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29 05:24:21瀏覽1233|回應4|推薦4 | |
張志軍來台!除了「島國前進」的學生們要求對談以外,顯然他也想要多到台北市以外的台灣走走看看,這對於了解「天龍國」以外的台灣民眾,例如立場偏綠、台灣本土意識較強人士的思維,其實應該是較有幫助的。過去與傳統支持藍營的政商界為伍,多少都會患了偏聽的問題。而若想要更了解台灣,甚至達成其「兩岸和平」或「和平統一」目標,勢必不能再老是如同過去一般,對其「接見策略」有所傾斜。 對民進黨來說,顯然在蔡英文上任後,為了完成「最後一哩路」,對於這次張志軍來台,較沒有如同過去傳統,慣於使用張牙舞爪式的手法;打算讓人難堪或難以走下去。但要怎麼做比較好?台灣有民選總統以來,李、扁、馬都曾經拋出要與對岸領導人會面的說法,但往往面對各種因素而不了了之,甚至阿扁時代還轉而往深綠靠攏,使得兩岸領導人的會面更加遙遙無期。 至於馬英九,為了要完成其「歷史定位」的期盼,也希望能夠在自己本身有辦法主導的情況下,與習近平會面。不過,顯然習近平本身,在成為中國領導人,權力日趨穩固之際,也期待當個主導者,甚至還提出在金門與馬會面。這與原先馬英九的規劃不但不同,而且現在又面臨國內強大的壓力,自然只好婉拒這項提議。 其實這也是國民黨與民進黨因為傳統立場問題,在處理與共產黨關係時會面臨的差異。國民黨跟共產黨不管怎麼接觸,不但會被對手罵賣台,人民也在媒體與名嘴不停洗腦下,會擔心國共交流會不會過度罔顧人民權益。但民進黨不然,本來就在光譜兩端的兩個政黨,接觸後達成的協議,多少都會讓人覺得應該是“不滿意但還可以接受”。 因此,在蔡英文甫就任黨主席之際,其實可以用更大膽的思維與處理方式,來與對岸進行會談。蔡英文畢竟不是陳水扁,搞烽火外交她應該也心知肚明不會有好處,過去民進黨與共產黨之間的交流,總是會先有許許多多的預設前提。這個前提正是民共兩黨目前的「結」,不管是會面的稱號、是不是要承認過去政府的「共識」,兩邊的堅持顯然都會讓領導人的會面困難重重。
也由於國民黨有一定的「歷史包袱」,其實身為在野黨的民進黨,對於與共產黨的交手,是應該要有更大的自信與彈性。台灣既然小,本來就需要更靈活不僵化,以不損及台灣人民利益為思考出發點的外交手腕為前提,而非拘泥於一些無意義的「排場」、「名詞」。故若是蔡英文能夠因此達成「蔡習會」,甚至比馬英九還提早辦到,不但有機會一掃別人譏她「空心菜」的稱號,對於民進黨的2016,勢必也會有相當的助益。對蔡英文個人的「歷史定位」,應該也會頗令人刮目相看,甚至影響台灣深遠。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