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15 23:06:24瀏覽6588|回應2|推薦79 | |
《珍珠港》是美國好萊塢為紀念二十世紀二次世界大戰參戰先烈所拍攝的戰爭電影,於日本偷襲珍珠港六十週年的2001年隆重上映,(圖片取自《開眼電影》網站,如有侵權認知請留言知會,當即刪除),片尾以才剛晉升中校的杜立特(亞歷鮑德溫飾)帶頭率機起飛,成功轟炸日本作結束;其實電影中的配角杜立特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而更輝煌的故事也從此揭開序幕。 1941年冬,美國總統羅斯福為了要力雪珍珠港被偷襲成功的恥辱,及鼓舞美國與盟國的民心士氣,下令儘早對日本展開還擊行動。 原來,他在這天從諾福克起飛時,不經意看到某機場漆了航艦甲板的輪廓,而陸軍飛行員就在那訓練起降;當時美海軍艦載機的作戰半徑為480公里,無法對日本本土產生威脅,但若換成航程更遠的陸軍轟炸機呢?「‧‧‧在我看來,就裝它幾架在一艘航母上,用來轟炸日本。」
潛艦軍官的點子,陸軍的轟炸機,海軍的航母當載台萬事具備了,可是由誰帶頭執行呢?當時的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與陸軍航空隊總司令安諾德兩人不約而同的想到了剛從後備役轉服現役不久的航空界奇才──杜立特。 經過杜立特身先士卒的訓練與克服各項航空機械限制因素,包含化油器的精心調校與油耗的精算等等,1 9 4 2 年四月 1 8 日 1 6 架 B-2 5「密契爾式」中轟炸機破天荒自航空母艦「大黃蜂號」成功起飛轟炸日本東京、橫濱、名古屋、神戶及新瀉等地,為時30秒的驚天一擊,震憾日本天皇與軍方。 雖然當天早上六點三十分,特遣艦隊被日本部署在東京東方外海1300公里的哨戒艇發現,日本聯合艦隊立刻下令動員九州、澎湖馬公的海空與潛艦兵力,結合本土防空戰機,在入夜前攔截獵殺這支美軍艦隊;但日方沒有料到美軍特遣艦隊司令海爾賽將軍(後晉升為五星上將),當機立斷即刻命令機群提前起飛,所以日方雖有準備卻仍被炸個措手不及。 也因此杜立特的所有隊員必須比原訂計畫,平均多飛四、五百多公里遠,以至於在完成任務後,因油料用罄多數隊員以棄機跳傘的方式迫降中國;因為損失所有的轟炸機,自認為只完成一半任務而懊惱不已的杜立特,歷經中國軍民掩護躲避日軍追捕抵達重慶後,不僅獲中民國政府頒贈三等雲麾勳章,同時美國總統羅斯福更直接跳過上校軍階將他晉升為一星准將,一個月後的5月18日,羅斯福總統除在白宮召見他與妻子嬌懿,親自頒授美國最高等級的「國會榮譽勳章」外,更於1943年不到兩年間再將他晉升為三星中將,擔任歐洲戰場第八航空軍司令,協助艾森豪負責策劃指揮轟炸德國的任務。 轟炸東京行動在二戰歷史上的影響極大: 多年後探究這段歷史,杜立特的空襲東京行動,使得日本軍方陣腳大亂實為主因。 本文資料參考引用: 黃文範譯《鐵翼下的日子─杜立特將軍自傳》(上、下集) 星光出版社實戰風雲叢書 杜立特小檔案: 1896年12月14日生於美國加州,年少時酷愛運動,長於拳擊,並當過職業選手;迷上飛行後,於1912年創下以不到24小時時間,飛越北美大陸奪得第一名紀錄。十年後再以不到12小時時間,刷新自己原創之紀錄;1927年他更成為第一個將座機飛翻「外觔斗」的飛行員。 又因為他在戰後極力鼓吹成立獨立的空軍,經過三年的奔走、聽證會作證,美國才在 1948年自陸軍體系獨立出美國空軍(U.S.Air Force)這支新的軍種。
1961年,美國小說家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出版了一本《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22後來也拍成電影,台灣譯名為《第二十二支隊》)就是以杜立特在歐洲戰場指揮作戰的故事為藍本,如今這個《Catch-22》更是家喻戶曉,堂堂被收納進辭典,成為英語的一個名詞。 上圖為杜立特在B-25駕駛艙的留影,在三十年的飛行生涯中,累計飛行了一萬多小時的時數,飛過的機種高達 265 種,最中意的飛機仍是轟炸東京的這一架,他在退伍後還自費買了一架改裝成民用機,往返美國各地;每年的4月18日,均和「東京轟炸隊員」舉行聚會。 杜立特將軍生於1896年12月14日,1994年9月27日去世,享年98歲。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