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16 02:17:29瀏覽2188|回應2|推薦5 | |
由於學運的刺激,目前在民進黨內也引發了諸多檢討的聲浪。其中立委趙天麟就指出黨內的蘇、蔡、謝這幾顆「前一輩的明星」,該把黨主席選舉的機會讓給中生代,由比較沒有過去歷史恩怨包袱的新一代來領導民進黨。其實趙天麟這樣的訴求對於讓人民日趨沒有新鮮感、興奮度的民進黨來說,的確不失為一個好的建議。 現任主席蘇貞昌給人的印象已經老朽;在學運場合高喊「凍蒜」只是讓他的政治生涯提早結算;不知道是不是有這樣的體認,或是想要保留餘溫,他宣布了將退選五月的黨主席選舉,甚至謝長廷也在隨後跟進。呂游蘇謝這四位阿扁時代的四大天王,按照他們的年齡,現在其實比較適合去享受「旅遊舒卸」的人生。而蔡英文若是無緣於2016年總統大位,政治生命大概也差不多了,雖然她年紀並不大,只是一個已經在爭取總統大位連敗兩次的人,或許最多只適合當個「黨發展顧問」。 包括蕭美琴等人也認為民進黨的確處於需要重新檢討黨未來發展的階段。但個人以為民進黨在未來,必須要在「準執政黨」與「數位時代動員」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像最近這些學運與包圍警局的事件,除了必須要認清自身作為反對黨,哪些是可以「善盡反對職責」,哪些其實是處在「法律與道德邊界」外。由於台灣獨派團體的激進程度,遠遠超過統派團體在台灣的能量,加上這幾年大環境不佳,不少反對現在執政當局的民眾,其忍受度已經到達一個極限,在抗爭的時候,往往讓激進團體把「反中」、「台獨」、「反獨裁」等訴求融為一體,在媒體的大篇幅報導下,甚至容易產生「這是主流民意」的錯覺,而錯估沈默螺旋理論中,不願表態的多數意見。 尤其民進黨上次敗選時所提到的「最後一哩路」~兩岸關係至今並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改變與發展,其「逢中必反」的印象,仍然深植民眾腦海到簡直成了民進黨「會呼吸的痛」。這次的學運就算學生看起來排藍又排綠,但兩大學生領袖的政治傾向,加上過去參與過民進黨內政治人物的活動,除非未來林、陳兩人參加另外的政黨,否則這最後一哩要怎麼完成仍然有待觀察,甚至會讓一些期待看到民進黨改變的人,帶著疑慮的眼光。 作為一個想要再度獲得執政權的在野黨,民進黨本來就必須要比國民黨對外在時勢有更強的敏銳度;包括對於社會期待的回應、對於台灣未來發展,要隨時因時勢調整,而非鐵板一塊。讓相對起來歷史包袱較小的中生代接班,的確有機會讓民進黨有新的突破,在這個時代,尋求更多數人民的認同。 至於蔡英文,她爭過了、當過了,如果還想要2016大位,黨主席也就先放過吧。她希望思考擘劃改變台灣的命運?那還是專心一點;民進黨下任黨主席恐怕不太適合同時進軍2016大位。我們需要有個經過沈潛與深思熟慮,再來說明如何經營台灣未來的總統候選人。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