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04 03:41:49瀏覽947|回應1|推薦2 | |
最近黃色小鴨在台灣引起了相當大的旋風,不論從高雄到桃園的展出,即使這幾天 小鴨驚天一爆,也成了在台灣重要的媒體新聞,而其在台灣這樣瀟灑走一回,更是帶來了展覽城市相當大的觀光產值,高雄市長陳菊上任以來的成績,也因為這次的 小鴨風潮,讓許多人又開始細數她一路以來為高雄市所做的改變,幾乎可以說是這次的鴨子熱當中,受益最大的政治人物。
但是這隻的荷蘭來的鴨子,也同時也看出了台灣從2002年以來,政府一直在推動的文化創意產業,其實成績是有需要檢討的地方。當年政府想要仿效例如韓國「大長今」,以及英國政府所推動的文創產業,其實在我個人看起來,有點像是一個大雜燴,尤其是它的定義;除了我們所熟悉的影視、文化、藝術、設計以外,其實從與政府合作的12家 文創創投業者的補助範圍中,也可以看到,就連「數位產業」都可以算在內。其實當時一開始知道的時候,我個人是相當狐疑的,所謂的「數位產業」,不管是硬 體,還是軟體的數位內容,其實應該要定義得更清楚,否則到底是「科計業」還是「文創業」,其實這界線很模糊,而且很容易讓人有「跨行來搶補助」的錯覺產 生。
而要形成「產業」,勢必要有能夠賺錢的「產值」,問題是這幾年 來,我們政府支持的「文創業」,到底造就了多少產值?這個產業有辦法讓台灣真的「轉型」?真的夠格嗎?是像誠品松菸文創園區一樣,賣些「小確幸」的文創商 品,就有辦法創造大量產值?黃色小鴨這麼一隻荷蘭鴨一出,創造的產值就真的是很驚人,可是台灣呢?有辦法能多產出幾隻在世界放光芒的文創商品?還是說我們 的藝文團體還是必須持續拿政府補助才能生存?文化創業產業在台灣講了已經有十年,真的是我們有能力繼續做,而且可以做出好成績的「產業」嗎?拿影視產業來 說好了,畢竟政府老愛拿韓國「大長今」來說嘴;除了做出「賽德克巴萊」(而且這部片「內銷」的產值可能還是遠遠大於外銷)以外,還有什麼值得讓人津津樂道 的?電視方面,當年「超級星光大道」曾經帶起選秀風潮,可是如今就好像人家說的「不進則退」,當許多人看了「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驚覺我們的製作 水準真的和別人差太多;也許就是經費和人差太多,做出來的效果也差很多,恐怕就再也沒人敢再說我們的選秀是什麼「領頭羊」了。
現在真的是我們台灣的「小島文創」該好好檢討的時候了,這產業從要開始推動到現在也搞了十年,不好好檢討甚至做一定程度的修正,說和別人的差距越來越遠,恐怕在未來是很有可能發生的。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