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陳菊表態可以有條件支持服貿;包括能對台灣有利,並對於弱勢產業有一定的配套照顧即可支持。其實看起來是不痛不癢、冠冕堂皇、不想得罪人的回應。畢竟陳菊這幾年也勤於與中國大陸建立良好關係,總不希望因為反服貿事件把這些日子的苦心經營毀於一旦,但也不至於就被認為「和反服貿不站在一起」。除了陳菊,不少民進黨籍縣市長,例如雲林縣蘇治芬、宜蘭縣林聰賢、屏東縣曹啟鴻也都表達了「只要配套完整,有條件支持」的態度,偏偏這和這陣子民進黨立委以及「天王」們在立法院的態度似乎是大相徑庭,不禁使人感覺民進黨人是不是在這議題上有些進退失據。
民進黨給人「逢中必反」的印象是從民調,以及民進黨人本身都不得不承認。而這也被認為是民進黨如果要贏回執政權必須要處理的「最後一哩路」。但從綠營天王們對於中國的態度常常反反覆覆,難免就讓民眾感到不放心。好像「心情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蔡英文曾提過她「反ECFA」,認為要「公投廢止ECFA」,但是到大選時又說執政後會概括承受。謝長廷說自己是「反黑箱,反對圖利財團的服貿,不反一般的服貿」,這更是有很大的彈性解釋「取巧」的空間;什麼是「圖利財團的」服貿?什麼是「一般的」服貿?
這幾天的學運,不少學生已經表達了對於政府作為的不信任。但民進黨天王們就算到場坐下來聲援,實際的態度是什麼?如果反對服貿,是否要來討論「小國追求全球化與否」的問題?如果只是反黑箱,那麼接下來國民黨要開議審查,若是都「打開箱子」了,是否能夠約束自己黨的立委,不要再用各種戰術拖延審查進度?如果要談反中、說中國的入侵多可怕,那恐怕這些天王就要有心理準備,持續承擔人民對於民進黨「逢中必反」的印象。
有了這些日子的抗爭,我們的國會實在不需要再去看那種朝野拖延戰術的爛戲碼。甚至接下來,讓大家忽略了好陣子的直轄市長選舉,例如台北市,這些民進黨籍候選人,是否也有必要表達他們自身想法,在這個以商業、金融、服務業為主力的城市也要反對服貿?如果他們不反對,那麼國會立委的拖拉阻撓,死也不讓會議正常開始的做法,又該怎麼自圓其說?
學運總會有落幕的一天,國家還是要正常運作下去。一個政黨或是政治人物如果只是想要藉由似是而非的言語打迷糊仗,希望能夠取得左右逢源的政治利益,也很有可能落入雙面不討好的困境。民進黨若想要做個對國家政策、兩岸政策負責任的政黨,這些檯面上領導的政治天王天后與地方霸權,的確是該說清楚、講明白。並證明自己有能力在未來重新取得執政權後,不會成為國家進步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