩出來的大激情,我們可以感受到Lionel Trilling所說的兩種東西:誠(sincerity)與真(authenticity)。後者一詞,對古希臘人來說是有暴力意涵的。動詞authenteo表示有足夠的力量,同時也有「謀殺」的意思,而authentes不僅指主人和實行者,還有「行兇者、謀殺者」甚至「自我加害者、自殺者」之意。在王爾德來自深淵的吶喊中,我看到了這種自己推翻自己的優越暴力。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otima&aid=3904294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論述‧‧‧
2010/12/16 07:26

謝謝您如此簡要地

讓泥人分享了

那痛苦的真理

以及詩性的正義

泥土敬白

翔任(diotima) 於 2010-12-16 19:10 回覆:

謝謝泥土先生來訪

藝術與文學往往是身陷大荒落、大坎陷而越煉純粹

這或許就是保留在文學和藝術中的宗教性的根源。


羽白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苦與美並生
2010/04/11 12:41

 

當藝術家體會到苦與美的同時存在,大概他已從苦中得到了收穫,通常是反射在自己的創作上,

無意識的欣賞 著自己的靈魂,成為自己的旁觀者,肯定了自我的昇華
所以藝術可以療傷,但一般人就沒如此的幸運了,所以宗教便
應運而生來引導眾苦
用佛家的語言來詮釋苦與美同時存在的覺受;應是自我觀照與覺醒的呈現
所以苦與美的轉換的確是不容易的,要千錘百鍊


 

 


愛麗絲維維 - 維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認為
2010/04/07 01:08
苦與愛是世上最美的感受!
翔任(diotima) 於 2010-04-08 22:08 回覆:

苦要轉化成美,那很難很難啊!

那要非常非常努力哩~


gardeni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久不見!打聲招呼
2010/04/06 20:56

我一直思考基督的正義是詩性正義,但是怎麼會有這樣的名詞?或許是在教導我們要回應神的愛,是我們與神的愛隔離了,沒有公義,犯了罪,但神了解我們的苦境,祂不是一位沒有憐憫的,不在乎我們努力要過公義生活的神,甚至付出了更多的代價,好叫我們能夠勝過試探,但是誰有想過勝過罪要付出的代價,又要密切的配合神的旨意,只有耶穌


永遠都會記得永遠美麗的回憶
翔任(diotima) 於 2010-04-06 23:59 回覆:

好久不見囉,gardenia~

我也不敢擅自揣摩王爾德的意思,poetical justice在西方可以追溯到新柏拉圖主義的傳統,而在17世紀以義大利哲學家Vico為「詩性智慧」(sapientia poetica)為最高峰,那是自然法精神與民族詩學兩者的結合。我認為王爾德把愛與慈悲都還原成想像力的作用,後者是靈魂的最基本動力。

另外,關於王爾德,他並非以教徒的身份在談論基督,他從頭到尾把基督當成是凡人來看待,所以出發點就和教徒不同了。近代西方離經叛道的一堆啦,王爾德年輕時經歷過宗教精神的「牛津運動」和為藝術而藝術的「唯美主義」,他當然選擇跟隨了後者。


東方焱淼 【靜讀清修】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我愛王爾德:「他屬於我們這個時代更多於屬於維多利亞那個時代」
2010/04/05 09:26
很難不愛上這位浪漫而又不羈的充滿了哲學魅力的文學家。他的迷人的談吐和無以倫比的口才,讓我在最初,像愛上了詩人一樣的愛上了他的字。而最終卻是像感動於一位溫柔的父親一樣的感動於他的童話。

“如今是這樣的年代,讀得太多而沒時間欣賞,寫得太多而沒時間思想。”
王爾德當年感嘆道,他天女散花似的妙語雋言警句怪論,讓全世界足足受用了一百年。

The only way to get rid of temptation is to yield to it... I can resist everything but temptation."
擺脫誘惑的唯一方式是被被誘惑,我能抗拒一切除了誘惑.

"The advantage of the emotions is that they lead us astray."
情感的好處就是讓我們誤入歧途

The heart was made to be broken"
心是用來碎的

"The public is wonderfully tolerant. It forgives everything except genius."
公眾是驚人地寬容,可以原諒一切除了天才

讀他的《自深深處》,是王爾德獄中斷續寫給他的情人波西(同性)的一封長信。能更了解到他的自省:
「現在我發現,藏在我心性深處有什麼在告訴我,世界上沒有什麼是無意義的,而受苦是最不可能沒有意義的。這個東西藏在我心性的深處,就像野地裡的寶藏。它就是謙卑。」

也能讀到他的坦白和狂傲:「上帝幾乎將所有的東西都賜給了我。我有天才、名聲、社會地位、才氣、並富於挑戰知識。我讓藝術成為一種哲學,讓哲學成為一種藝術。我改變了人們的心靈與事物的色彩,我的一言一行無不讓人費思猜疑。」

他的童話是美而悲切的,都有一個善良美麗的形象用經曆去穿越心的破裂或死亡,讓人落淚並記住了他們。他的童話是寫給大人的。那《快樂王子》預寫的更是他的一生。誰會想到,這位19世紀最偉大·的英國文學家,在臨死的時候竟會一文不名,連房租都得由朋友代付?
翔任(diotima) 於 2010-04-06 23:31 回覆:

謝謝東方焱淼的分享,妳引的最後一段話也是翔任非常著迷的:

The gods had given me almost everything. I had genius, a distinguished name, high social position, brilliancy, intellectual daring; I made art a philosophy, & philosophy an art: I altered the minds of men & the colour of things: there was nothing I said or did that did not make people wonder...Drama, novel, poem in prose, poem in rhyme, subtle or fantastic dialogue, whatever I touched, I made beautiful in a new mode of beauty...I treated Art as the supreme reality, & life as a mere mode of fiction: I awoke the imagination of my century so that it created myth & legend around me: I summed up all systems in a phrase, & all existence in an epigram.

「我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一切體系,用一句警句概括一切的存在。」講得真狂妄啊!但又不得不佩服他的確有這種能力。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非常年輕的時候
2010/04/04 15:36
讀過王爾德的快樂王子,但印象已經完全磨滅;
今天重讀,為之心痛不捨而淚流滿面...
翔任說得沒錯,
快樂王子幾乎就要等於佛經中所記載薩波達王割肉餵鷹的故事了....
翔任(diotima) 於 2010-04-05 00:56 回覆:

很感人的佛經故事~

13讀的可是巴金的翻譯?

翔任很喜歡他的譯筆,感覺有把王爾德的詩意傳達出來。

王爾德福報不淺啊,還能賺到13的1313的淚光

話說回來,我們也許在不知情中,就接受了某人的金箔片。想到自己的苦,正有人默默擔待著,那就更有動力過得好一點...


blackmoon(永恆的懷念,空行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句話實在很偉大:
2010/04/03 20:36
~快樂是給美麗的肉體的,但痛苦使給美麗的靈魂的~

這就是Oscar Wilde!

他像是一個外表虛榮華麗的"Dandy",但是內心深處卻充滿了批判精
神,我想,當一個''花花公子''說出如此深刻的話語時,其震撼力往往
更加強大吧。

''生命,在這個世界實在是太少了,大多數人只是存在而已。''
''我覺得,上帝造人時,對他們太過高估了。''
''靈魂誕生的時候很老,但是它會逐漸成長逐漸變年輕,這是生命的喜
劇。肉體誕生的時候很年輕,但是它會越變越老,這是生命的悲劇。''

我想,他的迷人處之一就在於他的外在跟內在的極大差異。

就如同他為兒子寫的童話故事一樣,他的內心深處其實有一塊純潔美
麗的仙境,當時的唯美主義傾向於鄙棄物質世界、科學實證主義,因
此他的揮霍物質或許是另一種鄙棄物質的方式吧:''為一朵綻放的玫瑰
而喜悅,比用顯微鏡觀察它的根莖重要太多了。''

來自遙遠黑月的問候
翔任(diotima) 於 2010-04-04 00:44 回覆:

感謝黑月把王爾德的妙語編串成漂亮的集錦^^

妳提到的dandy或是dandism,都是波特萊爾和王爾德很自覺的生命要素。但王爾德和波特萊爾不同之處,恐怕就是他有個愛子,因此寫下了那些如詩的而又有高度宗教味道的童話。當法院判剝奪掉他的小孩的監護權,他的痛是多麼慘烈!

王爾德身踞十九世紀唯美主義的高峰,他很自覺這一點。他也看到如藝術珍品的自己窮困潦倒地死去。真可惜,他真的死得太早了,否則以一般壽命來講,他可以活到看到20世紀初風起雲湧的前衛運動,他可以看到好友Andre Gide後來的作品,他可以看到<Ulysses>和普魯斯特...


Sophie Seeing 施云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關於基督
2010/04/02 22:40
嗯~關於基督的說法我也同意,我一直認為他是個有行動力的幻想家、理想主義者、浪漫主義者..尤其是「摩羯座」的人,一向很自以為是...
翔任(diotima) 於 2010-04-03 01:26 回覆:

對耶,我倒是從來沒有想過耶穌的星座?

容我再繼續引用王爾德的話:

「他在人類關係的所有領域實現他的那種在藝術領域作為創造的唯一秘密的、想像出來的同情。他理解痲瘋病者的痲瘋、盲人的黑暗、為享樂而生活的人們的可怕悲哀、富人奇怪的貧窮。...基督是第一個把分裂的種族想像為一個統一體的人。他獨自看到在生活的山頂上只有神和人,並且通過神秘感的同情,感受到他們在自己身體內部,各自都已化身成形。」


 姣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0/04/02 13:08
我也要看! 插圖很有感覺.......
翔任(diotima) 於 2010-04-03 01:01 回覆:

翔任當初在二手書店看到這本繪圖故事時,就想說真的賺到了!

(怎麼有人會捨得脫手呢?)

這真的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好書喔!


le14nov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About The Fisherman and His Soul
2010/04/02 08:16

真是巧啊…

這星期才從圖書館借來這本《愛,要不要靈魂》

小美人魚告訴年輕的漁夫,除非他把靈魂送走,否則她便不可能愛上他…

漁夫為了”愛情”將”靈魂(影子)”從身體分割而離棄,終究“愛情”、”靈魂”與漁夫的”心”成為了三個獨立個體又互相糾葛,甚至”靈魂”企圖想要用智慧或財富做作交換條件不斷地跟漁夫談判

我覺得這是一本極有文學性及哲學性的成人童話,以下網址可以找到原文 The Fisherman and His Soul

http://www.oscarwildecollection.com/

中文本的譯者劉清彥,他本身是兒童文學的作家及專業翻譯,加上美麗的插圖,值得推薦

翔任(diotima) 於 2010-04-02 23:55 回覆:

的確很巧呢,這難道就是容格所謂的「同步性」(synchronicity)現象?

關於靈魂(影子)與主人關係的這個主題,好像很多文學家都很愛。像安徒生也寫過一篇有點恐怖的故事,影子還得到了主人不敢追求的姑娘,最後還取代了主人。

雖然我從小就讀過王爾德的<快樂王子童話故事集>,但我長大後才堅信那些故事是為了大人而寫的,也只有大人才真正讀得懂。像「快樂王子」簡直就像是佛經或是「本生經」的故事,為了眾生悲摧切割、節節支解。

謝謝le 14nov的分享連結喔~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