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06 16:02:30瀏覽380|回應0|推薦1 | |
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四日指出,新加坡如果也阻止外國人才進入,將重演「台灣故事」(Taiwan story),喪失在全球的競爭優勢。 根據新加坡<聯合早報>與<海峽時報>在五日的報導,尚達曼引述一項針對台灣人才移動所做的調查表示,台灣人平均薪資下降,原因在於台灣對於外國人才採閉關政策。同時台灣最優秀且最聰明的人才正移往國外,尤其是大陸,以及美國和其他國家。新加坡大學東亞研究所的調查發現,台灣人過去十多年的平均名目所得增長有限;如果再加入通膨因素,實質所得更大幅減少 這樣的談話,不但是事實,而且對台灣來說,可以說是一個難堪的警鐘;原來台灣在新加坡人眼中,已經變成了一個「負面教材」;而且根據主計處統計,台灣人目前實質經常性薪資,已經倒退到13年前的水準,所以當你說,台灣這十三年來到底國家有沒有進步,也許是有;我們有了台北101,這個曾經是世界第一的高樓,我們也有了高速鐵路,讓台灣成為一日生活圈,北捷路網不但擴大,高捷也完工的兩條路線,在許多的數據統計上,比如說消費力、購買力等,台灣仍然不算差,智慧型手機也賣得強強滾;可是,台灣還是被認為退步了,為什麼? 最近國營事業薪資被詬病的問題,其實我有些感慨;現在許多人都搶著進公家單位,單身公務員甚至被認為是相當搶手的未來伴侶職業,為什麼?不就是因為現在普遍一般公司行號被認為工作不穩定,許多人擔心因為市場狀況不佳而被裁員,而一般公司給予員工的經常性薪資,3~4萬元是稀鬆平常,頂多靠著年終獎金或是多於12個月的薪水來彌補,這還是電視新聞在昨天鴻海郭台銘發出要幫員工加薪大約3%所做的報導。而不知道是媒體的誤導或是這是真實的情況,台灣人似乎有個心態:對於薪水比一般人高的,會發出抗議,也因此台灣的薪資水準,一直拉不高,員工工時又普遍很長,變成「便宜耐操又好用」,所謂要”均富”都變成了”均貧”,長久下來,員工認命也習慣如此,老闆覺得員工這麼乖順,也「操」得理所當然,薪資自然拉不起來。 整個市場,不斷地強調要cost down,不斷地想要壓低人事成本,到頭來,得利的其實是開公司的老闆,因為錢都收到自己口袋,而員工的薪資都被壓榨。加上國際人士要來台灣工作的關卡重重,在過去幾年高喊「本土化」、「愛台灣」口號的趨勢下,國際人才的流動流不到台灣,外籍人士要來台工作就會被認為是搶了本勞的飯碗,殊不知道這樣根本就無法”把餅做大”,不過我有時想想,也許這和”民情”有關係,臺灣人總會覺得應該要留在家鄉工作,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班,我有時候就想:在美國的時候,常常也看到一些家鄉在西岸的朋友來到東岸工作,要知道,從LA到紐約,搭飛機可是非常久的,可是他們還是可以這樣做,那為什麼台灣既然號稱是「海洋立國」,為什麼眼界只有「一丁點台灣」?為什麼市場就是這塊小土地?電視台放的永遠是這塊島上的政治與社會新聞,國際新聞就是youtube找得到的可愛貓狗小孩與笑鬧影片、特殊才藝秀。既然號稱中國與台灣同文同種,對我們來說,這自然是相當大可以去運用的市場,我們必須要針對那個市場的需求來做一定的研究,可是,當年說是「海洋立國」的民進黨執政,卻不斷地對於台灣廠商要到大陸投資設限,而在這所謂「薪資不成長」的十三年,民進黨可以說就佔了相當關鍵性的八年,說自己「胸懷世界」,卻不斷「排擠中國」,對於陸生相關來台研讀的開放,也抱持著排擠的態度,這樣的作法,如何讓人相信,民進黨願意「與中國為友」?昨天陳水扁口中的”愛台灣”,在今日彷彿成了”礙台灣”的濫觴。 美國為何一直有辦法被當成是一個世界性的領導者,對於外籍優秀人才的留用優勢是吸引人的一大主因;這幾年中國大陸人才頻頻出國留學,除了能夠在美國找到工作,而為這個國家效勞貢獻心力的以外,這個國家所提供的薪資與生活環境都能令人較為滿意,我想也是相當重要的原因之一。而台灣很小,許多條件自然無法與美國相比,但是我們是不是在自然條件輸人的情況下,利用後天的人為法令規章補救呢?目前是有看到政府已經有不少相關主管單位首長提出警語,但是接下來就看這樣的觀念,是否能夠在台灣民間基層能夠生根了。 有時候,台灣的競爭優勢被認為下滑,真的是台灣人自己造成的,”愛台灣”與”礙台灣”之間常常就只是一線之隔、一念之間;我們當然知道改革不是一蹴可幾,民眾觀念改變也不是那麼容易。但是,真的要急,如果有什麼能夠幫助這個狀況改善的,政府必須要著手帶頭做,作示範,例如公務機關與國家相關研究機構帶頭調漲薪資,並帶動民間跟進,而且做到讓民眾是「有感調整」。否則,新加坡副總理口中,正在上演的「台灣故事」,恐怕不會停止。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