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各地戰爭與恐怖事件頻傳。從烏克蘭與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的爭端,到中國雲南發生的隨機殺人案件,連馬航失蹤都被人懷疑是不是恐怖攻擊,使得這個季節非常不平靜。不過,當媒體、當聯合國將所謂的「疆獨」定義為恐怖分子時,需要我們思考的是,到底「恐怖分子」的定義在哪裡?歷史上那些被定義為「恐怖分子」的人,是不是只因為他們並非有能力「寫歷史」的一方?
上週末筆者才與一位剛從伊朗觀光旅遊回台灣的友人見面。朋友也聊到在當地所見所聞,甚至話題延伸到去年在奧斯卡獎大放異彩奪得最佳影片的<亞果出任務>。由於該片標榜為真人實事改編;但友人認為,就算真有其事,不過在由美國人出資,從美國觀點出發的情況下,實際詳情與伊朗國內認知是否一模一樣?這仍然有待商榷。
根據朋友接觸當地導遊,也是高學歷畢業知識份子的說法,當時的伊朗其實有「美方扶持」的一派,也有反美的一派。既然如此,今天好萊塢出資的電影,除非是如同當年克林依斯威特執導,特地從美國與日本兩方的觀點來拍的那兩部硫磺島電影一樣;否則世人對於伊朗這個位於兩河流域,蘊藏豐富歷史文化資源的國家的印象,有可能就是「貧窮落後、恐怖分子很多、治安很危險、炸彈客頻傳」。
但事實上,這國家卻讓筆者的朋友在旅行了超過兩星期後還流連忘返,希望未來舊地重遊。只因為過去我們都接受著美國文化所傳達的訊息,所以對於與美國為敵的一方,常常認為是所謂的邪惡勢力。美國的強大,也讓其足以在世界上制定各種常規,其觀點變成「普世觀點」。只是換過來想,如果當年二次大戰的結果是德國、日本等國獲勝,而美國也丟過那兩顆原子彈,那美國是不是在當時有可能被認為是恐怖國家?丟原子彈是不是也是一種恐怖行動?今天沒有被這樣強調,只不過因為,美國是勝利的一方,當然有了歷史的詮釋與宰制權。
在中國古代的朝代演變,「成王敗寇」往往是種鐵律;戰敗的一方同時也失去了歷史的詮釋能力。世界上多數人相信的、接受的往往是勝利者所打造出來的英勇事蹟。以近代來說,就算多有扭曲,過去中國共產黨還是可以在電影裡頭描述自己在二次大戰有多麼努力與國民黨共同抗日,或是國民黨過去如何地貪污無能腐敗導致,丟掉中國大陸的江山。就算國民黨不滿,也只能眼淚往肚裡吞;沒能吞下去的人可能已經成仙上天堂了。
甚至是所謂「繁、簡體」的爭議,就算多少台灣人覺得繁體字比較好看,簡體字應該叫「殘體字」,同樣地,因為中國目前在世界上強大的影響力,台灣在這方面要推廣始終是居於劣勢的一方。但是劣勢就代表這個繁(正)體字是比較不好的嗎?要是這麼說,全台灣人大概都要抗議吧。
如今眼看著中國一天天的強大,當然在未來,「中國觀點」也很有成為普世價值的一天。只是現在應該也沒有多少人希望,那種對於新聞言論的管控、網路城牆的障蔽,未來也會成為世界各國效法施行的對象。若是以這種方式來宰制「話語權」,那恐怕將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