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19 11:55:38瀏覽1193|回應1|推薦19 | |
看完三次正副總統候選人辯論,該如何投下手中的神聖一票呢?筆者認為,有三把篩子可以供選民參考,那就是:政績、政策與操守。 第一把篩子是「政績」比較。客觀而言,不論在經濟表現、兩岸關係、外交拓展、廉潔政風等方面,馬總統執政的這三年半,的確都優於民進黨執政的八年。然而,這樣的政績表現卻未必能和選票劃成等號,為什麼呢? 首先,歷經二○○八年金融海嘯;今年歐洲、美國的經濟危機,及全球化的浪潮加大的貧富差距等等因素,世界各國的人民,都對現況不滿,並將不滿矛頭指向執政黨。馬英九總統的一二四國免簽成績、經濟成長在亞洲四小龍的排名躍進、來台觀光人次上升…,種種的政績固然有可取之處,但貧富差距、高房價、青年就業的問題仍在,這些對現狀的不滿,當然會指向執政黨。這也是馬總統在「比較前朝」的基礎上政績亮眼,但滿意度始終無法拉抬的原因之一。 此外,蔡英文雖在民進黨執政時出任行政院副院長,但最高的決策者終究不是她,換句話說,民進黨的不佳表現未必等於蔡英文的表現,但包袱較少雖是蔡英文的優勢,行政治理經驗不如馬英九卻也成為她的劣勢。而另一方面,雖然民進黨過去八年的成績不完全等於她的成績,但她重用陳水扁的團隊當她的行政團隊,卻又增加了她和民進黨八年執政不佳的連結,這些都將成為選民投票的判斷因素。 第二把篩子就是「政策與願景」。不論是馬總統的黃金十年,或者是蔡主席的十年政綱,都努力的針對各個不同領域的政策提出了主張。但因馬總統是現任總統,所以他提出的政策有要短期兌現的壓力,而蔡主席則不必面臨立刻兌現的壓力,這就使得蔡主席在提出政策時,會有較多的彈性。 此外,馬是較偏理性論述的政治人物,喜好用數字來解釋政策。固然數字的背後其實是人民的生活與故事,但對普羅大眾難免覺得艱澀與不親近;蔡則偏感性論述,會喜歡談故事、談個案來進行感性的渲染,這是蔡英文的利基。馬總統的理性讓他的政策有較高的一致性也較務實,政策的可預期性高,能夠降低人民的不安全感,也讓企業敢做長期的投資;而感性的蔡主席在國光石化、ECFA、核四等等議題卻讓人有反覆不定的疑慮,這就又變成了蔡英文的包袱了。 最後一把篩子是「操守」的檢驗。在宇昌案爆發之前,馬蔡二人在操守形象上,筆者認為大體上是平手的。但在宇昌案發生後,就出現一些變化。 馬英九在二○○八年有特別費案、綠卡案,蔡英文現在有宇昌案。持平而論,這幾個案子如果不是因為他們要競選總統的話,可能都未必會引起關心,但既然要選的是未來的總統,那麼就不能用一般人的標準來為自己辯解。當然必須接受在操守面上的嚴格檢驗。 相對於馬英九通過了特別費案的檢驗,筆者認為面對宇昌風暴的蔡英文,應該以正面的態度去面對外界的質疑。就算蔡英文在以行政院副院長的身分批宇昌案時並沒有意識到有一天她會成為宇昌董事長,更不用說會成為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 但蔡英文卸任公職,應允要擔任宇昌公司的董事長時,就不能不想一想,宇昌案中,她曾扮演過決策角色,她就須以政治道德自律,婉拒外界邀約。蔡英文當時沒有做到利益迴避,在政治道德與價值判斷上,可謂嚴重的失分,這一點蔡英文須誠懇面對。民主國家的選舉,操守的檢驗本就是天經地義,將操守檢驗簡化成所謂「負面選舉」是很不正確的。操守乃萬政之本,不是嗎? 綜合而言,在政績上,馬有執政包袱,蔡缺治理經驗;在政策上,馬務實理性,蔡靈活感性;就這兩把篩子而言,誰較佔優勢,恐怕仁智互見。但在操守上,已通過特別費等案檢驗的馬英九,加上這三年半來交出政務官層級以上「零弊案」成績,相對於正陷宇昌案的蔡英文,馬英九顯然遠勝數籌。(作者為法學教授,律師/轉載自2011-12-19 中國時報)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