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25 12:11:58瀏覽1540|回應5|推薦0 | |
台灣有本發行量相當龐大的商業性雜誌,最近有一期的封面,拿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蕊,與德國總理梅克爾作為報導。這兩位女性領袖,一個極有可能於2016再戰世界第一強權巔峰,另一位則帶領著德國,穩定地繼續作為歐洲的領頭羊。反觀台灣,雖然女性政治人物這些年越來越多,但是社會上對其能否作為一個「堪任」的領導者,仍有不少人冷眼旁觀。甚至傳統上老一輩還是有人覺得,穿裙子的不適合當總統。 不過,自從上一回蔡英文挑戰過總統大位後,雖然失敗,但是到目前為止,她始終是2016年總統大選的熱門人選。即使綠營大老辜寬敏還是有著保守的「反女總統」言論,但以台灣兩大黨而言,民進黨裡頭的女性,相較起來,已經是有比較多引人注目的表現,或是成為政治明星。不論是蔡英文、之前的副總統呂秀蓮,或在國際關係研究上有一定成就的蕭美琴等等。但作為一個想要角逐大位的人,針對個人條件上,是否有需要補強的地方,其實並不該只是執著於性別議題上打轉。 像呂秀蓮就很喜歡強調自己「女性的力量」, 問題是,她顯然忽略那種「太過強調便顯得刻意了」的道理。在政治場域上,呂秀蓮真的是因為所謂的「柔性力量」而打敗男性嗎?筆者看起來,她倒比較像是「上世代的新女性」,也許和同輩比起來,她的確是勇於突破過去女人只在家相夫教子、以夫為貴的傳統,但政治裡頭比較的,可不是因為「你是女人,所以男人要讓三分」。 整天訴求所謂「柔性國力」的人,所作所為反而有可能是最固執而不彈性的。就好像她現在始終對於民進黨接受與柯文哲的「白綠合作」模式指東道西一樣。但殘酷的是,就算她在黨內評比與民調,也還是輸給許多其他參選人。數據已經說明,這已經不是呂秀蓮的時代,該退下了。 至於國民黨,也許本身「黨性」比較符合於傳統中國禮教規範,出頭的大多是男性,因此能夠成為「政治明星」的女性代表並不多,個性或形象上也並非特別突出或強烈。不管曾是國民黨首位女性副主席的林澄枝,到現在擔任嘉義市長,也是黨副主席的黃敏惠,塑造出來的其實都不是所謂散發萬丈光芒的「政治明星」形象。甚至在未來能否進一步更上層樓?好像也缺乏那種氣勢。 筆者其實不反對未來台灣政治上能夠出現女性領導者,不過檯面上可能角逐的人選,還是必須要克服本身,或是說服民眾,那些大家對於「是否符合元首條件」的疑慮。比如說蔡英文被李登輝批評為「缺乏幕僚與勇氣」,或許是因為成長背景與個性使然,讓她過去老被對手說她是「空心菜」。她必須要在這兩年,改掉過去被某些人認為「只會用華美語言包裝空洞政見」的毛病,避免小圈圈用人,擴大決策圈的異質性,走出「自己人取暖」的舒適圈,如此一來,才有可能在未來,說服民眾,完成民進黨邁向執政的「最後一哩路」。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