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0/01 03:01:48瀏覽1029|回應3|推薦3 | |
最近德國媒體刊出一段馬英九總統的談話;談到台灣與大陸之間,可以用兩德模式作為一個參考。而這樣的說法,引起台灣媒體與政壇不同解讀,包括總統府也提出嚴正聲明,認為媒體報導有誤;馬總統在訪談中並沒有提到未來要統一的模式。但以一個已經統一的德國作為譬喻,難免會引發一定程度的聯想。 馬英九從小成長的價值觀當中,「統一中國」這樣的概念應該是相當程度烙印在心裡。其父親骨灰罈上:「化獨漸統,全面振興中國」、「協強扶弱,一起邁向大同」的題字,不管是其父馬鶴凌的意思,或馬英九個人的意念想法,其實多少代表著、也影響著馬英九對追求個人「歷史定位」的期盼。 但最近蘇格蘭在追求獨立上的表現,不管是英國當局,或蘇格蘭本身的做法,對於中國大陸當局與馬英九,都相當值得參考。中國共產黨有沒有辦法容忍異聲?如果要統一,是否能夠做到讓人家心悅誠服,願意主動期待與你統一,而非強求在一起。中國政府是否有想過,那些希望「分」的人,為什麼會覺得「分」比較好?如果要「合」,又到底好在哪裡?到底對誰好?或者是,堅持的不過是一種「面子問題」? 共產黨政府如果認為,台灣多數人是珍惜民族情感、希望統一的,大可以鼓吹,或希望馬政府推動台灣地區公民投票。如果大陸夠好,好到讓台灣人覺得「跟你合在一起比較好」,那自然會有越來越多追求統一的呼聲出現。這就好像台灣內部也有人曾經提出想要成為美國的一州一樣。就是因為有人覺得這個國家夠好,值得成為其中的一員。 而馬英九就算內心念茲在茲,期待早日看到台灣與中國的統合,或是希望早日進行「馬習會」,不曉得有沒有想過:夫妻若是感情不睦,到底是要為了面子問題、孩子的問題,堅持在一起,或是乾脆離婚,早點了斷,以後仍然可以做朋友比較好?畢竟這個時代離婚率這麼高,越來越多人追求自主意識,以求能得到「活得更好的未來」。統一在目前,至少沒有讓人覺得有好處,而把「可能性」的引信點燃,只是在增加人民對於這個政府的擔心與不信任罷了。 就好像最近很夯的王菲、謝霆鋒復合的話題;他們曾經在一起,後來又分開,現在又重新在一起。這一切,其實都是自己心甘情願;都是背負了這些年來彼此的千山萬水後又重新聚首。同樣地,兩岸關係,勢必也該讓台灣人覺得甘願,而非一廂情願。該統該獨,該學學蘇格蘭,讓當地住民決定,而不是領導人片面的期待。人生不過短短數十載,有些事情,真的強求不來。不管習近平提「一國兩制」,馬英九借鏡「兩德模式」,有時都顯得過度一廂情願,恐怕,居住在台灣大多數的人都無法接受,或是需要更清楚的說明與溝通。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