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19 02:03:15瀏覽3426|回應12|推薦135 | |
1942年4月18 日, 16架美國陸軍航空隊 B-2 5「密契爾式」中型轟炸機,在杜立特中校的率領下,破天荒自航空母艦「大黃蜂號」成功起飛,轟炸日本東京、橫濱、名古屋、神戶及新瀉等地,為時30秒的驚天一擊,震憾日本天皇與軍方。 雖然當天早上六點三十分,特遣艦隊被日本部署在東京東方外海1300公里的哨戒艇發現,日本聯合艦隊立刻下令動員九州、澎湖馬公的海空與潛艦兵力,結合本土防空戰機,在入夜前攔截、獵殺這支美軍艦隊;但日方沒有料到美軍特遣艦隊司令海爾賽將軍(後晉升為五星上將),當機立斷即刻命令轟炸機群提前起飛,所以日方雖有準備卻仍被炸個措手不及。 也因為杜立特的所有隊員必須比原訂計畫,平均多飛四、五百多公里航程,以至於在完成任務後,因油料用罄緣故,多數隊員以棄機跳傘的方式迫降中國;包含杜立特在內的隊員,歷經中國軍民掩護躲避日軍追捕,平安抵達重慶後,杜立特本人不僅獲中華民國政府頒贈三等雲麾勳章,同時美國總統羅斯福更直接跳過上校軍階將他晉升為一星准將。 一個月後的5月18日,羅斯福總統並在白宮召見他與妻子嬌懿,親自頒授美國最高等級的「國會榮譽勳章」,翌(1943)年再度將他晉升為三星中將,擔任歐洲戰場第八航空軍司令,協助艾森豪負責策劃指揮轟炸德國的任務。 不到兩年間從備役到現役,從中校到三星中將,在中外軍史上恐難再有後繼者了! 二次大戰結束四十年後的1985年,高齡89歲的杜立特再度寫下傳奇--美國總統雷根與參議員高華德,為表彰他對國家的付出與貢獻,共同為他別上了第四顆將星。 就在杜立特轟炸日本的同一時間,位於幾千公里外的緬甸戰場,一支不滿千人的中國部隊,在孫立人將軍的卓越指揮下,以出敵不意之勢,迷惑日軍判斷,以客勝主、以寡救眾,以少擊多;在鏖戰兩晝夜後擊破日軍對英軍第一師數日來的包圍截擊,救出盟軍七千兵力與數百位眷屬、傳教士與英、美記者等。 這場軍史上稱為「仁安羌大捷」的戰役,可說是創下二次世界大戰正式開打以來,盟軍在亞太戰場地面作戰遭逢連串失敗後的第一場勝仗,可謂與轟炸東京行動前後相輝映;不僅戳破了日本「皇軍不敗」的迷思,更振奮了失敗主義下的士氣。 撫今追昔,其實「仁安羌大捷」的意義不僅僅如此而已! 其一:這是自 1842 年中國清朝政府喪權辱國簽下「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 其二:自清末以降,這是第一次由中國指揮官指揮大英帝國的戰車與砲兵部隊, 其三:經過二天的浴血肉搏,日軍第33師團所轄之「作間部隊」,亦即總兵力 當這支國軍部隊由一個師發展成一個軍之後,先後在緬甸與日軍第2、第18、第49、第53、第56等五個師團及第34旅團與其他特種部隊,計十餘萬人對陣,共擊斃敵軍33,082人,傷敵75,499人,敵我傷亡比為6:1,某些師團甚至在傷亡慘重下,不斷整補兵員達15次以上,所解放的佔領區在五萬平方英里以上、擄獲之戰利品不計其數。
這支部隊的番號是「中華民國陸軍新編第一軍」,其戰績是國軍有史以來單一軍級部隊的佼佼者;戰後曾參與緬甸戰役的數十位日軍軍官,以親身經歷出版了二十多冊作戰史料(臺北中研院近史所收藏20本),其中《菊兵團地獄之戰場》、《英靈絕叫》、《崩壞緬甸戰線》等戰記書籍,更是傳神紀錄了孫立人與「新一軍」的強悍難敵! 杜立特在油料不足、備降場不明、生死未卜的情況下,毅然率隊執行轟炸東京行動,而孫立人則是不忍見其部屬被當肉墊犧牲,連夜力爭奔赴仁安羌戰場與弟兄同患難,親自指揮作戰,兩人都是具備大無畏精神與戰爭智慧的男子漢;今年正逢仁安羌戰役與轟炸東京行動70週年,特別以本文向這兩位典範人物與其部屬們致敬! 參考文章: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