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命教育】描繪生命的藍圖 幫孩子找到價值
2020/05/12 11:45:35瀏覽556|回應0|推薦0

描繪生命的藍圖 幫孩子找到價值

文/校園服務處

    

青少年純潔協會與前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副理事長林世莉,為引導青少年探索、找尋人生方向,共同研發出生動有趣的教材,以專業師資、多元教學方式,進入校園分享生命教育。期待能帶領學生認識生命意義、肯定自己,進而勾勒出自己的夢想。

 

【我們的社會怎麼了?】

時代快速變遷,導致社會亂象叢生,媒體新聞的報導令人怵目驚心;更令人擔心的是,純淨的校園裡,也陸續出現令人心痛的行為,例如自殺、械鬥、飆車、殺師等等事件,直叫人懷疑社會怎麼了?

因此,在學校實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乃受到社會人士普遍的認同。早在二十多年前,教育部就提出了「生命教育」方案,立意明確,希望在學校教育中,從內涵與校園環境著手,從根本導正升學主義,避免學校過份注重智育,為孩子們提供多元學習、探索生命意義、培養理想情操、珍惜自己關愛他人……等課程與環境。

小學是人格發展的關鍵時期,「生命教育」又是教育的核心課程,因此落實小學的生命教育格外重要。在小學階段中,讓學童體認生活及生命的本質,使其在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人與自然、人與宇宙能和諧相處,以鞏固健全的身心,減少自戕、傷人等事件,因此,推行生命教育從小紮根,乃是當務之急。

【人與動物不同】

生命教育第一單元《人與動物的差別》,從馬斯洛「需求理論」出發,比較人與動物各自具有的需求層次,進而了解人生的意義在於「自我實現」與「超越」。

開場以「渡船過河」遊戲讓學員分組,思考如何以適當的順序把農夫將羊、狼、青菜,全都安全運載到對岸。藉此,體驗人能夠從經驗中精進思考,是成長進步的關鍵能力。

動物也和人類一樣展現出生理、安全、愛與歸屬的基本需求。從「需求理論」切入,明顯的,無論是人類社會或自然生態,這都是生存所賴;畢竟吃飽穿暖、有自己的窩、融入群體感受愛與溫暖,是為了生存所必須優先解決的問題。

至於動物有無自尊需求,可能見仁見智,就算沒有也應當予以友善尊重。不過很顯然的,動物並沒有「自我實現」方面的追求,不像人類能有系統地理解與思考,或組織與執行長遠的目標或願景,驅動牠們的,多屬於生存方面的原始動機。

引導學生,這是人與動物之別,更何況可以創造語言文字、發明科技、建立制度、創建文明……等的極大差異。除了個人的自我實現,馬斯洛晚年提出「自我超越」需求,描述人類具有更進一步追求靈性及奉獻的熱情,致力讓社會與世界趨向安定和諧的內在需求。

【自我超越 人有更高的需求】

以《看見台灣》齊柏林導演為例,向學員講述他從事空拍工作,目睹美麗寶島因為天災人禍、環境開發,而遭破壞。毅然決然提前退休,放棄400萬退休金,拿房子抵押貸款,耗資9千萬新台幣,終於拍攝出台灣第一部空拍紀錄片《看見台灣》,造成當時國土保護與環保意識的廣大迴響。

雖然齊導演在拍攝《看見台灣II》不幸遭遇空難,喪失寶貴生命,但他超越個人,喚醒世人重視環境保育的生命實踐,帶給學子極為深省的啟發。

人類與動物最大的不同,在於追求「自我實現」與「自我超越」,自我實現就從自我探索與自我了解開始。那麼,就引導學生進入到第二單元的主題。

【與眾不同&自我接納】

生命教育第二單元《獨特的我》,目的是從「自我探索、自我瞭解」開始;引導學生去發現自我特質,與重視他人價值。像栽培樹苗般,透過時間與努力,充實自己的涵養能力,逐漸成長茁壯,耐心等待發揮所長的時刻。

設計「我在教室的位置」活動,讓學生站到自己喜歡的空間,一方面比對血型統計,讓學生感受到,原來人各自「心有所好」,喜好有所不同,也有相同。通過星座血型的歸納,可以大致分類出某種趨勢的偏好,相當有趣。

借助心理人格和性向測驗來認識自己,比對日常的人際溝通、做事習慣、擅長項目等,發現自己的優勢與弱項,學習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帶著對自己的包容與體諒,找出信心與強項,勇敢開發自己的潛能。

【天生我材必有用】

發表意見是最佳的學習管道,可以訓練思緒的整理,透過討論分享,也能讓學生意識到,生命中的每個人,有相同的部分,也有各自的特色。引導學習尊重與互相關懷,看見對方的優點,補足彼此的缺點。最後可以發現,原來這世界,就是由我們這樣各式各樣的人們,發揮所長與互助合作,才共創出來的美好運作。

當然,青少年這個階段,還在摸索自己的天賦與價值,所以特別感到疑惑。通過接觸各種興趣、科目同時,靜下來傾聽內在的聲音,獨處或冥想,幫助自己發掘真正想要從事的事物。勉勵「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一定有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與道路。

「培養自重自愛的信念,並學會欣賞與包容他人」,這是生命教育的重點之一。人生路程不可能一路如意順遂,當遭遇挫折或徬徨之時,不必急於立刻找到答案,給自己一個冷靜的空間,領悟生命所要教示的內容;當心中的夢想浮現,抓住內心的渴望,從此刻向夢想出發。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xiehui&aid=13469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