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11 18:49:48瀏覽1840|回應13|推薦60 | |
果凍是最像幻覺的食物。小時候還沒有果凍,我就喜歡吃愛玉冰和洋菜凍。或許是從小到大總是被半透明的東西吸引吧!尤其是彈珠,簡直是地、水、火三種元素的夢幻結合,除了有固體的堅實外,還有液態的透明以及光源般的亮點。彈珠裡面的氣泡與彩虹總是讓我深深著迷。現在吃果凍時我老是會想到彈珠,可惜收藏兒時彈珠的鐵盒子,已經給媽媽丟了。 以小說 « 美麗新世界 » 舉世聞名的赫胥黎 (Aldous Huxley, 1894-1963) ,中年以後開始鑽研東西方神秘體驗的宗教、文學傳統。 1955 年在醫生的監控下,親自服用仙人掌素「麥司卡林」( mescaline ),並把這體驗寫成報告,即為 « 眾妙之門 » ( Doors of Perception )一書。在這本書裡,他提出幻覺所獨具的「轉送力量」。在大自然或是在藝術作品中,有些事物諸如花朵、貝殼、羽毛,還有玻璃、金屬、蠟燭、色彩明亮的圖像等,都可以誘導出我們的幻象經驗,把我們的注意力從塵世轉移到另一個超驗世界。赫胥黎從這個角度去解釋傳統宗教與哲學對於天堂或是「理型世界」的描述,也解釋了為什麼早在人類文明的童稚時代,人就超越了功利主義的價值考量,孜孜不倦於花園與寶石的打造,為的是還原出本來就屬於我們的內心奇景。從西亞花園到中世紀大教堂的玫瑰窗,都是出於同一動機。中世紀新柏拉圖主義的大本營「沙赫特」 (chartres) 學派,深信對幻彩的窗戶沈思,可以隱約體驗到神聖的國度。
(沙赫特教堂的玫瑰窗) 有的人這樣描述:「一塊寶石就是一塊火石,而一把火焰也是一塊有生命的寶石」。也有人說寶石就像「透明的大水果」。看來在高度光彩的幻覺經驗,物質屬性可以互換。這也難怪漫畫和電影,都把煉金術的「哲人石」(lapis philosophorum)描繪成與其說是石頭,不如說是「一小團堅固的水」。 我一直有鑽入玻璃珠裡的衝動。傳說中內丹練到極高層次,可以「出陽神」。陽神脫體之後還必須作種種修練,包括「進入」各種質材。日本丹家高藤聰一郎據說就練到出神地步,他表示,進入水晶內部,就如同進入由玻璃建造的城堡,周圍都是鏡子。而在寶石的表面上移動,則像是位於丘陵上,四周都是會發亮的洞窟。他還進入圖畫、水、蜂蜜等等不同質料,看到不同景致。這對我來說是極大的誘惑,只不過我只能神往,或是祈求在夢中能否體驗到了。 我吃茶凍和咖啡凍時,也會很想把身子縮小,在上面旅行。如果說果凍是最像幻覺的食物,那麼茶凍咖啡凍就是最有地形趣味感的食物了,也可以說,是最可以玩的食物。我總是把它的表面放大成平坦的地表,然後我喜歡慢慢一邊挖洞一邊倒奶精,想像或削或刨挖出的高高低低的山谷,如何變成裝滿奶精的湖泊,然後又沿著新的缺口往下流,經過層層坡面而注入到更低的湖泊。邊吃邊看著這小小的造山造湖運動,我就有莫大的滿足,彷彿我從最上頭跟著那些涓涓細流一路往下滑,接著掉進流奶與蜜的湖泊游泳,然後往更深的山谷冒險去。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