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11 10:46:12瀏覽1141|回應3|推薦1 | |
最近在美國有國會議員嘗試用極低的生活薪資水準,想要體驗如此做法是否足堪過活。結果發現就算怎麼省,扣除基本開銷,拿基本生活工資的人,對生活來說,真的是苦不堪言。 這幾位議員嘗試以美國一般工人的最低薪資過一周生活,每個人有77美元預算,折合新台幣約2300元,每天平均不到11美元(約合新台幣330元),需要支付食物、交通等日常開銷,但不包括房租和水電費。 這樣的經驗雖然短期,卻也讓他們在之後的「生活觀」有了更多精打細算的概念。其實筆者倒是頗為贊成台灣的政治人物也應該要這麼做,尤其是那些檯面上的政治明星。一直說要苦民所苦,不過不去親身體驗,那就真的只是「嘴砲」。仿照美國這做法就是要讓他們了解到現在民眾到底有多麼需要對於自己的金錢斤斤計較;同樣可以讓政治人物小小實驗一週,讓他們知道,領這樣的薪水,對於生活來說是多麼辛苦,更遑論在出了台北後,有些地方還會給低於最低標準的薪水,到底領到那種薪水的民眾該怎麼過活? 每次政府說要調高基本薪資,就有工商企業界大老出來提醒,希望此舉不要造成企業負擔、公司倒閉、員工沒頭路等等。但事實上,如果我們反過來想,今天一再的縮減,或不增加員工薪資,使得一般平民百姓沒有多餘的錢在社會各領域消費,不就也有可能造成百業蕭條?畢竟基本生活都怕會有問題了,消費力自然緊縮保守,如此一來經濟狀況怎能好? 反之整個社會如果調高薪資,不同行業別的員工有多餘的錢可以消費,不論是享受美食、買衣服、進行室內設計裝潢等,都可能會因為民眾口袋資本較為足夠,而願意付出,也讓這些行業受惠。裡頭的員工賺了錢,又繼續在別的領域消費,在整個正向循環的幫助下,對於經濟不也是一大助益?
到底應該用哪種經濟理論來看待工資的調整與發展,在國外,經濟專家也曾提出過不同看法;最近即有美國西雅圖的案例,證明調高基本薪資兩倍,工作機會增加速度也成為全國第一。而在目前,大多數民眾領的薪水不夠好,生活並不好過也是事實。因此,除了主政的政治人物,必須要能夠真正「苦民所苦」以外,嘗試多與不同理念的經濟學家交流,進而去實踐,如同那句「讀萬言書、行萬里路」一般,與其嘴上談兵,不如親身作主試煉。唯有親身體驗,才有機會明白那種,過去可能未曾了解的世界。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