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13 03:18:41瀏覽1782|回應2|推薦5 | |
嚴長壽最近在演講中,鼓勵台灣學生要出國留學,在那裡生活久一點,並進入頂尖的機構工作,「勇敢地走向大海,再回來台灣貢獻。」除了希望年輕人多留學,也認為政府沒培養公務員國際化的嚴重問題,自民國六十年到現在一直沒解決,且近十幾年來,海外人才這項存款已經快被提光了! 根據統計,台灣學生留美人數逐年緩降,教育部統計處引用「美國國際教育研究所」報告,2013年美國國際留學生人數比2003年增加四成,中國大陸、印度及南韓穩居三大來源國,相對的,我國出國留學風潮相對轉弱,留美人數十年來下降22%。 其實以筆者親身的經歷來說,也有相當類似的感受。個人是在2006年前往美國華府喬治華盛頓大學攻讀碩士班;當年以單一屆次來說,本人就讀的學校就來了50位台灣學生。可是自從那年之後,人數逐年逐步從三十多人、二十多人,降到十多人,甚至十人左右。反觀大陸學生,卻逐年在上升;包括於2007年,整個會計碩士班全部八十人當中,就有一半的學生來自於對岸。 當然這一方面可以看得出來對岸的經濟實力是不斷地上升中,過去一胎化的政策也讓家長樂於教育、栽培自己唯一的子女前往國外求學;雖然也許在美國居住環境不見得每個都很好,還有那種八個人擠兩房公寓式住家的刻苦求學案例,但是他們渴望求知、渴望到新環境獲得未來更好生活的那種欲望,是可以充分讓人感受到的。 相較於對岸,雖然台灣這幾年的經濟環境有些停滯,可是如果比較家庭所得,筆者認為應該還是不會輸給許多中國學生家庭。另外,台灣這幾年廣開碩博士班縱然是原因之一,讓家長與學生都認為高等教育知識不用出台灣就學得到,但整體的風氣,許多人少了那種認為「我一定要出國唸書去體會不同生活,順便求取更高學位」的氣氛;或有人覺得與其去美國,不如花較少的時間去英國(畢竟在英國,許多學校是一年就可以拿到碩士),同樣可以拿學位。或是乾脆選擇用出國打工的方式來體驗海外經驗。甚至還有種說法,認為現在網路很發達,許多資訊可以上網,例如用youtube就可以看到、得到,何必要花錢、花時間出國? 其實如果真的想要出去,會有千百種理由可以想辦法出國唸書,但是如果只想要在台灣,對出國留學的欲望不高,那也可以提出各種藉口。在各國的高等教育中,美國的水準絕對還是相對平均值較高的國家,如果今天台灣的環境養成了人民偏安、小確幸的心態,甚至影響目前求學的一代,那也很難擋得住這股留美人數下降的趨勢。 也許政府與民間企業,都應該一起來重視這場國家未來人才庫競爭力的危機。不管是大幅提高留學獎學金數目與人數,或是公費留考的科系也能更加放寬,讓更多領域的台灣學生能增加出國的欲望。同時提供各種獎勵措施,鼓勵企業也能提供學子出國補助;不管是獎學金,或是各種實物與服務的協助;例如航空公司可贊助免費機票。而參與的企業,可以對其捐助或設立的獎學金擁有「冠名權」增進企業形象。也可以獲得減稅的獎勵,加上政府與相關教育組織的廣告效益。甚至透過獎學金的具體設立,將獎學金與企業後備人才選拔培養進行結合。 西方高等教育高昂的費用,的確常常是阻止學生進行出國交流學習的主要因素。在西方國家,企業設立獎學金以資助優秀學生出國交流也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因此面對新一代學子不願意出國學習的狀況,政府與企業有必要共同合作;同時企業將學生的國際化培養納入企業公益關注範疇,對高端人才的國際化養成進行資助。唯有如此,台灣才不至於在未來的人才競爭中被人超前趕上,甚至越拉越遠,變成遙遙落後。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