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鼎王事件沸沸揚揚,而且每週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當初廣告標榜加入天然中藥食材的火鍋店,後來被人發現,原來只要雞湯塊就可以解決許多問題,為什麼?很多人一定想知道為什麼會這麼做?消費者對於店家是如此捧場,而且捧場到這個集團可以上櫃成新貴,卻還是膽敢一而再、再而三欺騙消費者。這樣一個創業人的故事,真的值得所有台灣正在發展新創事業的年輕人借鏡。
現在台灣的產業的確是需要轉型,不管是提倡服務業也好,科技業需要新創的模式也罷,甚至發展自有品牌而不再只是做代工的工作。只是許許多多成名企業的例子,總是成名以後就可以上市配股票,所有員工分紅賺大錢。因此後繼者多多少少也希望自己能夠像這些前輩企業一樣,在公司闖出名號後,所有股東早日脫離苦日子,卻也在忙著加快分紅的同時,常急於提高利潤、減低成本,只要消費者感覺不到,就繼續這麼玩下去;鼎王看起來就是如此。可是就算惡行被揭發,最近看起來到用餐時間,台北店仍然生意興隆。消費者的縱容,不就是讓這種店家繼續生存下去最好的方式?
所以台灣這幾年在倡導轉型,發展自由品牌與觀光服務業的同時,媒體是不是不要一直強調IPO、股票上市上櫃?同時如同醫學院學生上醫學倫理課,廚師每年也要規定進修上課一樣,政府對於成立五年,或十年以下的新創企業,或者是育成中心內的微型企業,也該規定負責人必須每年上「企業倫理」課程,並針對政府新規定,與企業經營有相關的法令做當面的宣導。
當年輕有創業理想的老闆老是有著上市櫃的夢,政府能做的事情,其中很重要一點,就是輔導他們避免「走歪路」。畢竟商譽崩壞就像人墮入黑道江湖一般,往往金盆難洗手,一去不復返;為了短期、速成獲取暴利,當取得了蘊含道德爭議的「獲利轉化器」,如同之前的胖達人香精麵包,這次鼎王用簡單的雞湯塊來取代過去強調繁複的熬煮過程,不被揭發還好,一旦被踼爆,恐怕企業崩盤也是遲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