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台灣市場曾經被視為華語流行音樂重鎮,這幾年由於面臨韓流席捲亞洲,同時中國大陸市場越來越蓬勃與龐大的磁吸效應,使得台灣的流行音樂市場一年比一年衰退。而面對此一變局,過去以培養教育人才為主的台師大,提出要成立「流行音樂系」的構想。只是對這樣的想法,如果成立了,未來如何經營運作,恐怕還需要有更多思考的地方。
流行音樂幾乎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經的記憶,熟悉的歌詞、難以忘懷的旋律,加上優秀的歌手演繹,都可以讓歌曲傳唱許久。只是如果要讓一個大學來成立一個科系來「教」,而且期望能夠打造出更多優秀的音樂作品,是否真有搞頭?首先,過去師大的校風,給人的印象是比較傳統的教育型大學,作風偏向保守,而流行樂其實是要講求創新與突破的,在師大這樣的教育體系是否能培養出「值得期待」的音樂工作者?直覺想法上,總讓人腦袋裡有比較多的問號。
例如當年周杰倫、張惠妹在台灣爆紅,其實都不見得是所謂學術領域的指導就能夠打造出來。剛好他們創造的曲風吸引人,或他們遇上好的製作人,歌曲動聽悅耳並極富流行感,自然有成功的條件。
再者,今天流行音樂系所希望發掘出的音樂工作者,包括了幕前幕後的人員;也許可以安排許多的「黃金師資」來上課。不過,一首傳唱度高的歌曲,例如像方文山幫周杰倫打造出許多富有中國風味的歌,有時候還可能要累積一定的古典文學底子;一個走紅的歌手,可能還得有知道如何運籌帷幄的經紀人,尤其是面對廣大的對岸市場,如何經營面對?或許還得有企管相關,或是娛樂工業管理(Entertainment Industry Management)的課程。因此,學校師資與課程安排,是否真能做到多元化,並打造出符合市場所需的人才?都有必要在開設之前就先做好規劃。
有時候那些「天才」,常常會不按牌理出牌,也不一定都是所謂的「科班出身」;就像打造出張惠妹的張雨生,來自政大外交。五月天的靈魂人物阿信,來自於實踐室內設計。蘇打綠的青峰,大學主修中文,雙修廣告,輔修企管,這些都與音樂無關,但這些人的創作能量皆是為人所肯定的。一般人甚至很難以這些人當初在學校成績好不好,是不是常翹課,老師喜不喜歡這個學生,來斷定他們演藝之路的成就。
因此,一個看似較為保守的學術殿堂,要開辦流行音樂系,是否能夠有開放的思維、寬闊的胸襟去包容可能風格會較為跳Tone、天馬行空的創作人,甚至包含他們可能與其他人不太相同的作息,都有可能是這個系所能否成功,甚至達成當初創系目標的重要原因。基本上筆者也不希望唱衰,願意抱著祝福的心,期待未來這裡,製造出更多的流行音樂生力軍,讓台灣樂壇的作品,能夠持續於華人圈呼風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