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生的苦與樂(中)
2008/05/20 09:54:06瀏覽15|回應0|推薦0

 


 


人有三個面向—身、心、靈。對應這三個面向,欲望也可以區分成三大類別。第一大類是出自肉身的欲望,明確的說就是食、衣、住、行、性。物質構成的肉身也必須藉助物質才能獲得滿足,物質慾望的滿足是人獲得快樂的來源之一。這種快樂有幾個特性:


一、物質所帶來的快樂全部都是感官的快樂。感官快樂的滿足效果一定是邊際效用遞減。換句話說,要不就是花更大代價才能得到跟過去相同程度的快樂,要不就是讓快樂的感受與效果逐漸降低與消失。


二、只有喝水的人才知道喝水的感受,感官的快樂無法分享。父母即使自己飢腸轆轆,看到孩子吃的津津有味,仍然很快樂,那是愛的力量,不是感官快樂具有感染的力量。


三、物質是有形的,因此是有限的。有限的物質分配必然伴隨排擠效應,結果是得到的歡喜,得不到的失落。為了得到更多,得失計較,機關算畫,於是追求物質必然導致自利與自我中心的結果。


人的第二大類的快樂來自心理慾望的滿足。心理有「情、知、意」三種功能。「情」指情緒、喜不喜歡、快不快樂這種感覺是屬這一類。每個人都有和人建立親密關係,有歸屬感、認同感的情感需求。情感需求會決定生命效能與人生目的。比方說,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的更專注而持久;對認同的對象,可以忠心耿耿甚至於肝腦塗地在所不惜。「知」指理解、分析、推理、記憶、抽象思考等學習能力。顯然知識的累積有很大部分;但不是全部,是依賴這部分的心理功能。由於這功能,人有求知欲。滿足求知欲也是快樂的來源之一。「意」指選擇、判斷、決意達成某種目標或實現某種目的的意向性。目標愈大,必須為此而付出的代價愈高,一旦達到目標,當然愈快樂!


人類第三大類的快樂來自靈性慾望的滿足。靈性追求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相對於物質的有形、有限、個別、具體與相對的性質,靈性所追求的,具無形、無限、普通、抽象與絕對的性質。換句話說,人類肉身感官對應的物質世界全部是在時空之內展開的有形、有限、個別、具體與相對的經驗藉著靈性的功能,展開對存有之意義與價值的追求而進入到無形、無限、普通、抽象的絕對境界,在那終極之處,人類回歸本源,合而為一。這就應驗了一句話,「在那至誠之處,人類終必相遇。」相對是多,是俗,是煩惱;絕對是一,是聖,是菩提。


根據如此結構,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1、肉身追求物質得到感官的快樂並使肉體得以生存與繁衍;靈人體追求存有的意義與價值得到靈性的豐盛與滿足,定義了存有之所「是」究竟為何。心介於靈肉之間,既可以為肉身服務,也可以為靈人體服務。


2、靈性的開悟不是單靠靈光一閃,就什麽都懂。在那之前感官經驗的醞釀是必要條件,換句話說,通過具體、個別、時空內的形下經驗才能進入抽象、普遍、超時空的形上體悟。依據這點來論述,因為有地上界的肉身生命才可能成就亮麗的靈性生命。可是如果頂著一具必死的臭皮囊,沉溺於追逐感官快樂,最後塵歸塵,土歸土,這生命比螻蟻、畜牲還不如。


3、如果能夠體悟,安著於那絕對境界,那是超凡入聖。之後再由聖入凡,那將會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超越了風風雨雨狼狽的洗禮之後,之後再怎麼大風大浪,心中總留著朗月高照、雲淡風輕的一片天地。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xiehui&aid=73517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