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由於國內景氣不振、經濟大環境不佳,使得目前「滿手都是錢」的中資變成政府覬覦的對象。包括開放大陸學生來台上課;除了可以讓兩岸學子交流外(這是目前政府最「冠冕堂皇」的理由,還冀求這些陸生把所謂台灣的「民主價值」帶回大陸),並暫時紓解少子化衍生的問題,避免越來越多學校招不到學生,到時候學校倒閉引發流浪教師潮。
而除了讓陸生可以來台求學外,為了解救經濟困境,尤其是號稱「產業火車頭」的營建業,如今傳出政府要對於中資來台購屋的限制措施解禁。目前的法令規定,中資必須受「543條款」的限制;也就是3年內不得轉售、有購屋者在台最長停留4個月、購屋貸款上限為5成。而內政府則擬刪除在台停留4個月的條文,並將3年內不得轉售延長為5年,作為配套措施。希望能夠藉此提高中資來台購屋意願。
如果說開放陸生來台求學,一方面是可以讓他們體會台灣式的民情、風俗,甚至能感受政府最企盼的「民主制度」。那麼開放讓陸資來台買房的限制更加寬鬆,多少就會讓人擔心房價是不是因此還要繼續漲上去。已經讓一般民眾買不起的房價是不是更加要高得讓人絕望?此法一修,最大的受益者應該就是建商;等於是又找到了新的題材炒作房市。
記得馬政府在2012年選舉的時候常常提到所謂的「公平正義」。但是經過了這幾年執政,公平正義做不到,倒是社會貧富差距越拉越遠。我們甚至可以在求職網站看到中南部的大專院校開行政助理職缺居然只願意給兩萬元的薪水。當一個人拿這麼低的薪水,他的生活水準就只能走所謂的「蝸居水平」:極小、極絕望、極無生氣。偏偏國家又要開放讓有錢的大陸投資客來買房,這種做法只是肥了房地產業者,對於一般小市民根本就沒有助益。
兩岸的交流開放,若是對國家的未來、對人民是有正面助益,那政府努力去做沒關係。可是寬鬆中資來台灣買房、協助炒房,對於台灣整體社會的經濟活絡難道就真的有幫助?還不如多鼓勵台灣與國際若有多餘的資金,能夠拿來協助我們的年輕新創產業,因為唯有讓這些新創產業順利地存活下來,並讓幫助新創產業的大企業獲得一定程度的租稅優惠。如此一來,對於國家長遠的發展、經濟動能的提升,才會更有幫助。讓新一代的企業家,在台灣各地將創業理念開枝散葉,並可以在政府,與有經驗的大企業引導下走出台灣拓展商機,才能讓台灣擺脫目前的經濟困境,順利轉型,走出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