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24 17:05:07瀏覽1185|回應13|推薦62 | |
文/crystalsun 20120224 這本書是去年6月出版的,為了翻舊資料寫這本書,媽媽說整個書房都翻箱倒櫃走了樣,書籍、資料和舊照片都還到處堆放著,爸爸又忙著東奔西跑,工作、演講、教書、出差,沒時間收拾整理。 我幾次問老爸: „你的書賣得如何?“ „ 有沒開簽書發表會啊? „ 他的回答就是: „ 不知道啊! 出版社反正會處理。““ 出版社問我要不要開簽書會,我跟他們說不用了。“ 其實是,他壓根兒沒有時間做這件事。 當女兒的我也實在無法想像親愛的老爸會戴著老花眼鏡坐在桌前一兩個鐘頭在書上簽他自己的名。再說,入行50年,生平出第一本傳記與有關專業的書,都不關心銷售情況了,哪還去撥冗促銷?! 父親最關心的還是現在與未來農業的發展,不只台灣,還有兩岸如何共同為人民謀福祉。21世紀應該農業糧食是全界關心的重大課題之一,因為人口不斷成長,如何養活這麼多人的確令人傷腦筋。 小時候,我從未把農業科系列入考大學的目標,一來是數理成績太爛了,二來是反正種田與我無關,頂多媽媽希望我讀個園藝系之類的,如果有得到老爸的真傳。沒想到還真的沒遺傳到這些寶貴的基因,老早就被甩到文組班去了。 引領期盼了兩三個月,終於等到妹妹伺候完剛考上醫學院的兒子,把書寄來了。之後就一字一行地把書讀完了,還驀然發現有一張年輕時的照片出現在書裡。還好,媽媽沒把那些“恐怖照片羣“的照片挑出來提供印刷。書中也沒有出現我們的全家福照,因為這本書的前半部敘述的是父親的求學與工作經歷,後半部則是談論到台灣的農業發展與當前面臨的課題。看完書後,心裡也有些激動,也有敬仰的感動。 原來父親做這麼多事,我們小時候懵懵懂懂,都不了解為何他如此忙碌,忙於公事與國家大事。我升高二時,母親說要跟著父親搬到台南善化亞蔬中心,因為父親的工作需要有一位賢內助在旁照顧起居,同時也要負責園區的國際社交活動的工作。 所以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才了解到為什麼父親如此辛苦,在職業生涯上他從不主動要求些什麼,這麼漫長的農業人生當中都是有任務交代下來就認真去完成。當我們遇見他的朋友、同事或熟人,他們總是對他很恭敬、也很愉快地打招呼,父親的幽默感也是受大家喜愛的。我們家是道地的台南鄉親,但父親也因公務關係世界走透透,小時候我們喜歡聽他說些一籮筐很有趣的差旅經驗,尤其是中美洲一些不按牌理出牌的事情。父親看起來嚴肅,可是他說的笑話都超級好笑的,自己都會嘻嘻嘻邊說邊笑。 即使多年前就算退休,可是還是處於半退休狀態,因為有太多公私營機構需要他的農業專業學識與人脈而來請他協助,處事圓融又親和的他總是盡力量幫忙。父親多次帶領農業團訪美採購大宗農業物資,如玉米、大豆等等雜糧,本來已經休息不再帶團,可是還是有團員非要請他帶領,據說因為他當團長的話,比較有趣。我想,除此之外,也是由於他的英文造詣高深,與外國人談吐應對合宜又幽默,會面場合於是更融洽。 家裡很多事情我都不問老爸,他總是回答一兩句就解決了。只有媽媽會詳細敘述,譬如說,有位讀者買了父親的書,看了以後,把書寄來家裡請父親親手簽名再寄回去給他。他在信上說,以前看到媒體一些對他的批評(我知道絕大部分都是台灣的綠營的攻訐),可是讀過他這本書以後才了解到父親的理念與貢獻,更甚者,在書中他已描畫出21世紀農業的發展遠景。父親一向是低調行事,但是低調的他完成了很多工作與任務,廣泛群眾或許未曾注意,但在農業界應該是很廣受讚賞的。這就是爲什麼他服務20多年、去年4月將理事長職位交棒而正式退休(從副主任到理事長)的亞蔬中心(現在已改名為世界蔬菜中心,是唯一一個總部在台灣的國際研究中心) 為了褒揚他對中心的貢獻而將門前大道以父親名字命名。我們全家都以父親為榮,不是因為他的眾多頭銜,而是他的開闊胸襟與誠懇踏實處世待人態度。 我不知道老爸的書銷售如何,但是在此提出與朋友共享,或許對農業發展有興趣的讀友們可以藉此推薦閱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08181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