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24 12:30:00瀏覽1655|回應4|推薦31 | |
馬總統日前拋出在未來十年與對岸推動政治協商、簽訂「和平協議」的想法。蔡英文主席則指出和平協議會帶來「四個危險」,包括了犧牲主權、改變現狀、危及民主、破壞戰略縱深等。但事實上,若蔡主席注意到馬總統所提出的三個前提─民意支持、國家需要、國會監督─的話,就應該對台灣的民主機制有信心,若真是有蔡主席所謂「四個危險」的協議,就萬不可能在台灣的民主機制中通過。 特別是,當馬總統在隔天強調會先交付公投,取得人民同意才會推動這項想法時,在這麼多層的安全閥保護之下,筆者建議蔡主席用更正面角度看待兩岸和平協議。 其實,就算從獨派的意識形態角度出發,也沒有反對兩岸和平協議的理由。獨派自是希望透過「和平」方式,建立心目中的「台灣共和國」,不是嗎? 而把「兩岸和平協議」當成「統一協議」則更屬跳躍式結論。和平協議或可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阻止台灣從「袓國」分裂出去,但是和平協議也是有利於身處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收復大陸地區呀!這種可能的發展至少是在和平的條件下進行,因此對台灣和大陸應該都是有利無害的。 可能也會有人認為,兩岸上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已過五十餘年,已經和平了五十年,更何況近三年來兩岸關係日趨融合,為什麼還要簽和平協議的呢?甚至簽了「和平協議」,那也不過是一紙書面,若大陸真要翻臉動武,那一紙書面隨撕隨毀,一點保障作用都沒有。 不要忘了,現在中國大陸的國際地位與五十年前,已不可相提並論。率意撕毀「和平協議」,終究會對北京政府加諸一個「背信毀約」的負擔。有多一道這樣的負擔去降低動武的可能性,無論如何,總比沒有這樣的負擔,要更有可能「保障和平」。若從現在的角度看,兩岸的政經制度之間還有相當大的矛盾,很難看出有簽署和平協議空間;也可能有人會認為拋出公投,反而可能引起了大陸當局的疑慮。筆者認為這些看法都有道理,但是或也忽略了和平協議絕不是今天就要或可能做到的事。 討論「兩岸和平協議」不應該是禁忌,也不要杯弓蛇影、流於選舉口水。正因這是個核心根本的題目,對其程序與實質內容、前因後果,各種可能的風險等等,總該進行長期且深度的細緻推求才是。馬先生身為總統(及總統候選人)提出這項想法應是負責任和誠實的態度,值得肯定才是。 過去三年多,馬總統在兩岸政策最大成就,就是開啟了「創造性模糊」的空間,不論是「不統、不獨、不武」、「互不否認」乃至於「九二共識」,都是在擱置爭議的前提下,讓兩岸進行了實質的交流,而這些交流不但會改變台灣,也會改變大陸,促進兩岸交流往良性方向發展。更重要的是,只要持續的創造和平交流,也就等於為未來更寬廣的可能(不論這項可能指向的是統還是獨)保留了發展的空間。 筆者注意到,訪美回國後蔡英文主席曾試圖開創更為中道的兩岸論述與對「中華民國」的論述,這樣的努力,雖然獨派還是表達反對,但卻是「有但書的反對」,也就是反對歸反對,票還是要投給蔡英文,這代表蔡主席其實「得天獨厚」的擁有獨派群眾的極高寬容。這是其他綠營政治人物都很難擁有的機會條件。若蔡英文主席能把握這樣條件,大膽的走出過去民進黨被社會疑慮的烽火式的兩岸思維。對台灣、對民進黨(甚至於對兩岸)都是好事。 最後,我們不妨把時間場景倒帶,如果,在馬總統拋出「兩岸和平協議」討論的那一天,蔡英文主席不是用「四個危險」抨擊馬總統,而是對馬總統說:「我贊成在維護國家主權與台灣尊嚴的前提下,推動兩岸簽署和平協議,但這樣的協議,必須交付人民公投。」那麼這幾天的「新聞故事」恐怕會大大不同吧。這樣的蔡主席一定會得到更多中間選民的掌聲,也會為民進黨的兩岸論述,跨出歷史關鍵大步。願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人民共勉之!(作者為法學教授,律師/轉載自2011-10-24中國時報天堂不撤守專欄)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